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作為一個流行聲樂流派,平時與大家討論地最多的就是和唱功有關的話題。但今天我們要說一些超越唱功的東西。
我們要說說林子祥。
年輕一些的小夥伴可能會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看到這句話你一定會唱出來:做個好漢子,每天要自強,熱血男子,熱勝紅日光。
沒錯,黃飛鴻系列電影的主題曲,這首蒼勁有力的《男兒當自強》的原唱正是林子祥。
男當自強音樂:林子祥 – 天碟金曲精選一
我們先來正式認識這位年逾七十的老人家:
林子祥(George Lam),1947年10月12日出生於中國香港(是哦,出生於新中國成立之前),籍貫廣東省江門市。中國香港男歌手、音樂人、演員。
林子祥在學生時期就開始組織樂團。 1975年返港加入玉石樂隊。 1976年推出首張英文專輯《George Lam Series 1: Lam》,1978年推出個人第一張粵語專輯《各師各法》。 1980年以《在水中央》《分分鐘需要你》兩首歌曲獲得十大中文金曲獎,並因此走紅。 1985年發行串燒單曲《十分十二寸》。 1986年以歌曲《最愛是誰》獲得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歌曲獎。 1988年以歌曲《真的漢子》獲得十大中文金曲獎、十大勁歌金曲獎。 1990年推出全原創英文專輯《Lessons》。
1991年演唱電影《黃飛鴻》主題曲《男兒當自強》,推出個人第一張國語專輯《這次你真的傷了我的心》。 1992年與葉倩文合唱歌曲《選擇》,演唱電影《武狀元蘇乞兒》插曲《長路漫漫伴你闖》。 1994年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 1995年舉辦“林子祥寄廿載情演唱會”,此時林子祥已出道20週年。 2003年獲得CASH音樂成就獎。 2013年,已經65歲的林子祥依舊活躍在歌壇,創作並演唱電視劇《衝上雲霄Ⅱ》的主題曲《衝上雲霄》。 2015年繼續推出單曲《粵唱越響》。 2016年獲得第38屆十大中文金曲名人堂獎。
真的漢子音樂:林子祥 – 林子祥寄廿載情演唱會
張學友說:“有林子祥在的地方,請不要叫我歌神”,張國榮說:“誰能代替你地位”,香港樂壇早年間輩出天王天后,星光璀璨,但他是真正天王背後的天王,是香港樂壇內裡的巨星,是香港演藝圈現下輩分最高的人物之一。
他最近一次被更多年輕人知道是在不久前的《我們的歌》裡與胡夏搭檔演繹了一連串兩人各自的代表作。尤其是這首胡夏原唱的《那些年》,林老爺子坐在課桌後用娓娓道來的口吻唱起來,瞬間彈幕區一片驚呼:「彷彿聽到了歲月的聲音!」、「像一位老爺爺在回憶年輕時的戀人!
那些年音樂:林子祥;胡夏 – 中國夢之聲·我們的歌第三季 第5期
這首原本青春洋溢的校園情歌被老爺生生唱出了歲月的厚重感。
這位縱橫歌壇四十餘年的“一代宗師”,為什麼能如此屹立常青呢?這就要說到我們開頭所講的,超越唱功的地方。
林老爺的唱功好嗎?當然好,在如此年歲還能穩定地唱出C5以上的長音,能極具爆發力的快速連續咬字(《數字人生》),與人合唱,年輕時帶得張國榮、譚詠麟紛紛破音,今天依然能讓冠軍選手胡夏累得氣喘吁籲,自己在一旁面帶笑意,氣定神閒。
這樣的唱功表現怎一個好字了得。
但是他的唱功為什麼好?我們在先前的文章中詳細分解過,唱功分為技巧和機能,就像內功與外功,兩者都很重要,唱功好的歌手一定至少佔一樣所長,或者兩樣皆長。
林老爺子所佔的正是機能的極強悍。在他初出道的年代,流行聲樂知識匱乏,訓練體系落後甚至沒有體系,彼時絕大部分歌手唱流行歌的啟蒙都是模仿歐美歌手,尤其是在英國人統治下的香港。
他曾自己在採訪時自己說到,從來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聲樂訓練,唱歌全憑自己捉摸出一路風格,幸而有一副好嗓子,他可以想讓自己聲音有力量就發一聲喊,想讓自己音色夠烈性夠嗆辣就故意發聲毛糙撕裂,並且日復一日的練習,使自己的發聲器官完全適應了這樣的發聲模式,並且多年如一日堅持練習,保持聲帶強健,對抗隨著年齡增長的機能衰退,因此今天以古稀之歲還能「調戲」年輕的胡夏。
這就像是武俠小說裡橫練了自身外家硬功的高手。
正是因為這樣地“不講理”、“無體系”,所以他自成一派,所以他獨樹一幟,也所以他無法複製。
連老爺自己也說,他沒有辦法教他的兒子唱歌,因為「我不懂得什麼方法」。
但是話說回來,這樣原始生長的演唱習慣在形成強烈個人風格的同時也限制了他的演唱空間,比如老爺子極少能展現出不同的音色比例和歌曲處理,只能把每首歌都變成“林氏唱腔”,但總有歌曲並不適合這樣處理,就像也有不少人會覺得這一版的《那些年》聽起來“怪怪的”。
所以說我雖然十分欣賞、欽佩林老爺子,但還是不建議大家去模仿他。因為在流行唱法日漸發展成體系的今天,我們有更科學的方法達到同樣的聲音效果並保留更豐富的演唱空間。
而除了唱功問題,我想更強調的是超越唱功之上的東西,也是我覺得老先生在演唱時最打動人的地方。例如他的精神氣,總是神情堅毅,目光炯炯,一張嘴彷彿有一支蠟燭在喉嚨裡熊熊燃燒,從頭到尾氣勢浩然,風骨遒勁。
這樣的氣魄在普遍萎靡傷情的流行音樂圈是很少見的,因此格外動人。
再例如他在處理唱句時的一些不規則的停頓。一定有同學會質疑《那些年》裡老爺子是不是唱慢了,拖拍了。這些停頓和延遲或許在樂感上不是最恰當,但卻有別樣的語感,彷彿是帶著思考,若有所思地沉吟出每一句話,所以出口總是慢一些,深沉一些。這是聲樂區別於器樂的別樣魅力,在音樂性的基礎上加上了語言的特徵,「說人話」總是會顯得更親切。
敢愛敢做音樂:林子祥;杜麗莎 – 仍然最愛 林子祥·杜麗莎演唱會
同樣語言特質在演唱中表現地很明顯的代表還有大家熟悉的羅大佑、李宗盛等等。
最後,向已經七十四歲的林老爺子致敬,祝福身體健康精神矍鑠,歌聲繼續常青。他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訓練保持聲音的職業品質和超越唱功的靈性表達都是值得我們後輩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