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將相和這個典故,很多人相信都曾經聽過。故事的主角,就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廉潔和町相如。
戰國末期,秦國實力越來越強,逐漸威脅到與其接壤的趙國。趙國當時有一位很有名的老將軍,名叫廉頗。廉頗常年為趙國抵禦秦國大軍,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同樣是在這個時候,趙國又出了一個人,叫做躺相如。藺相如本是趙國一個普通的大臣,後來秦國提出,想要用地盤換取趙國手中的和氏璧。趙國雖然明知這是秦國的圈套,想要白拿走寶物,卻不想給任何回報。但當時秦國勢大,趙國國王也沒沒有辦法。就在這時候,藺相如站了出來,帶著和氏璧遠赴秦國。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藺相如到了秦國之後,憑藉自己的智慧,不但保住了和氏璧,而且也讓秦國見識到了趙國抵禦外敵的勇氣和決心。從這次事件當中,還產生了一個成語,叫做完璧歸趙。再後來,回到趙國之後,藺相如名聲大震,同時也被趙王委以重任。
但是,趙王對藺相如的重視,卻引來了老將廉頗的不滿。廉頗認為,自己常年抵禦秦國,功勞應該比藺相如更大,所以常常刁難町相如。對於廉頗的刁難,藺相如確實難得的大方起來,為了國家的大義,避免和廉頗衝突。廉頗知道這件事後,也深感羞愧不已,便自己帶著荊條去躺相如府上請罪,這也是成語負荊請罪的來歷。
廉頗登門之後,兩人徹底變成了好朋友,為趙國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兩人一文一武,也被視為後世朝堂和睦的典範。
但是,你知道後來藺相如和廉頗的結局是什麼嗎?
實際上,兩人都是抱憾而終!
在廉頗負荊請罪這件事發生幾年之後,當時在位的趙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趙孝成王登基。這時候,秦國已經變得越強大,相較之下,趙國則變得更加的衰微。
同樣在這個時候,藺相如則是重病纏身,廉頗已經老邁。新登基的趙孝成王,對國家的認識不夠清楚,反而想要大干一番。面對藺相如和廉頗所提出的保守策略,趙孝成王棄之不用,轉而去信任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
再之後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因為趙王太過信任趙括,讓趙括去領兵對付秦國,結果就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長平一戰,趙國被秦國坑殺了四十萬大軍,自此之後,實力徹底一蹶不振。
當時已是重病纏身的藺相如,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直接氣的吐血而死。
而老將廉頗,當時是因為不再被趙王信任,賦閒在家。後來,趙國又被燕國進攻,廉頗再次率軍抵禦燕國,大勝而回,聲望再次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就在這個時候,趙孝成王卻又去世。下一任趙王忌憚廉頗的權勢,再加上身邊宦官的諫言,廉頗終於被迫流亡,先是逃到了魏國,後來又逃到了楚國,最後在楚國去世。
一代名將與名相,最後卻落得這樣的結局,實在讓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