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簡介(施耐庵究竟算哪裡人?)

2022-10-15施耐庵

施耐庵

網友@可愛多評論說,施耐庵是鹽城大豐區白駒鎮人,古代這地方屬於揚州府興化縣,所以兩地有爭議,不過客觀來說現在施耐庵屬於鹽城大豐區白駒鎮人,而且鹽城白駒鎮還有施耐庵故居,施耐庵的表哥卞元亨就在鹽城便倉鎮,鹽城大豐區還有施耐庵公園,鹽城鹽都區還有水滸文化博物館。

另一位網友@南山隱士 評論說,施耐庵是白駒的,白駒以前是興化的,現在是大豐的。

有東台網友@Jason Chen 認為,歸根到底是東台的,台北的白駒歷史上都屬於東台。

江蘇城市論壇公眾號此前有推送相關文章,大豐1942年始設縣,由江蘇東台析出,原名為台北縣,意為東台北部,後因與台灣省台北市、台北縣(今新北市)重名,1951年8月改名為大豐。

百度百科對施耐庵的簡介是這樣的:

施耐庵(約1296—約1370),原名彥端,字肇瑞,號子安,別號耐庵。泰州興化人,祖籍蘇州,舟人之子,生於興化白駒鎮(今鹽城市大豐區),13歲入私塾,19歲中秀才,29歲中舉人,35歲中進士。 35歲至40歲官錢塘二載,後與當道不合,復歸蘇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歲,張士誠據蘇,徵聘不應;與張士誠部將卞元亨相友善,後流寓江陰,在祝塘鎮教書。 71歲或72歲遷興化,旋遷白駒場、施家橋。朱元璋屢徵不應;最後居淮安卒,終年74歲。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

施耐庵

上述江蘇城市論壇公眾號文章《施耐庵:興化人的驕傲》提到,施耐庵墓建於明初。他客死外鄉,後歸葬故土,是他的後人尊崇他們的先人讓他永遠地魂歸故裡。

施耐庵的後人散居於興化的大營、新垛、合陳及大豐的白駒鎮等鄉鎮,每年春天,施氏族人都從各地集中到墓前祭祀拜謁。塑像南面,是一條東西流向的河流,河邊生長著密密的高過人頭的蘆葦,清風徐來,銀白的蘆花隨風搖曳,發出瑟瑟聲響,彷彿葦叢中埋伏著千萬兵馬。

網友@呆兔 評論說,自我打小起,施墓就在興化施家橋,中學時常騎車去玩,至今都有照片在,也確實有個紀念館在白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