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唯一的終身教授是誰:一個人的格局,藏在他看的書裡

2022-12-04季羨慕林

季羨慕林季羨慕林

文 | 小七 · 主播 | 常浩

季羨慕林

上次給大家推薦了女性必讀書籍,很多讀者都說非常喜歡,想讓我再多推薦一些好書。今天,小七就繼續來跟大家分享閱讀的話題,但在推薦好書之前,我想談談關於閱讀的一些想法。

不知何時起,我發現大家都愛看一些「有用」的書,而有一類書,被認為是閒書,總是待在不起眼的角落裡被忽略,那就是經典文學。

說起這些「無用」的書,我想起國學大師季羨慕林老師,因為在學術界的巨大成就,他是北大至今唯一的終身教授。 回憶早年的讀書經歷,他說:“小時候,最愛讀的是‘閒書’,從長輩眼裡看,讀這樣的書是壞,但我卻認為是好。”

讀經典文學,影響了他一生的寫作和治學。

季羨慕林

說起閱讀,如今的青少年也不愛讀經典作品,書架上擺滿了各種益智書籍、考試秘籍、優秀作文選……這些,似乎更受大家青睞。

我想起我的一個發小,小時候我們還在看小人書的時候,她愛的卻是雨果、魯迅、季羨慕林等的小說和散文。我們當時覺得這些讀起來晦澀難懂,也不覺得讀了有什麼好處。

等到上了國高中,寫作文常常令同學們感到頭疼,於是找來各種作文選、寫作秘籍,希望能補救自己的作文。

她則是從來不看這一類書,就能輕輕鬆鬆寫出滿分作文,還常常在國內一流的文學雜誌上發表文章,真是讓我羨慕得不行。

每次我們問她:「你有什麼秘籍,為什麼寫文這麼厲害?」她就說哪有什麼秘籍,如果有,估計就是她看的那些「閒書」。

季羨慕林

長大後,我曾在季羨慕林先生的一篇文章中看到這樣一句話:

據我瀏覽所及,古今中外就沒有哪一位大作家真正靠什麼秘訣成名成家的。記得魯迅或其他別的作家曾說過,「作文秘訣」一類的書是絕對靠不住的。 想要寫好文章,只能從多讀多念中來。

才發現,那些看似「無用」的經典文學,才是真正的秘訣。它可能無法在短時間內讓人學會某種技能,但卻長期累積了潛在的文學素養。只有吸收了精華,才能吐露芬芳。

說了這麼多,今天小七想給大家推薦的,便是一套極具文學性的經典作品,專門為孩子準備的——季羨慕林先生的散文集。

點擊下圖,看詳情

季羨慕林是華人世代語言學、文學大師,生前曾撰文三詞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

他出生於山東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卻考入了清華大學西語系,本科畢業當了一年國文老師,又考取了去德國交換的留學生,在德一待就是整整10年。

回國後,他任教於北京大學,繁重的學術研究之餘依舊筆耕不輟學,留下了許多傳世的經典文學作品。由於其在國學上的深厚造詣,他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季”,成為了北京大學唯一的終身教授。

季羨慕林

(國學大師 季羨慕林先生)

他的散文,光是入選中小學課本的就有17篇,選入中高考閱讀的篇目更是數不勝數,在所有名家中,季羨慕林被選入教材的作品是最多的。

因此,讓孩子從小讀季羨慕林的作品,既能讓孩子在經典中提昇文學素養、拓展閱讀的格局,也能實際幫助孩子提升語文能力。

這套書的編者用心地將他的作品分成七個主題,完全對標了中學寫作的七大必考主題:人物、記事、抒情、寫景、遊記、議論、讀寫。

讓孩子既能讀經典,又能實際學寫作。

季羨慕林

說起季羨慕林散文,印像很深的是小時候讀他寫的《神奇的絲瓜》,十分普通的絲瓜,卻被他寫成了頑皮的活物,這些絲瓜會控制自己的“體重”,還能改變“姿勢”,讓自己“躺在別人的窗台上”,以此避免墜落…

著名作家梁志剛曾提起這篇文章,說季老筆下的絲瓜,讓寫作不及格的侄子開始了對寫作的興趣,並由此開啟了高分作文的大門。

偉大的作品,其實就是來自對生命的用心觀察,以及一顆充滿熱情的心。

季羨慕林

這套書的封面和內頁插畫,皆為國際繪畫大師吳冠中的水墨國畫和油畫,他的畫在國際上的拍賣價格高達上千萬,可以說每一幅都是國寶

兼具中國傳統古蘊與西方現代美感的粉牆黛瓦、小橋流水,搭配抽象的線條與跳躍的色彩,意境悠遠。

季羨慕林

(書中插畫 吳冠中《紹興小景》)

季羨慕林

(人物卷封面圖 吳冠中《雙燕》)

季羨慕林

(書中插畫 吳冠中《溪邊》)

名畫的點綴為文學增添了更豐富的內涵,孩子翻開閱讀時,便能感受到藝術大師的美感薰陶。

十點特惠,全網最低價

點擊下圖,即可購買

有人曾評價季羨慕林的散文為「三真之境」:真情、真思、真美

他的文字,總是情到深處,有感而發,但是情感卻不氾濫,而是反覆斟酌後下筆,句句精煉,字字巧妙。

1

「沒有感情寫不出好散文」

季羨慕林的文字,最貴的在於“真情”,即使是敘事文,季羨慕林也能寫出情感真摯的意味,而不僅僅是平鋪直敘。

記事卷中的《懷念母親》一文為例,我們來看看季老師在敘事中的情感處理:

從好幾天以前,房東太太就跟我說,她的兒子今天回家,從學校回家來,她高興得不得了……但兒子只是不來,她的神色有點沮喪。她又說,晚上還有一班車,說不定他會回來的。

我看見她的神氣,想到自己在故鄉地下躺著的母親,我真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好幾天”,寫出了等待漫長;“只是不來”,說出了無奈;“晚上還有一趟車”再次道出了盼望……等待、無望、再等,三種節制又糾結的心情,寫盡了天下母親最樸實無私的愛。

無論哪個年齡,細讀這段文字,總覺感動哽咽。

季羨慕林

(書中插圖 吳冠中油畫《江南村鎮》)

2

反覆醞釀,在生活中找靈感

就如前文提到的《神奇的絲瓜》一樣,季羨慕林的筆下,生活裡平凡的小事物,總能成為靈氣逼人的小精靈,而閱讀這些文字,能激發孩子對生活中細節的觀察,並由觀察和想像開始去創作。

《夾竹桃》節錄(寫景卷)

我特別喜歡月光下的夾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團模糊;但是香氣卻毫不含糊,濃濃烈烈地從花枝上襲了下來。它把影子投到牆上,葉影參差,花影迷離,可以引起我許多幻想。

我幻想它是地圖,它居然是地圖了這一堆影子是亞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間空白的地方是大海。剛好有幾隻小蟲爬過,這就是遠渡重洋的海輪。

……

平凡的夾竹桃,在作者的筆下畫出了地圖、大海、輪船……觀察和想像——季老最愛用的寫法,其實也是孩子訓練寫作最簡單的方法,用這兩招,輕鬆就能寫出美妙篇章。

季羨慕林

(書中插畫 吳冠中《春風》)

全網最低價,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3

每一字,都能經得起推敲

讀季羨慕林的文章,常常會為他的用字感到驚喜,同樣的句子,如果是我們寫,可能很普通,可是他只換了其中一兩個字,韻味就驟然升級。

《懷念西府海棠》節錄(抒情卷)

在盤龍石階的兩旁,一邊著一棵翠柏,渾身碧綠,入眉宇,彷彿是從地心深處湧{/ b}出來的兩股青色的力量,噴薄騰越,頂端直蔚藍色的晴空。

堪稱完美的煉字,讓孩子充分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從而在文學的滋養中慢慢學會品讀、學會寫作。

季羨慕林

(書中插圖 吳冠中油畫《故鄉之晨》)

4

散文,要像交響樂一樣有節奏

季先生曾說,讀好散文,如聽好音樂,它的節奏和韻律長久縈繞停留在你的腦海中,這其中的秘訣,在於文章的結構安排。

因此,他的文章雖抒發真情,結構並不鬆散,而是有非常嚴謹的行文構思,讀起來一環扣一環,緊湊有序。

季羨慕林

《一雙長滿老繭的手》節錄(人物卷)

開頭:

有誰沒有手呢?每個人都有兩隻手。手,已經平凡到讓人不再常常感到它的存在了。然而,有一天黃昏,搭乘公車時,一雙長滿了老繭的手卻強烈地吸引了我的注意…

結尾:

在公車行駛聲中,我的回憶圍繞著一雙長滿了老繭的手,連成一條線,從幾十年前,一直牽到現在。這回憶像是一團絲,越抽越多…

中間以「長滿老繭的手」貫穿始終,講述了作者生命裡的3位女性的故事:家中的老母親、勤勞淳樸的王媽、幹農活的老大娘……以小見大,一雙手譜寫出廣大中國女性的勤奮、樸實、善良。

這便是文章「結構」的奇妙,看似無關的人物,可以由一個主題連接,讀起來一氣呵成,並令人深思。

季羨慕林

(書中插圖 吳冠中《映日》)

最真切的情感+最精煉的文字+最嚴謹的結構-這就是大師作品的魅力。

真正的經典,是能滋養孩子的心靈,又能讓你在人生任何階段中受益。 讀季羨慕林的散文,我們在為文字著迷的同時,也看到這個世界平凡中的美麗、看到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從而將生活細節轉化為寫作的靈感。

這一切,對孩子的影響都是受益終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