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稱其為先主。
2.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活動,因為自身實力有限,劉備在諸侯混戰過程中屢屢遭受失敗,所以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表劉等多個諸侯。
3.但因其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為準則,受到了海內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謙、劉表等放棄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基業,而是選擇將自己的領地徐州、荊州讓給劉備統領。
4.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其臨死前舉國託付給諸葛亮的行為被陳壽贊為古今之盛軌,後世眾多文藝作品也多以劉備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劉備畫像
劉備的性格:
1.劉備為人好爽、對人十分的真誠,他也非常喜歡結交朋友,他結實了關羽、張飛這些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人。就是因為他的性格,這些人也十分的願意追隨於他,也為他以後的統一大業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礎。
2.劉備,他很善於識人,歷史上說的「三顧茅廬」就是他。劉備請了三次諸葛亮,諸葛亮才答應做他的軍師,對於一個出生貴族的人來說,這樣放下自己的身段是非常難得的。他請來諸葛亮,為蜀漢立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諸葛亮輔佐他的兒子劉禪做下了鋪墊。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劉備是個非常有毅力的人,這也貴在他的堅持。
劉備與軍士們的圖片
劉備的主要事蹟:
1.《三讓徐州》:
曹操發兵攻徐州。於是陶謙向孔融、田楷求救,孔融又請劉備來救。劉備帶著關、張來救,並初戰打敗曹操緩解徐州危機。陶謙便想將徐州讓與劉備,劉備推辭再三並寫信給曹操希望他退兵,由於呂布威脅曹操後方,曹操便給了劉備順水人情,退兵而去,這是第一讓。然後陶謙再讓徐州,劉備認為他只是應朋友之義才來,拒不接受但答應駐守徐州附近,這是第二讓。後陶謙病重,再次請劉備執掌徐州,劉備又辭,陶謙死不瞑目,這是第三讓。後劉備在徐州百姓擁戴下才當了徐州牧。
2.《煮酒論英雄》:
當曹操和劉備同朝為官時,曹操想試探劉備是否居心不良,於是曹操請劉備到自己府上喝酒,談論天下英雄。曹操說,天下只有曹操和劉備可以稱做是英雄,因為劉備當時與幾位朝臣密謀做掉曹操而心虛,所以嚇掉了手中的筷子,碰巧天上打了個雷,劉備假稱是被雷嚇掉了。
3.《劉備摔子》:
當陽長坂之戰是曹操、劉備兩軍的遭遇戰,驍將趙雲擔任保護劉備家小重任。由於曹軍來勢兇猛,劉備雖衝出包圍,家小卻陷入曹軍圍困之中,趙雲拼死刺殺,七進七出終於尋得劉備之子阿斗,趙雲衝破曹軍圍堵,追上劉備,交還其子。劉備接子,擲之於地,慍而罵之:“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趙雲抱起阿斗,連連連泣拜:“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
4.《三顧茅廬》:
劉備聽說諸葛亮很有才識,帶著禮物到隆中臥龍崗去請他出山輔佐。第一第二次諸葛亮都不在,劉備誠信求教。直到第三次拜訪時,才遇到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5.《攜民過江》:
劉備、諸葛亮在新野大敗曹軍之後,移駐樊城。曹操為了報仇,親率大軍殺奔樊城。諸葛亮料定抵擋不住,便勸劉備放棄樊城,渡過漢江,退往襄陽。城中百姓,皆寧死相隨劉備。於是劉備令關羽安排船隻,疏導百姓渡江。百姓扶老攜幼,號泣而行,劉備見此情景,心中十分悲痛。
製作不易,請按讚、轉發、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