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簡介(71歲王石再戰江湖)

2022-11-10王石

闊別商海4年,即將迎來人生中的第二次IPO

王石

4月8日,港交所網站顯示,深石收購企業有限公司(深石收購)遞交了上市申請,發起人為王石及亞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亞投資本)。該公司由王石(65%B類股本)與亞投資本(35%B類股本)共同成立,為了在整個亞太地區尋找「綠色科技及環境友善消費品與服務領域」的合作標的。隔日,王石在微博中曬出攀岩中的感悟:“遇到阻礙,比起埋頭苦幹,駐足思考後重新出發可能是個更好的選擇。”

這意味著,闊別商海4年,71歲的王石重新下海,即將迎來自己人生中的第二次IPO。

王石其人

王石1951年出生於廣西柳州,1977年畢業於蘭州交通大學,並被分配至廣州鐵路局工程段工作。 1983年,32歲的王石辭職下海,到深圳創業。隔年組成了萬科前身-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 1988年,企業更名為“萬科”,成了中國首家公開上市的房地產公司,王石任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2015年12月,“寶能係”多次舉牌,進駐万科第一大股東,意圖奪取萬科控制權,王石公開喊話“不歡迎野蠻人”,“寶萬之爭”就此打響。為了「救援」萬科,原萬科最大股東華潤集團開始增持萬科股份,中國恆大、深圳地鐵等也紛紛入局,最終國資委介入,各方勢力逐漸退場。華潤決定退出這場爭奪,將股權轉給深鐵。同時,在股權之爭期間,拿下萬科14.07%股權的恆大,將手中的股份轉讓給深鐵。深鐵最終持有萬科29.38%股權,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成了這次「寶萬之爭」的最大贏家。而王石當初看不上「賣菜」的姚振華,最終透過一系列的操作,寶能套現金額加上剩餘市值和分紅收益,再減去451億元的成本,盈利375億-403億元,上演了一場“蛇吞象”的商界大戲,直接罷免王石及其在万科內部的十多名“親信”,王石只能黯然離場。 2017年6月30日,萬科召開股東大會,王石將萬科管理權交棒鬱亮,辭任萬科董事會主席。

王石用33年的時間將萬科打造為中國第一房企,後功成身退。此後他在大眾視野中的消息多與賽艇、公益慈善、運動等領域有關。卸任萬科董事會主席後,他也繼續擔任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持續推動萬科的「碳減排」目標。他先前曾說:碳中和事業是自己在70歲找到的一輩子值得的事業。

商界之外,王石與比小30歲的戀人田樸珺的戀情也備受外界的關注。田樸珺氣質典雅,溫柔美麗,在當年爆紅古裝劇《甄嬛傳》中曾客串出演過“敦親王福晉”一角,之後又以作家的身份出現在公眾的視野。兩人在2012年就傳出戀情,2018年,王石在紐約某頒獎典禮上發表感謝詞的時候表示:「謝謝我的妻子田樸珺。」向外界宣告了田樸珺妻子的地位。雖然年齡相差30歲,但兩人還是頂住社會的壓力走到了現在。

正當人們認為王石功成名就,從此安享幸福晚年時,王石再一次震驚​​了世人。闊別商界5年後,71歲的他再度出山創業,嚐鮮“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挾多位精英組成的團隊,又一次踏上了創業的征程。

SPAC是什麼?

資料顯示,深石收購成立於2021年5月,是一家新註冊成立為開曼群島獲豁免有限公司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旨在與一家或多家企業進行合併、股份交換、資產收購、股份購買、重組或類似的業務合併,即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併購交易。這種融資私募、反向併購的模式也稱為「SPAC」。王石為什麼會選擇以SPAC的方式切入碳中和領域?港交所SPAC相關投資者又如何獲利?

SPAC全名為“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直譯“特殊目的併購公司”,是一種“先上市再收購”的資本服務。這種營運模式源自於美國20世紀90年代,但問世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並沒有得到市場追捧。根據Statista數據,從2008年SPAC正式進入紐交所和納斯達克到2019年11年間,美股的SPAC上市企業數量,總共加起來不過221宗,與傳統IPO完全不在一個量級。從2020年開始,SPAC上市企業數量開始爆發式成長。美國資本市場當年共有248家公司透過SPAC的方式上市,占到當年上市新股數量的55%,共募資830.42億美元,首次超越傳統IPO模式。 2020年也被稱為「SPAC元年」。 2021年一季度,這數量達到298家,佔上市新股比例為75%。借道SPAC登陸資本市場,國人比較被人熟知的是樂視網創辦人賈躍亭,他透過SPAC把自己創立的智慧電動車品牌Faraday Future送上納斯達克,上市首日收盤市值達近300億元人民幣。

2022年1月1日,SPAC在港股落地實行,目前已有泰格醫藥葉小平、李寧創辦人李寧、阿里巴巴前高階主管衛哲、「賭王」之子何猷龍等在港股發起SPAC上市申請。深石收購是在港口申請上市的第12家SPAC公司。

海銀財富南京分公司的負責人於昕華介紹,SPAC公司的第一個階段為造殼階段,此時公司不招收員工,也沒有相應的收入,基本上可以算作為皮包公司。由於沒有經營業務只有現金,公司平均8週左右就能上市,而傳統IPO需要8-12個月。王石的深石收購公司就是按照這個模式創立。第二階段是進行上市。與一般企業上市不同的是,SPAC公司上市準備的資料較少,只需要大概介紹公司的業務以及管理狀況。深石收購目前正處於該階段。上市對於SPAC公司只是開始,交易所要求SPAC公司必須在規定時間內(24-36個月)完成對特定行業標的的收購(De-SPAC),如果沒有找到對應合適的收購公司,需要進行退市,並且將投資者的資金返還。最後一個階段是併購與轉版,如果與目標公司協商達成一致的話,將完成更名。

作為一種資本服務方式,SPAC與傳統的IPO到底有何差別,王石切入SPAC的優勢又是什麼?於昕華介紹,從運作流程來看,SPAC相對於傳統IPO在時間、效率上有明顯優勢。 SPAC公司由一個或幾個發起人共同成立,其目的就是透過上市募資,然後再去收購有發展前景的非上市公司。與傳統IPO的流程相比,透過SPAC上市更為簡單,所需時間也更短。於昕華表示,這種模式從利潤規模上還達不到太大,但是有核心競爭力、符合上市條件的中小企業有著相當廣闊的市場。

其次,相對於IPO公司投資定價的模式,SPAC「借殼」的公司可以與SPAC發起人(Sponsor)共同商討公司定價,一定程度上避免了IPO大幅折價的隱患。此外,SPAC與先前的「借殼上市」也有一定區別。其他企業買殼的過程,也是接盤的過程,而SPAC由於帳面上只有現金,無任何業務,因此不存在這個問題。

不過,SPAC模式的缺點也很明顯。於昕華認為,這種模式繞過了傳統IPO嚴格的審查,在資訊公開、財務狀況等許多核心合規指標方面,對散戶都不太友善。其次,SPAC企業需在上市後的24個月內公佈併購交易的條款,或在36個月內完成併購交易,否則將被迫停止運作並清算託管帳戶。此外相對於傳統的IPO,透過SPAC上市的公司付出的代價似乎更高,最明顯的是其股份要被稀釋。依美股市場,SPAC發起人的股份一般占到SPAC首次公開發售結束時已發行股份的20%,而到正式完成對借殼公司的收購時,SPAC發起人20%的股份依然會對借殼公司的總股本造成稀釋。這項「股權稀釋」也是王石等SPAC發起人的主要收益所在。

憑何SPAC發起人能獲得這麼高的報酬?答案在於影響力。

王石的朋友圈

於昕華指出,SPAC模式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名人效應。根據深石收購介紹,該公司最大的資源優勢是股東資源和管理團隊人才。對於參與SPAC上市融資的投資者而言,在沒有任何經營數據、財務數據指導的前提下,要投資一家SPAC公司,主要取決於對SPAC發起人及團隊的信任,而深石收購恰恰滿足這些條件。

對此,葉檀工作室在社群媒體平台公開表示,其核心發起人王石是知名企業家,並在低碳環保領域具有豐富經驗,為深石收購帶來強大的聲譽背書。除此之外,深石收購還擁有實力雄厚的明星團隊:CEO劉二飛在亞太地區擁有超過25年投資銀行及私募股權投資經驗;CFO張天此前在摩根士丹利證券(中國)有限公司投資銀行部就職;COO週默有深厚的法律背景,曾主導萬科及萬科物業數次超十億美金的併購交易。獨立非執行董事也並非等閒之輩,由張朝陽、劉姝威、林倩麗擔任獨立董事。張朝陽是搜狐創辦人;劉姝威自2017年起擔任萬科獨董,自2019年起擔任格力電器、中光學等公司的獨董;林倩麗為遠洋集團現任董事會審計委員會主席及策略與投資委員會成員。

「憑藉團隊在全球重點產業建立的廣泛、深厚的人脈網絡,預期將利用團隊的能力,發現、收購並經營旨在公開市場實現長期成功的企業,從而為股東帶來可觀回報。」深石收購稱。

除了收購業務之外,王石還有意嚮往新能源產業發展,在亞投資本的招股書中能夠發現亞投資本在新能源以及智能化領域有所投資。王石本人也認為,碳中和與運動健康產業需要與智慧化共同融合發展。深石收購表示,不會侷限於某一特定產業、領域或地理區域,但將專注於綠色科技和環保消費品與服務兩條主線的投資。 「中國向世界提出的雙碳目標,使得新能源市場備受資本青睞,可以預見,未來5-10年,它都會是資本最關注的領域。」在於昕華看來,王石的二次出山就是王石其人、SPAC的特徵和雙碳目標最好的結合。

71歲再創業,老嗎?

放眼全球,高齡奮戰在一線的名人不在少數。

2014年,93歲的黑茲爾·麥考蓮(Hazel McCallion)卸任加拿大密西沙加市長一職,開始了退休生活。今年,101歲的麥考蓮接受了新職務,未來3年將擔任大多倫多機場管理局(GTAA)主任。

環顧國內,在一線奮鬥的高齡企業家很多。李嘉誠工作到90歲才退休,任正非、宗慶後等年近耄耋也依然在創業的道路上奮鬥。 「中國煙草大王」褚時健二度創業的故事更是讓人津津樂道。褚時健曾擔任玉溪捲菸廠廠長,一度把該煙廠帶到亞洲最大的捲菸廠的高度,當年撐起雲南財政半壁江山。 1999年1月,褚時健因經濟問題被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後減刑為有期徒刑17年。 2002年,74歲的褚時健保外就醫後,向朋友籌集1000萬元,與妻子承包了2400畝荒山開始種橙。花了整整10年時間,培育出「最符合中國人口味」的冰糖橙,被稱為「褚橙」。 有消費者這樣說:“我買橙子並不是想吃橙子,買的是褚老的信念和精神。”

對王石二度出山的前景,於昕華表示非常看好:「疫情對無論社會宏觀微觀層面,還是大小企業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而像王石、曹德旺這樣的老企業家重新出山,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是有很強的引領作用,二是他們展現給外界的老當益壯、老而彌堅的精神能夠成為更多的年輕創業家的模範。

葉檀工作室也表示,王石的體能比較好,在公眾視野下,離開商海後的王石全心投入運動中,划船、攀岩、跑步、健身……70歲的身材沒有一點臃腫。

重要的是雄心仍然存在。 70歲再出發,對王石來說,或許只是第二春的開始。

江蘇經濟報記者 黃建國 見習記者 週凱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