李煥英簡介(讓逝去的母親流傳後世,風景背後有淚)

2022-11-10李煥英

李煥英

有時候特別羨慕那些有才華的人,

因為他們總是能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一點「私心」。

例如周傑倫把自己的專輯神作用母親葉惠美的名字命名,

讓粉絲頂禮膜拜的同時,

也讓母親和自己的才華一起載入史冊;

李煥英

蘭曉龍用自己朋友的名字命名幾位帥氣、英勇,也缺點纏身的抗日英雄,

這辦法不僅省事,

最關鍵的是,當讀者崇拜、念起英雄時,朋友心裡也是美滋滋。

李煥英

還有今天的主角賈玲,

用一部《你好,李煥英》,

讓全中國人民陪她一起懷念母親。

李煥英

很多人因為這部電影認識了賈玲,

也對她產生了褒貶不一的評價。

有人說她的喜劇才華值得肯定,讓人笑中帶淚;

有人說,她拿過世的母親做噱頭,騙觀眾的眼淚和票房。

李煥英

然而不管怎麼評論,

也難掩賈玲成為全世界票房最高女導演的事實,

其實,如果把賈玲的故事翻拍成電影來看,

精彩度也不亞於《你好,李煥英》。

接著這個話題,今天,我們聊聊賈玲的故事。

李煥英

{不}01{/否}

1982年,賈玲出生於湖北襄陽。

幼年的賈玲調皮搗蛋,且笨手笨腳。

她喜歡爬樹、上房,

且膽大包天,什麼禍都敢闖、什麼地方都敢去。

可上房揭瓦的興趣是有了,

卻沒有飛簷走壁的技巧,

常常把自己弄得鼻青臉腫。

李煥英

那時,賈玲的父母忙於工作,

照顧賈玲的重任便落在了年長5歲的姊姊賈丹身上。

賈丹根本奈何不了賈玲,

於是,幼年的賈玲徹底放飛自我,整天在外面瘋玩。

直到10歲那年,

賈玲透過電視節目《曲苑雜壇》,愛上了表演。

她模仿節目裡的演員,唱歌、講笑話,

還學著洛桑的樣子,模仿各種樂器的聲音,表演得惟妙惟肖。

李煥英

賈丹看出了妹妹的表演天賦,

把這情況告訴了父母。

全家十分支持賈玲的嗜好,

為她找了一位表演老師,讓她學習。

可以說,賈玲從小就設定了以後成為優秀演員的目標,

只是,她不知道,成名之路居然走得那麼艱難。

當然,此時的賈玲還考慮不到這些。

在全家人的悉心照顧下,

她度過了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

李煥英

直到2000年,18歲的賈玲開啟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這一年,賈玲踏出了改變命運的第一步,

也因此經歷了人生的第一次打擊。

報考中央戲劇學院失敗後,

賈玲不敢回家,無顏面對父母和姊姊。

經歷了藝考的她體會到了當演員有多難,

那種壓力不是學校元旦會演的舞台可以比擬的。

李煥英

站在人生的第一個十字路口,

年輕的賈玲猶豫了,

她不甘心就此放棄,可是又無處可去。

猶豫再三,終於下定了決心:留在北京,勤工儉學,為明年準備考試。

如果你回望過去,你會發現,

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共通性,那就是堅持。

賈玲的堅持,讓她具備了捲土重來的勇氣;

成為優秀演員的決心,讓她可以克服種種困難,再次踏上旅程。

站在馬後砲的角度來說:原來賈玲一開始就是優秀的,否則,她的決定會是“打道回府”,而不是“擇日再戰”。

李煥英

一年後,賈玲再次站在了中戲的考官面前。

為了保險起見,

在報考戲劇表演班的時候,

她也同時報考了一個喜劇表演班。

這個喜劇表演班是由我們熟知的喜劇演員馮鞏老師發起的,

常駐教師還有姜昆等人,在曲藝界名氣很大,培養了一群優秀的人才。

這次考試,賈玲順利通過,而且,是兩個班級的考試,都通過了。

李煥英

這對賈玲全家來說,是個大的驚喜。

賈玲高高興興地回家,宣布了這項喜訊,

並且開始憧憬進入戲劇表演班後的生活了。

沒錯,是戲劇表演班。

此時的賈玲從沒想過自己要在喜劇方面發展,也沒想過成為笑星。

但是,我們熟悉的李煥英阿姨,幾乎憑一己之力,把賈玲推到了馮鞏老師面前。

如果不是真實發生,

恐怕賈玲自己也不會想到,

原來母親這樣一個普通的女工人,

也能讓中國的文藝界誕生一對優秀的師徒,並傳為一段佳話。

李煥英

多年後的今天,賈玲仍然會偶爾想起,

如果那天下午從北京打到襄陽的電話,

沒有因為自己在外面逛街而被母親接到,

是不是人生就會往另一個方向發展?

那天,李煥英接到中戲的電話,

得到賈玲通過考試的通知,

對方詢問:“您的女兒是報喜劇班還是戲劇班?”

還處於激動狀態的李煥英不知是沒聽清,

還是根本不知道喜劇班和戲劇班的差別,

她用不太標準的國語說了個「xi劇班」。

對方核實:“喜劇班?”

“對對對,沒錯。”

於是,賈玲成了馮鞏的學生。

李煥英

{不}02{/否}

背起行囊,出發。

2001年9月的北京神清氣爽,

此時的賈玲意氣風發。

喜劇班也好,戲劇班也罷,只有一字之差,

心懷大志的賈玲,是不會拘泥這些小節的。

臨出門前,她向母親立下了豪言壯志:

等我賺了錢,給您買件大衣,再給家裡買台冰箱…

李煥英

此時的李煥英欣慰至極。

是啊,所有的孩子都心懷夢想,

當他們的豪言壯志不再是買飛機、買船時,

證明他們已經長大成人,可以放心撒手了。

可是,就像所有母親一樣,李煥英根本不在乎女兒的回報,

她只是擔心女兒在外面闖蕩的時候累不累、有沒有準時吃飯、有沒有被欺負…

李煥英

無數個夜晚,

在排練廳打磨一天演技的賈玲托著疲憊的身體,

但充滿希冀地和衣而臥時

李煥英在千里之外的襄陽老家,徹夜難眠。

她想念女兒,想把女兒留在身邊,

可是也不願意阻擋女兒勇往直前的腳步…

李煥英不願打擾女兒,她怕賈玲學習時分心,連電話也很少打,

只是盡自己所能,給賈玲按時匯去生活費,不讓孩子受委屈;

李煥英

李煥英不善於表達母愛,每次賈玲打電話,她都告訴賈玲要安心學習,家裡一切都好,

其實她想說的是,什麼時候回來呀?累不累?你吃飯了沒?和同學相處得好不好? ……

李煥英像天下所有母親一樣,有時熱情,時而內斂,

她隻身扛下了對女兒的思念,只要女兒開心,自己就感到欣慰。

19年很長,足以讓一棵樹苗長成參天大樹;

也足夠讓一個嬰兒長大成人。

可是對一對母女來說,19年的相伴實在太短了。

短到來不及道別、來不及敘舊、來不及享受女兒成功後的喜悅…

李煥英

2001年10月12日,李煥英和老公照常到地裡通稻草,

回程時像往常那樣,

賈文田開拖拉機,李煥英坐壓在賊高的稻草上,

眼看家就要到了,李煥英卻一不小心摔落下地,經搶救無效去世,享年48歲。

李煥英

當噩耗傳來,賈玲完全懵了。

她飛奔回家,也沒能見到母親最後一面,

她握著母親冰冷的雙手,一時之間不知所措。

此時的李煥英,撇去了所有的要強、倔強、驕傲和潑辣,

留給女兒的最後一絲慈祥,

就是宛若熟睡般安詳的臉龐。

李煥英

演員夢還沒實現,大衣和冰箱還沒買,

還沒體會到女兒功成名就後的喜悅,

你怎麼就狠心離去了呢?

父親一夜間愁白了頭,

賈玲也在一晚,拋棄了年幼無知,長大成人。

李煥英

{不}03{/否}

重整行囊,再次出發。

安葬完母親後的賈玲沒有絲毫猶豫,再次來到北京,

此時的她少了一分青澀,多了一絲堅毅。

她堅定了實現演員夢想的信念,

以告慰母親的在天之靈。

李煥英

賈丹義無反顧地扛起了責任。

像小時候賈玲闖禍、賈丹收拾殘局一樣,

為了妹妹的夢想,賈丹早早就輟學,四處打工,每個月都會給賈玲打生活費。

身在北京的賈玲知道家裡日子拮据,總是盡量省錢。

她總以為,上學時窮點沒關係,

等畢業後,找到工作就好了。

只是沒想到的是,演員這行太不好混了,

無數俊男靚女趨之若鶓,混出名堂的也沒幾個。

區區一個隻身在外的小丫頭,

有什麼資本和別人耗?

李煥英

可以說,剛畢業的賈玲是一無所有,手上也沒什麼牌。

她租了一間終日不見陽光的隔間房,每個月400元。

一開始,賈玲沒有收入,姊姊每個月打來的500塊錢,

拋去房租幾乎剩不下什麼。

有時候為了填飽肚子,賈玲只好拖欠房租。

好多個夜晚,

明明沒有活兒幹的賈玲卻在外面閒晃到半夜才輕手輕腳地回去,

燈也不敢開,就怕碰到催租的房東。

李煥英

賈丹知道妹妹的窘境後,就來北京找賈玲,

勸她放棄不切實際的夢想,回老家找工作,結婚生子。

可是,賈玲不願意。

她不想讓自己這麼多年的努力白費,

更重要的是,如果就這麼灰溜溜地回去,

也有負母親生前的期望。

一向拿妹妹沒辦法的賈丹只好獨自回家。

李煥英

好在,賈玲的處境傳到了馮鞏的耳。

對自己這個努力勤奮的學生,

馮鞏當然不會置之不顧。

馮鞏把賈玲叫到跟前,問她有什麼打算。

賈玲良久低頭不語,

小聲說:“我想找點活兒,賺點房租錢。”

馮鞏說了聲“好”,

馬上就帶著賈玲進行了一波商演。

李煥英

馮老師的人品在圈內有口皆碑,

他帶著賈玲演出賺錢,即使是無錢可賺的公益演出,也會親自掏腰包給賈玲補助。

賈玲後來在接受參訪時,依舊難掩興奮地說:

“師傅帶我出去表演,沒多久我就賺夠了房租,一下子就度過了眼前的難關。”

說這句話時,賈玲始終是笑著的,眼神充滿了希望,

她不忘感謝師傅的提點,也感謝觀眾的喜愛,

可見那次經歷,對於剛出道不久的賈玲來說是多麼重要。

只是,這之前的辛酸和無助,她隻字未提。

也許從那時起,賈玲就學會了把笑臉留給觀眾,把苦澀自己吞嚥。

李煥英

{不}04{/否}

年輕時能吃苦,賺錢後不作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賈玲身上的一系列優秀特質,讓她具備了成功的基礎,

但這只是基礎,前路漫漫,

即使看得到陽光,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初次參加相聲大賽便一舉奪冠後,

擺在她面前的路似乎變得越來越窄。

說相聲的人不少,可是優秀的相聲演員不多,

女相聲演員更是鳳毛麟角。

李煥英

順便說一句,那一場比賽,

後來如日中天的郭德綱和於謙獲得了第三名。

可見,賈玲的喜劇天賦從一開始就得到了觀眾和業界的認可。

李煥英

然而,彼時的賈玲和郭德綱都不知道,

日後自己能在圈子裡掀起什麼樣的浪花,

那時的賈玲才剛嶄露頭角;

在天橋的小劇場裡,德雲社的演員們也終於累積相對應的觀眾,開啟了製霸相聲江湖的第一步。

剛解決溫飽問題的兩個人沒什麼交際,

只是在不同的地方,努力創作、賣力表演。

李煥英

2010年,北漂十年的賈玲終於迎來了人生轉捩點。

她和白凱南的相聲作品《大話捧逗》創下了連演83場的佳績,

這成績被春晚導演組關注到,

邀請他們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李煥英

層層審核,多次修改,最後確定可以登台後,

賈玲和白凱南幾乎相擁而泣,

在北京的小酒館裡,兩個年輕人徹夜談論,

推杯換盞中,聊的是對未來的期許,還有對自己的喝采。

臨上場前的5分鐘,賈玲給家裡打了個電話,

告訴父親:“你女兒要上春晚啦。”

電話那頭,賈丹扯著嗓子喊:“我就知道你能行。”

李煥英

那場演出特別成功,全國的觀眾都知道,有個肉肉的姑娘叫賈玲,笑起來還有個小酒窩,特別招人喜歡。

有了觀眾緣,演出的機會自然多了。

在「綜藝之王」湖南衛視,賈玲登上了《百變大咖秀》的舞台。

節目中,賈玲和瞿穎、沈凌、白凱南、大張偉組成的百變五俠都很受觀眾歡迎。

李煥英

舞台上,賈玲沒有一點顧忌,肆意扮醜、賣力演出,

幾乎沒次表演都是滿堂彩。

可是,師傅馮鞏卻坐不住了。

他給賈玲打電話,斥責她不顧舞台形象:“你是個姑娘呀,演那些不體面的角色,以後怎麼嫁人?”

賈玲苦笑一聲:“我也不想扮醜,可是觀眾愛看呀。”

是呀,哪個女孩不愛美呢,哪個女孩願意在舞台上裝瘋賣傻呢?

李煥英

她只是希望自己的節目有觀眾喜歡,

讓自己和家人不要回到之前那種拮据的生活就可以了。

至於“體面”,那是富人的專用字。

那時的賈玲,在舞台上毫不避諱自己的想法,

她對著鏡頭說,要是能有點商演就更好了。

這種不藏著掖著的感覺,更是讓賈玲人氣大增,

人們喜歡她,是因為她與生俱來的「鄰家」氣質,

彷彿一出門,街坊鄰裡就有個「賈玲」。

李煥英

之後,在《歡樂喜劇人》的舞台上,賈玲的創作才華得以展現。

每週一場,人們記住了那個心地善良,

卻因說話囉嗦而被誤會成殺人魔頭的「世外高人」;

也記住了那個愛笑卻倒楣至極的職場小白。

李煥英

在小品《喜劇啊!喜劇》中,賈玲幾乎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劇中的她為了表演,連做好幾瓶啤酒,

被導演的古怪要求「虐」得體無完膚,

還要承擔男友不理解,離她而去的痛楚。

知情人士透露,賈玲講的是自己的故事。

李煥英

還用透露嗎?誰看不出來?

或者說,誰想不到?

當節目最後,賈玲站在跑步機上一路奔跑,

背後的大螢幕上滾動播出一幕幕經典喜劇人的形象時,

有多少心懷夢想的觀眾在這一刻熱淚盈眶?

賈玲不是在騙眼淚,她是在用共鳴觸碰人們心底那根最柔弱的心弦,

讓遠離他鄉的人體會到:是的,我理解劇中人的感受,因為我們都這麼難。

李煥英

同樣在《歡樂喜劇人》的舞台上,

小品《你好,李煥英》備受好評,

人們認識了賈玲的母親,也因此肯定了賈玲的創作、表演能力。

也正是那段時間,人們開始期待賈玲的作品,

因為在她的作品中,總是能得到一個正面積極的訊息,那就是「堅持」。

李煥英

「打工人」都知道,當自己孑然一身來到陌生的城市,

能混成衣食無憂就已經是個不大不小的本事了,

如果能小有成績,有房有車,就已經超過大部分人了。

如果這這個基礎上再混成功成名就,更是難上加難。

賈玲做到了,她把自己的經歷編成段子,寫成笑點,讓觀眾一邊笑,一邊體會人生的五味雜陳。

李煥英

她從最基層的平民走出來,知道老百姓喜歡什麼,

也知道老百姓需要透過什麼樣的作品來獲取力量。

她不需要像某些藝術家一樣體驗生活,

生活給予她的一切,早已變成創作靈感,任她肆意揮灑在喜愛的舞台上。

而經歷了沉澱、累積了經驗後,不願原地踏步的賈玲又有了突破。

李煥英

{不}05{/否}

在當今女喜劇人裡,賈玲是絕對的一線。

尤其是在創辦了大碗娛樂公司之後,

賈玲已經具備了拍電影的條件。

她想為母親拍一部電影,名字就叫《你好,李煥英》。

李煥英

一來,劇本的雛形在喜劇人的舞台上試水後大受好評,

另一方面,用電影作品向母親致敬,是告慰老人家在天之靈的最好方法。

經歷了拍攝時期的艱辛和因為疫情延期上映的風波,

《你好,李煥英》電影版一上映,便猶如一匹黑馬,迅速登上熱搜。

李煥英

關於這部電影,給人的感覺是從頭到尾,最後哭幾回。

尤其是回憶的時候,還會發現初看時的每個笑點,都會變成淚點。

這不正是思念最好的詮釋嗎?

當你回憶和某個人的點點滴滴時,

無論事情發生時多麼開心,

回憶以外的你都會感到心裡隱隱作痛,

因為你知道,這個人,永遠不會回來了…

李煥英

也許電影打動人的,不是劇情,而是賈玲那一次次和母親穿越時空的對話。

「媽,我買了一個冰箱,雙開門的給你。

  媽知道。

  媽,那件綠色的皮衣我也買了給你。

  媽知道。

  媽,你怎麼那麼愛笑啊

  因為媽生了你啊!

  媽,我現在是喜劇演員,好多好多人喜歡我。

  媽知道。

  媽,我好想你。

  媽知道。 」

是啊,你明明什麼都知道,可是你為什麼不能等我?

原來,人與人之間,始終是一場漸行漸遠的緣分,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

有些鴿子,一放就是一輩子。

李煥英

所以,當《你好,李煥英》拿下56億的票房後,人們覺得實至名歸,

因為這不是炒冷飯的賣慘之作,而是賈玲的傾情力作。

電影上映後,賈玲的勤奮和努力收效明顯,各種邀約不斷。

李煥英

除了喜劇舞台,各大綜藝節目也常有賈玲的身影。

在綜藝節目上,賈玲的聰明才智得到了很好的表現。

她會為了節目效果,大包大攬,把所有糗事往自己身上引,

目的是不讓那些俊男靚女們難堪。

李煥英

她玩遊戲失敗,弄得狼狽至極;

她用自己的身材做調侃,營造節目效果。

如此放得開,幾乎讓人忘記這是全球票房最高的女導演,是大碗娛樂的老闆。

有人說,賈玲縱然吃過一些苦,

但如今也算是功成名就了,

大可不必像現在這樣把自己丟出去供人發笑。

可是,賈玲卻沒有這麼做,反而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

李煥英

其實,她在和張小斐一起接受采訪時就說了:“小斐那麼漂亮,肯定能嫁個好人家,我呢,只能努力靠自己。”

雖然只是句玩笑,但“靠自己”,

是賈玲多年來始終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行事作風。

十多年風霜雪雨,一朝出世,便驚醒天下人。

李煥英

賈玲的故事不是單純的勵志那麼簡單,

而是在教導我們,比一無所有更可怕的是,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而在這之後,你是選擇一蹶不振,還是好好得活給她看?

這個問題,賈玲早已給了答案。

就像電影散場時,人們離開時的心情——

李阿姨,您的女兒很優秀,我們都很喜歡她,請放心。

李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