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前,一位當紅男演員攤上事兒了。
辛苦拍了三年的劇在央視熱播,自己卻被老鄉警告「敢回家就揍死你」。
這部四十三集的電視劇,確實狀況百出。
有人因增肥過度而切除甲狀腺;有人險些命喪猛虎爪下;有人被開水嚴重燙傷。
而這位男演員也經歷了兩次意外摔傷,一次骨裂,一次當場昏死過去。
沒想到劇火了竟惹來不少罵聲,甚至有觀眾氣得砸電視機。
這位演員,正是在《水滸傳》中飾演宋江一角的李雪健。
就在剛落幕的北京國際影展上,身為評審會主席,李雪健的每一次亮相,都會引來熱烈的掌聲。
儘管聲帶和聽力受損嚴重,處理繁忙的日程要比其他人耗費更大精力。
但只要是面對鏡頭,他總是神采奕奕,耐心回答每一個問題。
這位即將邁進古稀之年的表演藝術家,如今仍深耕在演藝一線,向大眾展示著中國演員的風骨。
幾年前,曾有一段影片引起熱議。
《開講啦》節目裡,一位年輕演員揪著「4000塊片酬男一號」的經歷,當著李雪健的面大吐苦水,質疑劇組的錢都給了「腕兒」。
當李雪健分享自己的故事時,這位年輕演員絲毫不領情,拋出一句刺耳的「你不愁吃不愁喝」。
一向和善的李雪健面露嚴色,打斷了年輕人的話:“你不了解我的過去。”
這種質疑本身是合理的,錯就錯在他質疑錯了對象。
李雪健從事演藝事業的動機很簡單──為了尊嚴。
1965年,李父被“打倒”,工資扣發,11歲的李雪健只能隨家人遷往貴州凱裡,過起清貧的生活。
他常背著簍子,游去河對岸的發電廠撿煤渣,倒不是沒有擺渡的船隻,而是他心疼那兩分錢的花費。
因為“家庭成分”,李雪健走在路上都會遭人白眼,也沒少被人戳脊梁骨,挨打更是常事。
那時,他最期待的事就是看宣傳隊表演節目。
台下觀眾的掌聲與喝采,大大觸動了李雪健的內心。在他眼中,這些待遇就是「尊嚴」。
他開始琢磨著,有朝一日成為他們中的一員,讓家人能挺直腰桿做人。
國中畢業後,一次機緣巧合,李雪健如願以償進了宣傳隊。
這為他的生活帶來了不小的改變。
更大的轉折,發生在19歲。
年少的李雪健穿上一身戎裝,開始了部隊生活。
沒多久,他被調到某特種工程兵部隊,在雲南的大山裡打山洞、挖坑道。
有次,昆明國防雜技隊來演出。
因條件有限,部隊只能在小河邊用石頭壘起一個臨時舞台,不過這絲毫不影響大家的熱情,畢竟在深山裡見個外人太難得了。
所有人嗑著瓜子正看得入迷,意外發生了!
在表演「高台定車」時,突然刮來一陣山風,一位女演員失去平衡從高空跌落。
戰士們遞過去一茶缸水,女星漱了漱口,吐出來的都是血水,再漱還是紅色。
大家急忙找車,準備送她去醫院。
但沒想到女演員把大家扒拉開,徑直回到了舞台上,堅持完成了表演。
結束後,女星被人攙上吉普車,直接拉去了醫院。現場的所有人都靜默著,靜得能聽見水流的聲音。
人群中的李雪健望著遠去的車,思緒萬千。
這位女演員的敬業與專注,震撼了他的內心!
從那天起,李雪健就把這位女演員當成偶像,並暗下決心,一定要成為一位像她那樣,把藝術當作信仰的好演員。
李雪健骨子裡透出的那股韌性兒,幫了他不小的忙。
話劇團恢復後,李雪健把握住機會,報考了空政劇團。
但個子矮、體型瘦、皮膚黑、出身農村,李雪健根本沒有競爭優勢可言,第一輪面試就被淘汰了。
李雪健當然不肯就此放棄,他心想:別的本事沒有,可吃苦別人比不過我!
於是,隔天一大早,他帶著抹布和掃帚,一口氣把考場打掃得乾乾淨淨。
就是用這種不是辦法的辦法,李雪健成功敲開了空政的大門。
在空政,李雪健認識了許多好友,其中就有濮存昕和王學圻。
他們三個人,是空政有名的“龍套鐵三角”,演員裡都是用“本團演員”一帶而過。
不過,沒有小角色,只有不肯努力的小演員。
「龍套鐵三角」深諳此道,即便是匪兵甲、敵軍乙,他們都會認真看待。
李雪健說,濮存昕是“有思想的好青年”,王學圻是北京人,自己的危機感最強。
演戲之餘,他還攬下不少髒活累活,有時還會把掃帚藏起來,怕別人把打掃的工作搶走。
他覺得,本來就沒戲演,要是在其他方面不多表現表現,遲早會被轉業。
慢慢地,龍套角色愣是讓這哥仨演出了花,大家都暗自較勁,看誰的龍套演得更傳神。
例如,有一次,飾演「匪兵乙」的濮存昕在妝造上下了功夫,不僅貼了金牙和鬍子,還拄上了拐棍。
李雪健一看觀眾反應不錯,自己也不甘落後,隔天就往自己臉上黏了個痦子。
這項改變引起了導演的注意,趕上飾演「匪兵甲」的演員臨時有事,李雪健得到了補位的機會。
付出總有回報。從龍套到配角,李雪健一步一腳印,終於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了演員表裡,儘管是最後一頁。
成名後,李雪健有了「觸電」的機會,陸續演出了《鋼銼將軍》《鼓書藝人》《大偵探》等片。
而真正讓李雪健紅遍大江南北的,當屬1990年的家庭倫理劇《渴望》。
這部劇播出期間,有一天武漢市政府值班室的電話被爆紅。
因為一個區停了電,大家不能準時收看《渴望》,都急壞了。
火爆程度,可想而知。
劇中,李雪健飾演憨厚實的車間副主任宋大成,這個角色原本不是第一男主角,但因為太受觀眾歡迎,演得太出彩,竟然拿下了當年金鷹獎的“最佳男主角”獎。
爆火後,李雪健明顯嗅到了名利的氣味,吃大餐、睡總統套房,走到哪裡都有明星般的款待。
但李雪健沒有被沖昏頭腦,依舊保持謙遜與真誠。
有次,領導接見劇組人員時,允許每人提一個要求,除了房子,要啥都滿足。
李雪健想了想,覺得能演到宋大成這樣的角色已經很知足,別無他求,就開口問領導要了一套《渴望》的磁帶。
領導者說,每人一份磁帶是應該給的,李雪健相當於什麼要求都沒提。
緊接著,電影《焦裕祿》也找上門。
那時,李雪健剛演完《渴望》,又白又胖,形像上和焦裕祿相去甚遠,連焦裕祿的妻子都拒絕讓他出演。
這件事給李雪健帶來不小的打擊。
於是在電影開拍前20多天,他開始下狠功夫,每天不吃主食也不吃肉,只喝一點寡淡無味的菜湯。
直到走路都踉踉蹌蹌,直到飢餓侵蝕了李雪健的眼神。
看到瘦了20多公斤的李雪健,焦裕祿的夫人嚇了一跳,勸他說:“可別因為這個角色,把命給弄丟了!”
後來,有人在看了電影后問焦裕祿的女兒:“你爸爸怎麼長得不像李雪健啊?”
焦裕祿的女兒愣了愣:“應該是李雪健不像我爸爸才對呀。”
形像上的不足,李雪健都用神態補上了。
《焦裕祿》總投資130萬,收穫票房1億多。
整整翻了100倍。
在百花獎的頒獎典禮上,李雪健手握獎盃和鮮花,發表了得獎感言:
苦與累,都讓一個好人焦裕祿受了。
名和利,都讓一個傻小子李雪健得了。
角色為演員帶來的名利,他一向看得很淡泊,他常說演員是沾了角色的光,要拿角色跟觀眾交朋友。
這個黃金準則,李雪健用一生實踐。
照現在的生存邏輯,演員爆火後會馬不停蹄上綜藝、接代言、買熱搜、搞行銷,盡量把熱度維持得久一些。
憑當時的星光,李雪健完全可以大賺特賺,但他卻選了一條完全相反的路,沉下心來搞創作。
周圍的朋友都笑他,都是大明星了還不會賺錢。
李雪健說:「我不是不想賺錢,我是不賺不屬於我的錢,我出多少力,賺多少錢,心裡踏實,才能去乾我喜歡乾的事情。我走到今天不容易,我以後還要演戲呢,那是大事兒,我不想為別的事把自己耽誤了。
有人問存款狀況,他也毫不避諱,把家底兒和盤托出。
其中有一萬八千塊,是他省吃儉用給兒子攢的,自己有吃有穿就已經很知足。
李雪健曾接過一個潤喉片廣告,廣告詞只有簡單的一句「沒聲音,再好的戲也出不來」。
巧的是,後來他在電視劇《搭錯車》裡飾演一位啞巴父親,觀眾隨即投來了質疑的眼光。
李雪健很是羞愧,從那以後,李雪健就再也沒接過商業廣告。
從李少紅的《四十不惑》,到張藝謀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再到陳凱歌的《荊軒刺秦王》,幾年時間,李雪健在「第五代導演」的作品裡留下了不少好角色。
我尤其偏愛秦王嬴政一角。
初看這部電影時年紀還小,片中李雪健把始皇帝的癲狂與暴戾演得入木三分,讓我以為這是真實的古人形象,簡直是童年陰影系列。
正當李雪健盡情沉浸在角色創作時,一場毀滅性的打擊發生了。
2001年的某一天,電視劇《中國軌道》正在緊張拍攝中,李雪健卻被妻子生拉硬拉去了醫院。
就在一個月前,李雪健的鼻子長了一個小疙瘩,喉嚨也很難受。
起初,他沒當一回事,揣著消炎藥就出了外景。
但沒想到,鼻子上的疙瘩越長越大,這才在妻子的勸說下做了檢查。
拿到結果後,夫妻倆如五雷轟頂。
李雪健不是感冒上火,而是罹患了鼻咽癌。
這種病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療,5年內死亡率高達70%—80%,相當可怕。
停工治病?這跟要了他的命沒差別。
一向「戲比天大」的李雪健,態度堅決地說了「不」。
沒辦法,妻子的表哥田壯壯導演跑去西安,把劇組拉回了北京。
就這樣,上午妻子送他去醫院化療,下午再送他去劇組拍戲。
李雪健硬是扛了下來。
最後一場戲,李雪健忍住痛苦,一氣呵成講完了大段台詞,一旁的劇組人員看得熱淚盈眶。
化療的滋味不好受,連一口水都吞不下去,身體一動就會犯暈嘔吐。
那種感覺,生不如死。
李雪健崩潰大哭過,也有放棄的念頭,在最絕望的時候,是妻兒和田壯拉了他一把。
「消失」一段時間後,李雪健身體康復,沒多休息些時日,就迫不及待地跑去拍了新作品。
大病一場,李雪健對角色的控制力更強了。
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不管是默默無聞的鄉村教師,還是叱吒上海灘的馮敬堯,李雪健總是演一個成一個。
他說:“我現在依然怕死,因為沒死,就想活得更有意思。”
人一輩子的機會就那麼幾個,況且生命短暫,世事無常,能把握住的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這道理,李雪健比誰都懂。
於是,為捕捉底層人民的生活細節,他經常一頭栽進工廠和村子裡,一待就是十天半月。
清潔工如何用纈帚、盲人點煙的動作、計程車司機說的俏皮話,他都牢牢記在心裡。
等用得上的時候,就直接把這些細節融進自己的表演裡。
化療使李雪健的聽力受損嚴重,但拍戲又不能戴助聽器,怎麼辦?
他乾脆把其他人的台詞一背下來,開拍時看著對方的口型說台詞。
這個工作量有多大,可想而知。
訪談節目《藝術人生》曾發出過幾次邀約,但都被李雪健婉拒了。
他覺得這四個字太重,沒有一批代表作的話擔不起來,更何況是要談「人生」。
不會講漂亮話,也沒有明星架子,李雪健的樸實謙遜,幾十年來從未變過。
2011年,電影《楊善洲》上映,與好萊塢大片《變形金剛3》撞了檔期。
李雪健去雲南參加首映式的那晚,給妻子打了一通電話,滿懷期待地詢問北京的上映情況。
妻子說,附近的八廳影院,只有一個廳在放《楊善洲》。
而且全天只有中午十二點一場。
算上自己,這場只有兩個觀眾。
掛掉電話,李雪健心事重,一宿沒合眼。
不過,李雪健並沒有敵視美國大片,而是從本土創作出發,找問題出在哪裡。
這讓我想到李雪健在60歲時接受採訪,有點害羞地說自己「正當年」。
這話,有多少年輕人要為之汗顏?
李雪健從影40餘年,出演的作品近90部,拿了30多個影帝。
但在所有榮譽中,李雪健最珍視的是北京大學生影展頒發的獎盃。
他說這代表孩子們對他的認可,對楊善洲這樣的中國好人的認可,比拿其他更大名氣、專業性更強的獎項都開心。
後來,李雪健回到雲南大亮山,把獎盃放在了楊善洲那裡。
2015年,李雪健搭檔黃磊、宋佳,主演了電視劇《嘿,老頭! 》。
劇中,李雪健飾演一位患有阿茲海默症的父親,把「老小孩」形象塑造得很出彩。
其實,李雪健剛拿到劇本時就皺起了眉頭,角色的一些細節打磨得不夠好,有點脫離現實。
半年後,導演楊亞洲把修改後的劇本拿到了李雪健面前,但他覺得這一版還是欠點火候。
不過,李雪健用自己的表演彌補了缺失的細節。
等到白玉蘭獎提名揭曉,李雪健的名字卻沒有在列,許多觀眾感到失望。
李雪健的妻子覺得這事有失尊重,就編輯了一則簡訊發了過去。
本來,李雪健壓根就沒把這事當一回事,覺得觀眾的認可勝過一切獎盃。
但當他看到妻子的反應,心裡也挺不是滋味的。
結果,頒獎典禮前一晚,李雪健接到通知:他獲得了「傑出貢獻獎」。
這突然冒出來的獎項,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怎麼回事兒。
那去還是不去?
不去的話,會被人說耍大牌;去的話,又會被說是「偽君子」。
橫豎都會遭質疑。
最後,李雪健沒有徵求他人意見,而是自己決定不出席典禮,同時不發表任何看法。
重談此事,李雪健只說了4個字──問心無愧。
不過,放眼幾十年來演藝生涯,李雪健也不是沒有遺憾事。
在電影《橫空出世》裡,李雪健飾演投身戈壁灘,為新中國的核武事業揮灑青春的馮石將軍。
回過頭看,李雪健覺得當時的自己白胖胖,艱苦的西北生活下,理應是一個削瘦的滄桑形象。
演焦裕祿時,自己能狂減幾十斤,怎麼到了馮石,就忘了呢?
這件事,成了李雪健永遠的心結。
他的謙卑忠厚,他的精益求精,讓不少同儕演員談起來都欽佩不已。
當年的“傻小子”,早早集齊了電影、電視劇、話劇三個領域的最高獎。
雖然身體不好,但他仍散發著光和熱,堅守著「演員」這兩個字的尊嚴與德行。
明年上映的《流浪地球2》中,李雪健也出演了一個角色。
談到出演科幻商業片,他說:“我不能落後,我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多嘗試,當然這種嘗試也有風險,什麼事都有風險,沒有風險哪有創新。”
曾有人問他什麼時候最幸福。
一直到68歲,他的答案都是一樣的:“吃劇組的盒飯,就是最大的幸福。”
有盒飯吃,就代表有戲拍。
有戲拍,就起勁兒,有這勁兒在,就不怕老。
史鐵生是這樣評價他的。
除了「認認真真演戲」之外,李雪健再無所長;除了「清白白做人」之外,李雪健再無奢望。
他的步伐慢了,身形佝僂了,話講不清了。
但他永遠是那個演戲成癮的「瘋魔演員」。
演員界的門檻或許越來越低,但天花板卻很高。
或者更準確點講,演員不存在天花板。
不過,有的人往那一站,就能讓你知道好表演的標準、好演員的風骨是什麼。
他是匪兵乙、匪兵甲。
也是宋江、焦裕祿、嬴政、張作霖、宋大成。
他是中國演員,李雪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