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1031-1095),字存中,錢塘(今杭州)人,宋代科學家、醫學家。除了科學之外,對醫藥學的重視實踐,歷代提到他均以「博學淹貫,無所不通,於醫尤精」相稱。
沈括塑像
沈括訂正了不少藥物的名稱和效用,根據實踐經驗糾正了《神農本草經》謬誤,所著《夢溪筆談》含有不少醫藥學的內容,其《蘇沈良方》大多是他所收集的民間驗方,為後世醫家所器重。
痴迷醫學 涉獵廣泛
沈括出身仕宦家庭,早年隨父親沈週遊學,到過泉州、開封、江寧等地,廣泛接觸社會。他幼年體弱,常藉中藥調理,於是對中藥產生興趣。錢塘沈氏在醫藥學上頗有建樹,受家庭影響沈括開始蒐集醫方。他跟父親住在蘇州母舅家期間,從舅舅的著作與藏書中獲益甚多。
沈括蒐集、記錄、驗證的《蘇沈良方》
皇祐三年(1051年),父親去世;至和元年(1054年),沈括以父蔭補入仕,任海州沭陽縣主簿,治理殲水,開發農田,頗有政績。後來,沈括辭去職務,為科舉備考,嘉祐八年(1063年)考中進士,在京師昭文館任職。
治平二年(1065年),沈括任河北察訪使,他“遵太行而北,山崖之間往往銜螺蚌殼及石子如卵者,橫亙石壁如帶”,因此斷定,此地帶以前是海灘,並為後來的地質學證實。其時,沈括患上“紅眼病”,在“黑睛旁黑者赤成瘡,晝夜痛苦,百療不瘥”。當時,他與郎中官邱革相見,被告知可用四生散合聖散子合服,用藥後果然痊癒。此後,他用此方治療其他眼疾效果也很好,於是,沈括把這個方子收進他的著作。
沈括一生治癒許多疾病,他用「通關散」治癒盧州萬參軍的久瀉不止,用伊祁丸治愈胡楚望博士的關節腫痛,用烏頭湯治愈一例癔病失明,用通關散治愈一例中風半身不遂,用辰砂散治癒吳正肅的精神病。領軍韓錄佰“胸滿欲死”,用他的加減理中湯獲效。
元祐二年(1087年),江浙一帶瘧疾暴發,常州李使君一家患病,百醫束手,但有一位客人用一個方子治愈全家,沈括留心觀察、記錄並收入著作,命名為“七棗散」。
元祐四年(1089年),沈括被貶抑州,隱居夢溪,用畢生心血寫成一部科學巨著,題為《夢溪筆談》。爾後,又有《補筆談》和《續筆談》,合在一起,成為一部涉及學科非常廣泛,科學價值很高的科學著作。書中有兩卷是專門講述醫學的,沈括指出我國古代醫藥著作的許多錯誤,並對重要的藥學植物的品種、形態、功能,重新予以詳細訂正。
孜孜不倦 親力親為
錢塘沈氏有收集藥方的傳統,沈括受家學傳統影響,十分注意蒐集醫方。
由於留心效用,注重調研,因此沈括寫《蘇沈良方》時說:「凡所至之處,莫不詢究,或醫師,或里巷,或小人,以至士大夫之家,山林隱者,無不訪求,一藥一術,皆至誠懇而得之。然而,由於沈括的知識面廣泛,精力與時間大多用在其他學科的研究與著述,因而留給我們的醫藥專書只有《蘇沈良方》與《靈苑方》。
沈括的醫學思想集中體現在《蘇沈良方》和《靈苑方》,以及《夢溪筆談》的部分章節。他實事求是,絕不人雲亦雲,這是《蘇沈良方》的一大特色。他反對說“過頭話”,強調“予所謂‘良方’者,必目睹其驗”,毫無含糊,其重要標準中,必經臨床反复驗證。
沈括指出:「治病有五難:即辨別難,治疾難,飲藥難,處方難,辨藥難。」他強調治病用藥要持審慎態度。所以在《蘇沈良方》的自序中,他對「五難」分別做了論證,並指出五者是緊密配合的。治此“五難”必須考慮疾病發生的一切因素,“目不捨色,耳不捨聲,手不釋脈”,好像“樹上捕蟬”那樣全神貫注,那樣高明的技藝,因而用藥效如桴鼓。
沈氏於醫藥各科均有研究,內、外、婦、兒、五官等科都是他學習研究的對象。不管是張仲景、孫思邈、王燾等人的著作中講到的,還是當時無名氏人士的醫藥經驗,他都一概學習,親自臨床驗證。雖然所錄《蘇沈良方》多數為別人所創制,但必書自己見解。
例如「五積散」這一方劑,基本用藥與《和劑局方》的「五積散」相同,但在適應症上卻有所發揮,擴大了原方的適應範圍。原方由白芷、川芎、甘草等藥組成,是解表溫裡的常用方劑,主治外有表證、內生寒象的「五積」(寒、食、氣、血、痰)症,治外感風寒、內傷生冷的身熱無汗、頭痛身痛、胸滿惡食、嘔吐腹痛,以及月經未調等證。
沈括在肯定此方臨床效果的基礎上,指出該方對於外感風寒、內傷生冷、寒凝中焦的重症所致的陽虛肢冷自汗證不完全適應,因而提出用五積散加順元散治之。由此可見,沈括在辨證施治、審因求證、判斷病情、酙酌處治、靈活用藥方面的醫學功力。
後世評價 譽之甚高
《夢溪筆談》記載:一名官吏全身潰爛,醫者觀察後說:「此為天蛇所蜇,疾已深。」便以藥敷其創,有腫起處,以鉗拔之。有物如蛇,凡取十餘條而疾不起。說的是一官吏身體被「天蛇」咬傷潰爛,識病者用藥鋪患部,於腫起處用鉗拔毒物如蛇者十餘條而痊癒。
沈括在醫藥學上的貢獻,表現在《夢溪筆談》內含不少醫藥學內容。其中,他詳細記述了「秋石陰陽二煉法」的程序要訣。論者認為,這應屬世界上最早的磁化、礦化水製備法;《夢溪筆談》也對一些礦物藥用價值進行了記錄,而《蘇沈良方》多為收集民間驗方。
《蘇沈良方》包括醫方、醫論、本草、灸法、養生及煉丹等諸多內容,彙錄四神丹、四味天麻煎、木香散、左經丸等各科驗方150餘首,皆取簡易有效者。設脈說、論風病、論聖散子、服茯苓說等醫藥雜說與簡短醫論,言簡意賅。介紹蒼耳、菊、海漆、益智花等30餘種藥物性狀、產地及功用,考證翔實,方便使用。辨析流水與止水,橘與柚,鹿茸與麋茸,文蛤、海蛤與魁蛤等藥物的異同,考訂明細,有俾實用,在科學史上有重要意義。
沈括一生致志於科學研究,在眾多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卓越的成就,被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的代表作《夢溪筆談》,內容豐富,集前代科學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被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夢溪筆談》涉及醫藥學記述有40多條,其中,醫藥學條目、沈括醫方專著、《夢溪忘懷錄》中有關的條目研究,一般認為沈括對傳統醫藥學主要貢獻:一是提出的視疾醫病的許多重要理論與觀點,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應用或借鏡價值;二是經廣為蒐集、親為應用、長期驗證的許多醫方,對於不同地域、不同時令、不同採制方法等對於中醫藥材藥用價值影響的見解與論述,至今仍為中醫藥界廣為應用;四是在中醫藥學方面多有「創獲」。
沈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到世界科學界的稱讚。紀曉嵐(1724-1805)在《四庫全書》中讚譽有加:“沈括在北宋,學問最為博洽,於當代掌故及天文、算法、鍾律,尤所究心。”
英國學者李約瑟(1900-1995)稱讚:“沈括是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
日本數學史家三上義夫(1875-1950)則說:“沈括這樣的人物,在全世界數學史上找不到,唯有中國出了這樣一個。”
(圖片皆為資料圖)
原文標題:《夢溪筆談》作者沈括 科學奇才 醫學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