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集電視劇《亮劍》,可謂是抗戰劇的天花板級作品,自從2005年9月12日在登陸CCTV1黃金檔首播,至今已經19年了。期間《亮劍》已被全國數百家電視台重播了上萬遍,影響了幾代觀眾。成為抗日劇神話,堪比《西遊記》。
劇中讓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李雲龍,說話時土氣中帶著一股霸氣,有很多經典語錄至今記憶猶新,甚至稱你為了網絡表情包(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都是兩個肩膀扛一個腦袋,誰怕誰啊;你TN的真是個天才;什麼他N的精銳,老子打的就是精銳;死,也要死在衝鋒的路上!熱血沸騰,視死如歸。這些都已成為我們這一代的記憶,可大家知道嗎他的原型是誰嗎?他就是人稱王瘋子,鄧小平評價為「一代戰將」──開國中將王近山。
1915年10月,王近山生於湖北黃安縣(今紅安)桃花區許家田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8歲起給人放牛,13歲給地主當長工,飽受地主摧殘。 1930年同年6月,年僅15歲的王近山懷著階級義憤,毅然加入了這支紅軍勁旅,正式成為紅一軍第一師第三團第五連的一名戰士。正式開始了他為人民解放而南徵北戰的革命生涯。 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6年,王近山到紅軍大學學習。 1936年秋北上,10月抵達甘肅會寧會師。指揮所部參加山城堡戰役。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29師772團副團長、769團團長、385旅副政治委員、386旅旅長。參加了神頭嶺戰鬥、響堂鋪戰鬥和晉東南反「九路圍攻」。還記得《亮劍》中新一團的八路軍戰士從正面突圍。迫擊砲手柱子在成功命中指揮部之後,擊斃日本中將阿部規秀嗎?這真是王近山的傑作。
1937年10月中下旬,劉伯承一反兵家「戰勝不復」的常規,兩次在同一地點設伏。時任一二九師772團副團長的王近山領命帶5個連的兵力埋伏在七亙村及甲南峪一帶。部隊距離日軍必經的大道最近僅10多米,卻未露出任何痕跡。作戰中,王近山部乾淨俐落地伏擊殲滅了日軍二十師團輜重部隊300餘人,王近山部僅傷亡10餘人,繳獲的戰利品足足搬了一天一夜。兩天以後,王近山又遵照劉伯承的部署,一反兵家「戰勝不復」的常規。再度在同一地點附近設伏,再殲日軍100餘名。史稱七亙村伏擊戰,可謂一戰封神。
1945年8月起,任太岳縱隊副司令員,晉冀魯豫野戰軍第6縱隊司令。率部先後參加了上黨戰役、邯鄲戰役、定陶戰役、進軍大別山、淮海戰役等。 1949年,任第二野戰軍第3兵團副司令員兼第12軍軍長、政治委員,率部參加了渡江戰役、西南戰役等。
1949年10月至12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兵團副司令、第十二軍軍長兼政治委員,軍黨委書記、重慶市軍管會委員。同年12月至1950年1月,兼任重慶警備司令部司令、政治委員。 1950年,任川東軍區司令員,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政大學川東分校校長。 1951年,參與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兵團副司令員,參與了第五次戰役和上甘嶺戰役,王近山指揮第15軍和第12軍抵抗住了「聯合國軍」的猛烈轟炸,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1953年回國後,任山東軍區副司令、代司令員,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公安部副部長,南京軍區副參謀長、軍區顧問。 1955年9月,王近山被授予中將軍銜,並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後來由於王近山與妻子韓寽岩生活中產生矛盾,妻子向黨組織寫了一紙“狀書”,聲稱王近山有“作風問題”,中央最終對王近山做出了處分:罷免其北京軍區副司令員職務,降為大校,並開除其黨籍。隨後,黨組織發布指示,要求王近山前往河南某農場接受改造。王近山毫不猶豫,立刻收拾行裝準備啟程。在河南,王近山度過了漫長的4年時間,直到1970年,由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出面,復出任南京軍區副參謀長、軍區顧問。
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在嘹亮的軍歌聲中結束了傳奇一生。享年63歲!然猛將雖逝,雄風永存,王近山將軍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王近山將軍故居位於湖北省紅安縣高橋鎮程河村許家灣,佔地500餘平米。 2015年10月11日,修繕一新的王近山將軍故居不但是一塊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也是一個紅色旅遊景點。大家可以去探視老一輩革命家的人生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