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齋》眾多故事中,但從故事富有詩情畫意、人物天真爛漫來講,就單屬《嬰寧》了。試看《嬰寧》篇章中的詩意居住環境的描寫:
例一、約三十餘裡,亂山合沓,空翠爽肌、寂無人行,止有鳥道。遙望谷底叢花亂樹中,隱隱有小裡落。下山入村,見舍宇無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門前皆絲柳,牆內桃杏尤繁,間以修竹,野鳥格磔其中。
——《嬰寧》卷二,P63。
例二、從媼入,見門內白石砌路,夾道紅花片片墜階上,曲折而西,又啟一關,豆棚花架滿庭中。肅客入舍,粉紅壁光如明鏡,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中,裀藉幾榻,罔不潔澤。
——《嬰寧》卷二,P63。
君子好逑
例三、次日至舍後,果有園半畝,細草鋪氈,楊花糝徑。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
——《嬰寧》卷二,P64。
例四、而愛花成癖,物色遍戚黨;竊典金釵,購佳種,數月,階砌藩溷無非花者。
——《嬰寧》卷二,P66。
嬰寧生活的屋前房後,有野鳥,有山,有樹,有草,有絲柳、桃花、海棠、修竹、豆棚花、楊花等各種各樣的花,這是一個自由自在的所在,這簡直是一個與世隔絕、幽深寂靜、純潔優美的世界,這簡直是一個充滿溫馨、充滿詩意畫意的世外桃源,這簡直是人間的天堂。那麼,在這畫一般的景、詩一般的情的境界裡,生活的嬰寧又是怎樣的一種人物,具有怎樣的氣質呢?
幾多煙雲映墨山
有女郎攜婢,拈梅花一枝,容華絕代,笑容可掬。
——《嬰寧》卷二,P62。
這是王子服第一次看到嬰寧時的描寫。嬰寧是容華絕代、手拈梅花、笑容可掬,臉、笑、梅花,組成了一幅絕美的畫卷。榮華絕代,意味著美麗,手拈梅花意味著高雅,笑容可掬意味著可親和可敬,怨不得王子服第一眼看見,就失魂落魄。回家之後,就倒頭就睡,不語不食。他竟然得了相思病。看來,嬰寧是王子服「輾轉反側、婤寐思服」的「窈窕淑女」。當王子服第二次見到嬰寧的時候,嬰寧又是有著怎樣的表現呢?
意其園亭,不敢劇入。回顧對戶,有巨石滑潔,因坐少憩。俄聞牆內有女子長呼:「小榮!」其聲嬌細。方佇聽間,一女郎由東而西,執杏花一朵,俯首自簪;舉頭見生,遂不復簪,含笑拈花而入。審視之,即上元途中所遇也。
——《嬰寧》卷二,P63。
這次,嬰寧一手拿著杏花,一手拿著簪子,聲音嬌細地呼喚著丫環的名字,見到王子服後,含著笑拈著話就進了家門。杏花意味著青春,金簪意味著高貴,嬌細意味著溫柔,一個人手執杏花,執金簪,用嬌細地聲音呼喚著,同樣是一幅美麗的畫卷。但最讓人著迷的、蕩人心魄、癡人心魂的還是那純情無邪、天真爛漫的笑。
幾多綠枝映木屋
例一、良久,聞戶外隱有笑聲。媼又喚曰:「嬰寧,汝姨婢在此。」戶外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猶掩其口,笑不可遏。媼逋目曰:「有客在,吒吒叱叱,是何景象?」女忍笑而立,生揖之。
——《嬰寧》卷二,P64。
例二、生無語,目註嬰寧,不遑他瞬。婢向女小語雲:「目灼灼賊腔未改!」女又大笑,顧婢曰:「視碧桃開未?」劇起,以袖掩口,細碎連步而出。至門外,笑聲始縱。
——《嬰寧》卷二,P64。
例三、穿花小步,聞樹頭蘇蘇有聲,仰視,則嬰寧在上,見生來,狂笑欲墮。生曰:「勿爾,墮矣!」女又笑又笑,不能自止。方將及地,失手而墮,笑乃止。生扶之,陰捘其腕。女笑又作,倚樹不能行,良久乃罷。生俟其笑歇,乃出袖中花示之。
——《嬰寧》卷二,P64。
例四、女微笑而止。 ……彼此疑參,但聞室中嗤嗤,皆嬰寧笑聲。母曰:「此女亦太憨。」吳生請面之。母入室,女猶濃笑不顧。母促令出,始極力忍笑,又面壁移時方出。才一展拜。翻然劇入,放聲大笑。滿室婦女,為之粲然。
——《嬰寧》卷二,P65。
幾處彎枝拂漁舟
例五、至日,使華裝行新婦禮,女笑極不能俯仰,遂罷。生以憨痴,恐洩漏房中隱事,而女殊密秘,不肯道一語。每值母憂怒,女至一笑即解。奴婢小過,恐遭鞭楚,輒求詣母共話,罪婢投見恆得免。
——《嬰寧》卷二,P66。
例六、一日西人子見之,凝注傾倒。女不避而笑。西人子謂女意屬己,心益蕩。女指牆底笑而下,西人子謂示約處,大悅。
——《嬰寧》卷二,P66。
在這裡,蒲氏透過時間地點不同,如在郊遊時、下樹時、會客時、走路時、站著時、坐著時、拜見婆婆時、捉弄西鄰之子時,寫出了嬰寧千姿百態的笑:含笑、隱笑、嗤笑、復笑、狂笑、大笑、憨笑、濃笑、忍笑等。這種笑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覷。它可以解憂,如“每值母憂怒,女至一笑即解”,它可以解除罪責,如“奴婢小過,恐遭鞭楚,輒求詣母共話,罪婢投見恆得免” ,它也可以討人喜歡,如「鄰女少婦,爭承迎之」。更重要的是嬰寧的為她增添無限的“媚力”,如“然笑處嫣然,狂而不損其媚,人皆樂之”。看來,笑是嬰寧的天性。如此活潑可愛、純情爛漫、天真無邪的美麗少女,自然是處於「鳳凰」時期的王子服的「好逑」。與王子服舉行婚禮時,還大笑不止的嬰寧,又是什麼讓嬰寧喪失了笑的天性呢?
幾多綠樹繞木屋
鄰人訟生,訥髮嬰寧妖異。邑宰素仰生才,稔知其篤行士,謂鄰翁訟,,將杖責之,生為乞免,遂釋而出。母謂女曰:「憨狂爾爾,早知過喜而伏憂也。邑令神明,幸不牽累。設鶻突官宰,必抓婦人質公堂,我兒何顏見戚裡?」女正色,矢不復笑。母曰:「人罔不笑,但須有時。」而女由是竟不復笑,雖故逗之亦終不笑,然竟日未嚐有戚容。
——《嬰寧》卷二,P66。
應該說,嬰寧對調戲自己的西鄰子的懲罰為她的行為敲響了警鐘。嬰寧的行為以及嬰寧的笑,在世俗的王母看來,是一種憨狂的行為,是不符合婦女應該遵守的禮儀的。嬰寧遭到了王母的責備。她似乎也意識到了自己行為的不合禮儀,從此她就失去了笑容。可以是一場災難,卻改變了一個人的天性。嬰寧自此以後,再也不笑了,嬰寧竟然成了不苟言笑、穩重有餘的少婦。變化前後的嬰寧孰好孰壞,明眼人自有評判,吾姑不言。但真的是嬰寧的一場惡作劇、王母的一場教訓改變了嬰寧的性格了嗎?我們聽她自己的解釋:
幾處臥橋流麗水
女哽咽曰:「曩以相從日淺,言之恐致駭怪。今日察姑及郎,皆過愛無有異心,直告或無妨乎?妾本狐產。母臨去,以妾托鬼母,相依十餘年,始有今日。無兄弟,所恃者為君。生諾之,然慮墳塚迷於荒草。無憂無慮。刻日夫婦輿櫬而往。女於荒煙錯楚中,指示墓處,果得媼屍,膚革猶存。女撫哭哀痛。舁歸,尋秦氏墓合葬焉。是夜生夢媼來稱謝,寤而述之。
——《嬰寧》卷二,P67。
嬰寧說,以前因為相處時間短,說了恐怕遭到“駭怪”,現在看來,姑及郎都是非常疼愛而沒有異心,所以就可以至告自己的心事了。原來,「笑」或「黠」是嬰寧試探人生、應付生活、保護自己的策略。在她的內心深處,則是酸澀的,痛苦的。原來,不是牆下的惡作劇與婆婆的責備是她失去了笑容,而是她內心深處的愈來愈強烈地憐惜自身的孤苦遭遇、悼惜老母屍身孤伶而壓抑不住的苦痛,使她自願丟棄了往日的笑容,露出了真實的自我。由此看來,這悲啼是我們了解嬰寧性格、認識嬰寧天真與狡猾之間關係的一把鑰匙。其實,嬰寧的性格具有兩面性,一是天真嬌憨,二是深沉早熟。這兩種性格是統一於嬰寧一身的。事實上,嬰寧採用「憨痴」來掩藏自己的內心年的苦痛,這恰恰表現了她性格的深沉,也表現了她聰明和智慧。這才是真實的嬰寧。由此我們也似乎明白了蒲氏為什麼用大約八分之七的篇幅描寫嬰寧「憨痴」地用意了。嬰寧出生於幽谷,受育於鬼狐,不審三從,不知四德,不知長幼之序、進退之儀。在這種情況下,涉世不深的嬰寧用「憨痴」來偽裝自己,說明了她面前的世界是殘忍的,是險惡的,是充滿荊棘的,是摧殘人性的。所以,牆下惡作劇,就是她的試探,也是對現實險惡的註腳。照直說,蒲氏這樣寫嬰寧的“憨痴”,就是為了突顯現實的殘忍與險惡,自然也是為了寫嬰寧的聰慧。嬰寧悲啼地訴說了心理以後,王子服與嬰寧一起找到了老屍的屍體並與秦氏合了葬。這裡又寫出了一個有情有意、知道報答生育之恩的嬰寧。
幾處紅樹映臥橋
關於嬰寧葬母的舉動,她以前對至親又兼阿婆的老人沒有說,對自己同床共枕的情人開始也沒有說,以後經過仔細審查後方才傾訴內心的願望,看來,嬰寧的性格是何等的深沉,心靈是何等的細緻,她又是何等的善於控制自己呀!同時,了解了這些,也為她對待王子服的求愛的反常行為找到了解釋的依據。上巳節,嬰寧見到王子服以後,有意遺花地上,引起王子服的相思。在王子服面前,她明罵似賊卻暗送秋波,引來了王子服後又故作癡呆,不解共寢,甚至似知非知,似痴非痴地說出:“背他人何得背老母」……原來這一切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看來,嬰寧真是「黠」得無與倫比。小說的結尾寫道:
由是歲值寒食,夫婦登秦墓,拜掃無缺。女逾年生一子,在懷抱中,不畏生人,見人輒笑,亦大有母風雲。
——《嬰寧》卷二,P67。
遍地殘雪覆樹屋
社會是險惡的。社會可以改造嬰寧,但狐的率真爛漫的本性是改變不了的。你看,又一個小嬰寧降生了,他又承繼了乃母之風,承繼了狐的天性。這說明,狐的優良的本性,是不可抹殺的。蒲氏在篇末評論說:
觀其孜孜憨笑,似全無心肝者。而牆下惡作劇,其黠孰甚焉!至淒戀鬼母,反笑為哭,我嬰寧何常憨耶。竊聞山中有草,名‘笑矣乎’,嗅之則笑不可止。房中植此一種,則合歡、忘憂,並無顏色矣。若解語花,正嫌其作態耳。
——《嬰寧》卷二,P67。
嬰寧的性格,憨笑是狐狸的天性,但一個“似”“全無心肝”,講明了嬰寧的良苦用心。透過狡黠似乎是懲罰無德之人的狡詐,又是人性的表現。至於說,嬰寧的“淒憐鬼母”,反笑為哭,則是嬰寧人性中孝道的體現。在蒲氏看來,嬰寧的笑不僅是一種本性,它還是偽裝自己、保護自己、擺脫孤獨、得到快樂、忘記憂愁的一種方式。嬰寧的牆下惡作劇,雖然狡猾“黠”,但不過分,只不過是為了懲戒對方、試探社會罷了。
我們說,無論如何,嬰寧是蒲氏心中理想女性的形象,她純真爛漫、活潑可愛而又感恩報德,大膽追求情愛而又懂得自我保護自己,魅力四射而符合傳統規範,她的確是讀書人所夢寐以求的「好逑」淑女。
幾多綠葉映漁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