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棠的簡介代表作(「運河之子」劉紹棠用一生謳歌北運河)

2023-01-20劉紹棠

一條大運河,將南與北、古與今連結起來。歷史上多少文人墨客,把心中最美的詩文和書畫,留給傍運河而生的人們,留給因漕運而興的通州。人民作家劉紹棠,代表作品《京門臉子》《蒲柳人家》《運河的槳聲》等膾炙人口,有「運河之子」的美譽,他用一生謳歌北運河,用近700萬字的小說、散文和傳記等文學作品,描繪了家鄉的多彩畫卷。

1 儒林村的小神童

1936年2月29日,在大運河東岸的通州西集鎮儒林村,劉紹棠出生了。

劉紹棠從小就有「神童」的美譽。他出奇的聰明,母親唱的歌謠、民間藝人講的歷史故事,他都能很快記住,還能生動地講述給小夥伴聽。 7歲那年,村裡有家事舖要起名,女老闆請了外村的教書先生來幫忙,半天過去,也想不出來令老闆滿意的店名。路過飯舖的劉紹棠突然說:「李白有詩'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就起名'柳香居'吧!」老闆和教書先生既詬異又佩服,飯舖正式起名“柳香居”,也特別請人寫了匾額。春節時,劉紹棠寫了對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金運河銀運河,金銀運河運金銀”,送給飯店老闆。

劉紹棠

劉紹棠探望啟蒙老師田文傑

劉紹棠不只聰明,而且幸運,小學時即遇到啟蒙老師田文傑,為他開啟了文學之門。成年後,劉紹棠將田老師的故事寫成《恩師難忘》,被收入蘇教版四年級語文課本。

劉紹棠參加工作後,常回儒林村探望田老師,每次都像小學生一樣給老師恭敬地行禮。師恩難忘,正是當年老師的啟蒙,引導劉紹棠如飢似渴地讀了許多文學名著。劉紹棠10歲離開儒林村到通州縣立模範小學讀高小時,第一次作文就一口氣寫滿了五冊作文本,寫就一長篇故事《西海子遊記》,轟動全校。

2 筆尖下流淌的運河情

劉紹棠

劉紹棠在運河的渡輪上

高小畢業時,劉紹棠以三門功課滿分的成績,考入北京二中初中部。國中還沒畢業,才華洋溢的劉紹棠就被調到河北作協擔任編輯工作。在河北作協工作半年後,劉紹棠被河北文聯推薦,保送到潞河中學高中部讀書。

學生時代的劉紹棠就幸運地遇到了許多伯樂,有些人還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在讀高一時,劉紹棠發表的小說《青枝綠葉》,被作家、教育家葉聖陶先生發現,編入高二的語文課本。在校期間,劉紹棠被時任團中央書記的胡耀邦同志發現,確定他為重點培養對象。後來劉紹棠自己選擇了作家之路,放棄了仕途。

在潞河中學時,劉紹棠連續刊登了《紅花》《青枝綠葉》《大青騾子》等作品,聲名大噪。青年才俊劉紹棠在這裡還收穫了愛情,認識了剛回國的僑胞曾彩美,兩人從此相守終生。

劉紹棠說:「在我眼裡,我的家鄉的一棵樹、一株草、一朵花,都無比可愛,美不勝收。我要以全部的心血和筆墨,描繪出京東北運河農村二十世紀的風貌,為北運河兒女留下一幅二十世紀家鄉的歷史、景觀、民俗和社會學的多彩畫卷……」運河不僅是他的故鄉,也是他創作的源泉,是他一生創作的主題。

《運河的槳聲》是劉紹棠的代表作之一,他筆下的運河四季,是一幅幅音樂畫面。 「運河的春天來了……青色天空中一聲清亮的觸動心弦的啼叫,啊!第一隻布穀鳥已經到運河灘了。」「清明節,運河上游的山谷水庫放下水來了,太陽光下,白茫茫的,但卻是安靜地向下流,幾隻水鳥飛上飛下,捕捉水里的魚兒。

「夏天,是運河灘最美麗的季節。」「天空,蒼鷹在盤旋;河上,行駛著白帆運貨船,青紗帳裡,有勞動的歡笑聲;茂密高聳的樹林中,布穀鳥不知疲倦地在歌唱。也是最兇惡的階段了。 ,野花吐著濃烈醉人的香氣。

「金色的秋天,運河平原的田野是望不到邊的,原野伸展著、伸展著,一直跟碧藍碧藍的天空連在一起了,平原上的村落,一個個像是奔跑著似的,遠了,小了。

冬天,“水排子像脫弓的箭頭,迎著金色的朝陽,在鏡子似的大運河上飛奔。”

這一年四季的運河美景,在劉紹棠筆下被有聲有色地描繪出來。運河之子,寫不夠養育他的大運河,頌不完大運河的美景,,不盡運河的情懷,他有太多的運河故事要說…

劉紹棠曾說:「在中國作家中,我有兩個'獨一無二',一個是所有的作品都是寫自己的鄉土,一個是先後在一個小村(出生之地)生活了三十九年。」劉紹棠在儒林村生活的三十九年裡,以家鄉人民為原型,創作了《地火》《春草》《狼煙》三部曲,回報家鄉的父老鄉親。

3 通州有個劉紹棠文庫

為了更好地保存作家檔案,當時的通縣檔案館從1990年起,就策劃為劉紹棠等人建立名人全宗檔案。

名人全宗檔案,是國際或國內著名人物在其個人、家庭和社會活動中直接形成的歷史記錄,一般包括自傳、回憶錄;論著、譯著的手稿和样本,文學創作手稿、書法手蹟等;各類筆記、日記、重要的來往函電;生平重要活動的照片、錄音帶、錄影帶和影片;各類證書以及其他有保存價值的資料。

當通縣檔案館的負責同志向劉紹棠先生表達希望為他建立名人全宗檔案的意願時,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大力支持。夫婦兩人翻箱倒櫃,找出全部資料,分批運到通縣檔案館。其中包括胡耀邦同志的親筆信、上世紀五十年代出版的劉紹棠代表作《青枝綠葉》、1957年「反右」時批判劉紹棠的文章專輯、「文革」中被紅衛兵損毀的小說殘稿、夫婦倆戀愛時的日記本等大批珍貴史料。在一些史料的發生背景,劉紹棠先生也耐心細緻地逐件寫出說明。

這時的劉紹棠已中風偏癱,為集中精力創作,在自家門上掛出告示牌,上書打油詩:「老弱病殘,四類俱全。伏櫪臥槽,非比當年。整理文集,刻不容緩。下午會客,四時過半。

1992年5月27日,在劉紹棠先生入黨四十週年紀念日當天,正式舉辦了“劉紹棠文庫揭幕儀式”,劉紹棠被授予“人民作家、光耀鄉土”榮譽稱號。

一封未寄出的信

在劉紹棠文庫中,有一封沒能夠寄出的信,收信人是王震。

1993年,劉紹棠看到大運河遭受污染,十分心痛,懇請將軍幫忙加快治理大運河。在信中他寫道:

王震同志:

感謝您邀請我反映學藝現況問題。藉此機會,我為我的家鄉向您提出一個請求:我的家鄉北京通縣,是京杭大運河的起點。大運河和萬裡長城,是中華民族的奇蹟和驕傲,世界聞名,國際矚目。

通縣境內的大運河,遭受數十年嚴重污染。高碑店污水處理廠第一期和第二期工程完成,通縣境內大運河1993年還清百分之五十,1995年全境還清。因此國家應該抓緊進行通縣境內大運河的全面開發。懇盼您能關心過問此事。

您的崇高威望,必能促成這項偉大事業的早日實現。

祝您福壽康樂!

劉紹棠

1993年3月11日

可惜的是,這封信還沒寄出,王震同志就於3月12日過世了。雖然王震同志沒有看到這封信,但是劉紹棠對於家鄉治理污水、讓心中的大運河還清的心願已經躍然紙上。

四年之後,1997年3月12日,劉紹棠因病逝世。他被親人安葬在大運河邊,運河日日夜夜的流水歡歌伴著他,運河兩岸的鳥語花香伴著他,運河的槳聲伴著他,運河之子辛勤耕耘一生,永遠長眠在北運河畔的土地上。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沙敏

照片提供:通州區檔案館

流程編輯: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