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的孩子可以做什麼?對當時14歲的馬毛姐來說,14歲可以做很多事情,因為年紀從來不會減少一個人的愛國情操。
她從來不認為自己的年紀小,因為在她的心中,她對於祖國和人民的忠誠不比別人少,她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證明自己,而不是口頭上的華麗語言。
當一個頭髮花白的老人坐在輪椅上被推上了七一勳章的領獎台,她徹底驚艷了所有人,不是她姣好的容貌,而是她滿是忠誠的內心,不是她高大魁梧的身軀,而是她飽經歲月後的忠誠。
馬毛姐
在槍林砲雨中的瘦小身軀到底為何被世人銘記,14歲的馬毛姐到底完成了哪些讓人難以置信的任務?
她又為何能夠得到毛主席的讚賞與鼓勵,今天,就一起來重拾馬毛姐逝去的時光,去見證以個人的蛻變與成長。
兒時艱難創造堅毅的自己
總有些平凡的人在困苦中造就不平凡,馬毛姐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她出生於安徽無為縣的一個小村莊,在那個貧窮的年代裡,尤其是孩子眾多的家庭,能夠活下去已經是一種很奢侈的事情了。
馬毛姐就生於這樣的一個普通家庭,她的母親一共有13個孩子,但是因為那個年代的物質醫療條件的匱乏,最終只有八個活了下來。
而馬毛姐也因為家庭經濟條件的原因被送去當童養媳,這段經歷是馬毛傑一直不願意提起她的經歷,因為在她當童養妻的期間,受盡了各種委屈。
她不僅每天要做各種各樣的活兒,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讓她備受苦楚。而且,由於她個子比較矮小,所以說在做飯的時候不小心撞傷了額頭。
直到今天,87歲的馬毛姐頭上都能看出當時留下的傷疤。
受盡委屈的馬毛姐實在不堪重負,因此她就偷偷地跑回了家,她再也不想任人欺辱,她要活得有尊嚴,要有骨氣。
馬毛姐就是從這樣的環境長大了,因為父母依靠捕魚為生,所以家裡的條件並不富裕,提起小時候的苦日子,馬毛姐的淚花閃爍在眼睛裡。
她說當時家裡唯一的家當就是一條簡陋的小漁船和一間破舊的茅草屋,在當時的條件下,能夠吃飽飯成為了所有人的奢求,馬毛姐也不例外,所以說,她從小就立志想要做大事。
她還跟自己哥哥開玩笑說,她要為解放軍划船,自己要和解放軍叔叔一起去北京抓蔣介石,這看似是玩笑,但是卻讓哥哥感受到她的理想遠不止是做一個漁民而已。
終於她等來了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她終於能夠做一件自己一直以來都渴望的大事,這是她的童年記憶裡,最不後悔的一個決定。
荳蔻年華立下奇功
1949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無比重要的年份,因為就在1949年中國解放軍解放了長江地區,也是在這一年,新中國成立了。
對那個年代的人來說,這些都是讓人記憶猶新的大事,當然馬毛姐也不例外。
如今87歲的馬毛姐當時才14歲,但是對於馬毛姐來說,這是她14歲那年做得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每當提起渡江戰役,她都有一種宛如昨日發生的感覺。
因為馬毛姐生活的地方就處在長江大堤的周邊,所以那裡總是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馬毛姐生活在這裡,對於這裡的一切都無比熟悉,看似貧苦的生活並沒有讓她喪失對於美好生活的憧憬,她從小就萌發了一種想要為國家做貢獻的想法。
對一個孩子來說,這樣的想法看似不切實際的空想,但是馬毛姐認為她缺少的是一個時機,如果給她這樣的機會,她一定會牢牢把握。
終於她等來了這個機會,1949年的2月,在無數雙眼睛的注視下,解放軍就要打到長江的另一邊了,人民群眾的歡呼聲和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尤其對許多老人來說,他們經歷過戰爭的痛苦,沒有人比她們更渴望安穩的生活了,對於每一個普通的老百姓來說,恐怕是當時最開心的消息了。
但是解放軍想要橫渡長江並不是那麼容易,其中最突出的困難就是運送物資。
因為當時的交通工具不發達,尤其是對漁民來說,漁船就是他們唯一的交通工具,但是得知解放軍需要徵集船隻的時候,年僅14歲的馬毛姐就第一個舉手贊成。
這麼小的孩子能做什麼?這個疑問恐怕所有人都有,但是馬毛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說明了一切,這個小孩子徹底讓人們對她刮目相看。
當馬毛姐和哥哥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她們立刻意識到船隻對這場戰役的重要性,所以她們開始呼籲大家把自己家的漁船交上來。
但是在那個年代裡,沒有了漁船就沒有吃飯的來源,所以還有一部分人還在不斷地猶豫之中。
為了能夠盡快籌集更多的船隻,馬毛姐就和哥哥一起跑到各家各戶去做思想工作,很多大人都被她說服了,一個14歲的孩子都能有這樣高的覺悟,很多大人慚愧的低下了頭。
人們都被這個小女孩的真誠打動了,放下了顧慮,把自己家的漁船上交給解放軍運輸物資。
但是這些徵集到漁船還遠遠不夠,但是這個問題沒有難倒年僅14歲的馬毛姐,她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她開始幫助解放軍去尋找一些沉到河底和池塘的船隻。
但是這些船已經十分破舊了,所以馬毛姐和解放軍一起修復了這些船隻,沒想到這些船隻在後續時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就這樣,浩浩蕩蕩的渡江戰役即將開始,解放軍方面組了一支隊伍,這支隊伍的目標就是順利達到長江南岸。
馬毛姐積極報名參與其中,但是當解放軍看到她的時候,她才是14歲,消瘦的身軀,瘦小的身體怎麼能參加戰爭,而且是戰役就會有傷亡,再加上家人的反對,所以解放軍並沒有讓她參加。
但是馬毛姐的一腔熱血並沒有就此被澆滅,她在戰役開始的時候和哥哥一起送解放軍過江,然後她趁大家不注意就跳上了木船。
她的這一舉動讓在場的解放軍無比感動,或許這就是一個孩子對於國家的熱愛,這就是一個孩子真摯的情感,再加上時間緊迫,如果將她送回,那必然要浪費很多時間.
再三權衡之下,解放軍決定讓馬毛姐留下,就這樣,馬毛姐就這樣留在船上了。
在加入敢死隊之後,她向解放軍說到自己善於划船,因此想要承擔划船的任務。
看似簡單的划船,如果是消遣娛樂還好,但是在敵人的進攻之下,一個孩子能夠擔此重任嗎? 馬毛姐用自己的行動給了肯定的答案。
但很快危險就向她襲來,在槍林彈雨中,她沒有退縮,很難想像一個年僅14歲的孩子哪裡來的這麼大的魄力。
但是國民黨方面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為了能夠抵禦解放軍的進攻,她們修築了堅固的碉堡,而且由於砲火的猛烈攻擊,進攻變得難上加難。
但是馬毛姐並沒有害怕,一顆子彈打到了她的手臂上,但是她沒有喊疼,而是堅持完成自己的任務,難以想像一個小姑娘哪裡來的這麼大的勇氣。
或許這就是她的夢想,是她一直以來都想要完成的事情,所以才會在槍林彈雨中咬牙堅持。
如何壓制國民黨軍隊的猛烈砲火襲擊成為當時的主要問題,唯一的方法就是摧毀他們的碉堡,但是猶如銅牆鐵壁一樣的碉堡,想要炸毀談何容易。
鬼靈精怪的馬毛姐想到了一個辦法,因為她對周圍的環境十分了解,所以她可以給解放軍引路,利用地形的優勢作為有利條件,因此她成為了解放軍在茫茫江面上的引路人。
由於她的機智和勇敢,解放軍冒著生命危險終於炸毀了敵人的碉堡,終於離戰爭勝利更進了一步。
在馬毛姐的努力之下,她堅持運送3批解放軍順利抵達長江的南岸,也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小英雄,馬毛姐對於這個稱呼感到很驕傲。
因為馬毛姐的出色表現,所以在她14歲的時候就獲得了「一等功臣」的稱號,這份沉甸甸的榮譽,她當之無愧。
受主席邀請參加國慶觀禮
在眾多的渡江英雄中,馬毛姐是最小的一個,當主席得知注意消息後,也對於馬毛姐十分敬佩。
在1951年的國慶管理活動中,馬毛姐接受到邀請來到北京,馬毛姐受寵若驚,面對這樣的邀請,她內心十分喜悅
來到北京之後,她受到了領導者的接見,這更是讓馬毛傑感到惶恐。因為受邀來參加的人都是對國家和人民有突出貢獻的人,而她認為自己只是普通百姓中的一員,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
在來到北京後,馬毛姐被主席邀請到自己的家中,主席對於馬毛姐十分敬佩,在與馬毛姐的親切交談中問道,馬毛姐叫什麼名字,馬毛姐向主席說她沒有自己的名字,因為排行老三,所以大家就叫她三姐。
主席想了想,然後對馬毛姐說既然你姓馬,我姓毛,那就叫你馬毛姐吧!
就這樣,馬毛姐得到了自己的新名字,而這個名字,她一直使用到今天都沒有更換過。因為對她來說,這不僅是她珍貴的記憶,也是它的一種榮譽。
在與主席交談的過程中,主席也請她訴說在渡江戰役中自己的感觸。馬毛姐就這樣和主席有如家人一樣,她將自己在渡江戰役中的所做、所看、所聽、所想,向主席一一道來。
在交談的過程中,主席還主動為馬毛姐夾菜,這更是讓馬毛姐感動不已,她萬萬沒有想到,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能和自己坐在同一個飯桌前,像家人一樣親切的交談。也沒想到主席會為自己加肉加菜。
因此,對馬毛姐來說,這是她人生中最難以忘懷的時刻,短暫的北京之旅就要結束了,主席想要將馬毛姐留在北京讀書,因為在北京可以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條件。
但是,由於馬毛姐已經在家鄉辦理了入學方面的手續,所以馬毛姐拒絕了主席的好意。在馬毛姐即將動身之前,主席將一個小本子和一支筆送給了馬毛姐。
馬毛姐收到這份沉甸甸的禮物更是十分欣喜,當她打開本子的扉頁後發現毛主席在本子的扉頁上寫了這樣一句話:「馬毛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b }
馬毛姐十分珍惜這份禮物,因此,她雙手接過這份禮物,放到了自己的口袋裡,踏上了回家的路。
為國為民甘願傾盡所有
1935年出生的馬毛姐並沒有因為自己獲得了這樣的殊榮而沾沾自喜,。她認為自己要加入中國共產黨,要為祖國和人民更好地奉獻自己的一生。
於是,在1954年,馬毛姐如願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入黨之後,她積極投入社會主義事業。
尤其是在她國中畢業之後,她更加意識到時代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所以她也一直保持著學習的狀態。
因此,她先後擔任各種各樣的職務,其中包括黨支部書記、工會主席等等,不管她身居何職,她都十分謙虛,而且她始終懷有和當時一樣的熱血,對待自己的工作十分認真負責。
馬毛姐並沒有因為自己擔任這些職務而沾沾自喜,她還是常常會到小學、國中去給師生作報告,講述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她希望將自己的思想帶給更多的人,也能夠影響更多的青年人為祖國的建設而奮鬥終生,從她的演講當中,師生更能體會到她對祖國的熱愛。
而且從她的身上,人們看到了一種中國青年所需要學習的精神,一種不管對待任何工作都要腳踏實地的精神。
她也希望青年人能夠建立正確的三觀,能夠好好完成學業,並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事業當中。
許多電視台和報社在得知了馬毛姐的這些事蹟後,也紛紛進行採訪,而且也有很多報社希望馬毛姐能夠將當時渡江戰役中的經過進行詳細的闡述,然後通過文章的形式讓更多人了解到渡江戰役。
馬毛姐都熱情地接受了,並且細緻地向她們訓娓道來,不管是對於師生而言,還是對於記者而言,她都是一樣的熱情。
無名英雄理應被後人銘記
在2021年的6月,86歲的馬毛姐被授予了七一勳章,那個曾經滿是稚嫩的小姑娘,如今已經年近九十歲。
當音樂緩緩響起,馬毛姐在輪椅上接受了這樣的榮譽,七一勳章的頒發,讓更多人開始了解馬毛姐和其她28名同志的事蹟,也讓更多的英雄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她所做出的傑出貢獻會被人們銘記,也是這樣的傳奇經歷,讓人們不禁會想起那些風雨如晦的日子。
沒有她們的付出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沒有她們的捨生忘死,就沒有今天的安居樂業。
時代在進步,在變化,但有些人事物始終沒有變,也不會被時間抹去,馬毛姐就是其中之一,惟願歲月能夠善待這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