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簡介(辛棄疾的傳奇一生,一心為國為民)

2022-11-10辛棄疾

網路上有句話叫做“你大爺始終還是你大爺”,原本是趙本山小品裡的一句話,現在被人用來形容某人還是很厲害。在歷史上有過這麼一位“大爺”,他文武雙全,一生都在為國奉獻,終於贏得了生前身後名,此人就是辛棄疾。

辛棄疾

許多人的心中,辛棄疾都是一個極富才名的文人,是繼蘇遼之後的南宋豪放派此人代表,但實際上辛棄疾是一個文武雙全之人,那麼他是如何成為了人們心中的“大爺」呢?

辛棄疾

祖輩影響,少年立志

辛棄疾出生的年代,北宋東京城已經淪陷,北方也成為了金人統治下的人間地獄。出生於山東濟南府歷城縣的辛棄疾,是個妥妥的北方漢子,他的家族自然也受到了金人的迫害,和金人有著不共戴天之仇,因此儘管辛棄疾的爺爺在金國為官,但心中依舊對金國充滿了憎恨,一心想要和金人決一死戰,只是苦於沒有機會。

辛棄疾

爺爺對金人的態度深深的影響了辛棄疾,後來他也在他的《美芹十論》中也寫到,自己年少時候,爺爺經常帶他“登高望遠鏡,指畫山河{/ b}」。在爺爺的帶領下,辛棄疾也親眼目睹了金人統治之下,漢人活得有多麼的痛苦和屈辱。也是從那時起,驅除韃虜,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在這個少年的心中萌了芽。

辛棄疾

少年抗金,殺賊成名

戰爭年代,有一身好武藝就能夠上陣殺敵,建功立業,這雖然不是報國的唯一道路,但卻也是最直觀的表現。自從有了滅金之心後,辛棄疾就時刻做著準備,一邊學習救國之道,一邊學習武藝,終於長成了一個有勇有謀的人。

辛棄疾

生於1140年的辛棄疾,在1161年的時候也就只有21歲,也只是加冠之年。這一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長途作戰也導致了金人的後方禍患滋生,早已經無法忍受金人壓迫的漢人,終於奮起了反抗,一時間很多起義勢力就揭竿而起。

辛棄疾等待多年,此時終於等到了自己報國的機會,毅然決定起義抗金,一時間就集結了兩千餘人。之後他帶著自己的兩千人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但他的文人出身也並沒有引起起義軍首領耿京的重視,只讓他做了一個掌管印信的文官。

跟隨辛棄疾一同投靠的有一名叫做義端的和尚,原本也是一股起義勢力的頭領,和辛棄疾的關係也不錯,這才一同投靠了耿京。義端原本就是一個不受清規則的和尚,在耿京的起義軍中,他又受不了當差的苦,於是就想要投靠金人,以求得榮華富貴。

義端和辛棄疾關係很好,剛好辛棄疾又執掌印信,他就趁辛棄疾不注意的時候偷走了義軍帥印,想要到金人處求賞。耿京知道了這件事之後非常的生氣,當即就捉拿辛棄疾問罪,畢竟人是辛棄疾帶來的因此他也是理屈詞窮,無可辯白。

辛棄疾立下軍令狀,自己前去將帥印奪回,如不能帶回帥印,那就任憑處置。 在得到耿京的許可之後,辛棄疾帶人去追趕義端,在見到義端之後二話不說就砍了他,成功帶回帥印,自此之後才算是真正得到了耿京的信任

後來金人完顏亮被部下所殺,耿京派辛棄疾到南宋朝廷聯絡。當辛棄疾完成宣教歸來的時候,聽聞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當即決定帶領自己手下的五十人前去捉拿叛徒。 辛棄疾帶領五十人闖入有上萬人的軍營,還成功的捉回了張安國,並將他交給南宋朝廷處決。

入仕南宋,精忠報國

耿京的起義勢力已經隨著他的死去而潰散,辛棄疾也憑藉著捉拿張安國的功勞來到了南宋,並憑藉以往的抗金義舉得到了南宋朝廷的重視,被宋高宗任命為江陰簽判,從此開始了他的仕途。

南宋朝廷的妥協和怯懦辛棄疾並不了解,宋高宗當年也誇讚過他的英勇。後來宋孝宗即位初期也一度表現出想要恢復失地、報仇雪恥的銳氣,因此他在做了官之後,也積極的寫了很多收復北方的建議,其中《美芹十論{/b }》最為著名,也受到了時人的讚美傳頌。

這一切看起來都是充滿了希望,但是南宋朝廷卻厭倦了常年來的戰爭,選擇的是安於現狀,因此朝廷根據辛棄疾表現出來的文才,任命他成為了一個文官。這一切都非辛棄疾所願,但他還是乾的很出色。

仕途不順,壯志難酬

長期的文官生涯,辛棄疾越來越感到壯志難酬,期間他的報國之志不曾磨滅,絲毫不減,但是現實卻是那麼的殘酷。朝廷不願意作戰,官員願意和平,再加上他「歸正人」的尷尬身份,使得他最高只做到了四品龍圖閣待制,話語權十分有限。

在職期間,辛棄疾日夜為國而憂思,但始終鬱鬱不得志,只能寫下眾多寄予自己報國之志的詩詞,其中最為著名的莫過於那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後名。可憐白發生

連做夢都在想著自己身在軍營,能夠為國殺敵,建立功勳,但這一切也只能在夢中發生。到了六十五歲的時候,辛棄疾登臨北固亭,憑高望,撫今追昔,感嘆自己壯志難酬,寫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篇傳唱千古之作: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食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但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六十八歲時朝廷再度起用辛棄疾,但是此時的他已經重病在身, 不久之後帶著自己的愛國之心和憂憤的心情永遠的離開了人世。

辛棄疾的一生,年少時就立下報國志,加冠之年就開始殺敵報國,雖苦於朝廷的無能而無法實現收復河山,但心中仍然不忘報國之志,同時又將治下治理的非常好。 辛棄疾的一生身體交給了國家,交給了人民,他的心也同樣如此,雖然壯志難酬,但是他的一生所為,也已經使他贏得了生前身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