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圖 陳洪瑤《歸去來圖》局部
陶淵明,名潛,字淵明,一字符亮,號五柳先生。
祖籍鄱陽郡梟陽縣(今屬江西都昌),原本家世顯赫,曾祖父是東晉名將、大司馬陶侃,祖父陶茂曾為武昌太守。
到了陶淵明父親這一輩,家道中落,其事蹟不見記載。
陶淵博自幼好學博聞,善寫詩文,聰穎而灑脫不羈,不喜歡受世俗的束縛,鄉鄰們對他非常敬重。
陶淵明成年後,因為「親老家貧」的緣故,在州中擔任祭酒,因為討厭這份工作,不久就辭職了。
州裡的長官召他做主簿,他不為所動,在鄉下耕田,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後來得了重病,體力活乾不了了,家裡陷入窘境。
陶淵明
江州刺史檀道濟登門探視,此時的陶淵明臥床不起,已經餓了好幾天了。
檀道濟好言相勸說:“賢明的人處世,如果君主荒淫無道才會選擇避世隱居,朝廷開明就出來做官,當今屬於文明的世道,你何苦糟踐自己呢?”
陶淵明回答說:“我不敢冒充賢明的人,我的志向也無法和賢者相比。”
這話接的不軟不硬。
檀道濟把連年災荒,民不聊生的世道說成是“文明之世”,陶淵明是無法接受的,他用這些話回懟,檀道濟被噎得說不出話。
為了緩解尷尬局面,檀道濟命隨從送上酒肉給陶淵明,陶淵明不屑一顧,竟揮手送客,檀道濟臊眉耷眼離開了陶家。
陶淵明
他曾向一個親戚說:“我只是想當小小的一縣之長,過著隱居的生活,總可以吧?”
陶淵明後來被朝廷徵召為建威參軍,朝廷果真安排陶潛到彭澤擔任縣令。
陶淵明上任第八十一天,州郡派督郵到彭澤郡視察,上級派人視察。
東晉官場的慣例是地方官要賄賂、巴結督郵,還得穿戴整齊恭候在城門外。
當時,有個下屬提醒陶縣令,應該送一些財物給督郵,並舉行歡迎儀式。
陶淵明嘆息一聲:“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裡小人邪!”
恥於巴結權貴,陶淵明連小縣令也不願當了,最後解下官印,辭去了官職。
陶淵明
回到家鄉,過著清苦的田園生活。
雖然失去了朝廷的俸祿,卻留下了尊嚴和自由。
「五斗米」是晉代縣令的俸祿,在此代指利祿。
還有一種解釋是,晉朝王公貴族信奉“五斗米道”,“五斗米”代指權貴。
“不為五斗米折腰”,後人用來比喻為人有骨氣,不因為利祿向權貴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