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入木三分這個成語就典出於他。話說有一次,晉朝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辭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時非常驚奇,王羲之寫的字,筆力竟然滲入木頭三分多。他讚歎地說:「右軍將軍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後來入木三分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書法的筆力極為強勁也比喻見解、議論、分析、刻畫很深刻。王羲之書法的筆力能如此強勁與之背後付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在具備天賦的同時再加上後天持之以恆的努力才能達到如此境地。如果說王羲之這種持之以恆的努力我們可以看做是一種習慣的話,那麼擁有這樣習慣的人是不是就擁有了一種強大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可以將任何困難都不放在眼裡。
那習慣是什麼呢?從習慣這個字的定義來講他就是指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也就是逐漸養成的而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匡衡勤奮好學,鑿壁偷光也要讀書是一種習慣;祖逖奮發向上,聽聞雞鳴便起身舞劍是一種習慣;王羲之酷愛書法,練筆練到池水盡墨也是一種習慣。正是有了這些好的習慣,匡衡後來官至宰相,祖逖成了萬人敵的大將軍,王羲之更是我們千年傳頌的書法聖人。所以說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但我們要知道習慣對人的影響有好壞兩種。就像老子所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也好聖人也罷對待萬物還有百姓都是一樣的,他們本身並沒有好惡。習慣呢也是這樣,無論好壞對人的影響力大小都是一樣的。
現在有好多上網打遊戲的青少年,上網打遊戲對他們來講其實就是一個逐漸養成而不能輕易改變的行為。這種持續不斷的上網行為就是一種習慣,對於這個習慣我們現在還俗稱之為網路成癮。我們都知道如果一個青少年有了網癮的話那後果還是很嚴重的,輕則荒廢其學業重則毀掉其一生,要知道其實這結果也是習慣的力量造成的。假如說那些網路成癮少年能將上網的這種行為力量同等轉換到學習文化知識上的話,也許我們社會將會產生更多匡衡、祖逖、王羲之一樣的優秀人才。生活中還有一些人,在公司與家庭兩個點上周而復始的往返,每天除了上班和休息之外要么就是在去上班的路上要么就是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這也是一種逐漸養成而不能輕易改變的行為,我們如果一直保持這樣行為的話是很難跳出這個怪圈的,因為這也是習慣的力量。這樣的習慣造成的結果就是我們平凡無波瀾地過完自己的一生,我們的生活中不再會有跌宕起伏,也不再會有光芒榮耀。這是很可怕的,如果每一個人都是這樣習慣於現狀而不自知、不去改變的話,那我們的社會還能發展嗎,我們的人類文明還會進步嗎?
習慣不是最好的僕人,便是最壞的主人。一種習慣如果能為我們的生活或工作帶來巨大的助力,那他就是我們最好的僕人,反之我們就要警惕,不能讓壞的習慣主導我們的人生。網癮少年之所以存在我想一方面是青少年缺乏自製能力,對習慣好壞沒有清楚的認識,對習慣的影響力估計不足;另一方面是孩子家長的監督與監護工作不到位,沒有正確的引導並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孩子染上壞的習慣之後又沒有及時幫助孩子丟掉壞習慣。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習慣也是這樣既可以讓你飛黃騰達亦可以讓你身敗名裂。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做習慣的主人,對於好的習慣我們要長期保持,對於壞的習慣就趕緊讓他消失。這樣我們才有機會向賢者看齊,不然我們真的就只能碌碌了。
王羲之是好習慣運用的成功典範,他知道只有保持持之以恆練習書法的習慣才能將自己的書法境界不斷提升。這不單告訴世人習慣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同時也警醒世人只有對自己能力提升有幫助的習慣才是應該保持的。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體認到習慣的重要性,同時學會做習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