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貞觀敘事館,歡迎你來聽我講故事。
民國時代的文學史上,蘇青是一位很特別的女作家,其作品《結婚十年》一出世,上海市民就爭相購買,盛況空前,創造了當時出版業的一個奇蹟。
她倒不是故意博人眼球的。文字,終究不過是她苦悶生活的一個出口。
1914年蘇青出生於浙江寧波鄞縣的一個書香門第家庭,1933年考入民國第一學府國立中央大學外文系,一年後因結婚退學,移居上海生活。
蘇青原名馮和儀,又稱允莊。 1937年《算學》一篇開始,以蘇青為筆名。
她被稱為“寧波皇后”,也是命運多舛的女子,她一生困頓,只有於寫作一途極為順暢。 《結婚十年》正是蘇青自己婚姻生活的「紀實」寫照。
生長在一個舊式的家中,本想成為一名外史官,卻因婚姻而終止了學業。婚後本想成為賢妻良母,卻因為連生了三個女兒,讓一心想要兒子的夫家冷眼相待。即使後來生了兒子,卻仍未能阻止丈夫的出軌與家暴。丈夫屢次出軌,蘇青毅然決定離婚,即便她已經結婚十年,即便他們已經有了孩子。
她曾說,「說我所要說的話,寫我所要寫的故事,說出了寫出了死也甘心。我把自己的生活經驗痛快地寫下來,一字一句,說出女人的痛苦,有常常恨所有的形容字眼不夠應用」。
1943年,蘇青在《風雨談》雜誌上連載小說《結婚十年》一炮而紅,前後印了36版,銷售量一度超過張愛玲。
之後她創辦《天地》雜誌,邀請頗有盛名的文人供稿,銷量頗豐。因這本書,她和張愛玲並稱上海文壇雙壁。
這一切不僅為蘇青帶來豐厚的物質回報,讓她足矣不靠前夫對孩子的扶養費也能給予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同時,這也奠定了她和張愛玲之間的友誼,在很長的一段歲月裡,張愛玲與蘇青,兩位民國最有才情的女子,也是惺惺相惜,互相欣賞。
張愛玲對蘇青,是帶著欣賞眼光的,她欣賞蘇青的辦事潑辣、文字大膽,以及她樂觀的人生態度。
張愛玲說,“如果必須把女作者特別分作一欄來評論的話,那麼,把我同冰心、白薇她們來比較,我實在不能引以為榮,只有和蘇青相提並論我是甘心情願的。”
就因為這樣一句話,很多人認識了蘇青;而那些還不知道蘇青是誰的人,也因此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究竟怎樣一位民國才女,能讓清靈如張愛玲這般的人物也甘心情願起來。
在張愛玲的散文裡,總能看見蘇青的名字,都是那句「哪有現世安穩,不過謀生亦謀愛。」說的就是她,為了生存,也為了愛情,這樣的人生,確有不一樣的風骨。
就如張愛玲《我看蘇青》裡說:蘇青與我,不是像一般人所想的那樣密切的朋友,我們其實很少見面。也不是像有些可以想像的,互相敵視著——
蘇青彷彿更在意張愛玲對她的評價與態度,有一次對張愛玲說:為什麼你的小說裡沒有一個人像我的?我一直留意著,總是找不到。蘇青曾大膽在媒體面前放言:女作家之中,我只看張愛玲的。
蘇青一生與不同有妻室的男人“謀生亦謀愛”,儘管她和張愛玲並稱為滬上雙姝,像一對雙子星一般閃耀,卻也終於因為蘇青和胡蘭成之間的曖昧關係而漸漸疏離,甚至各自都在自己的文字中傷害對方。
「我需要一個青年的、漂亮的、多情的男人,夜裡偎著我並頭睡在床上,不必多談,彼此都能心心相印,靈魂與靈魂,肉體與肉體,永遠融合,擁抱在一起。”
蘇青大膽宣稱,追求靈肉合一的愛人。更因後來與偽政府官員來往密切,被人謔稱「文妓」。
晚年的蘇青身患多種疾病,基本上斷絕了與外界的往來。
1982年12月7日,蘇青去世。終年69歲。病危時,她很想再看《結婚十年》,但家中沒有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