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文是演藝圈的異類,不接廣告、不炒作、不上綜藝,
懟天懟地懟媒體,連自己獲獎的作品也不放過,
《芬妮的微笑》讓王志文獲得了“莫斯科影帝”,但他覺得自己演得不好:
“這樣一個角色都能獲獎,莫斯科人都瞎了。”
在別人眼裡,王志文自傲清高,情商低,脾氣差,
王志文的傲是有資本的,他是娛樂圈內為數不多的“戲骨”,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戲骨,卻發出了「風燭殘年不得志」的感慨,
實力派與「流量為王」的娛樂圈顯得格格不入。
一
王志文走演藝路,走得格外艱難,如果得知娛樂圈是今日這副模樣,
不知道王志文還會不會像當初那樣奮不顧身?
王志文出生在上海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工人,母親是文員,
他還有兩個哥哥,全家五口人,靠著父母微薄的薪水過活,日子清貧卻非常幸福。
命運給王志文開了巨大的玩笑,他的人生充滿坎坷,
6歲罹患腎炎,13歲父親因車禍意外離世。
工廠給不出什麼補償,只能讓王志文去廠子裡頂替位置,
生活艱難,母親卻堅持要讓孩子們閱讀:
“你那麼小應該在學校讀書,而不是去工廠上班!”
母親加倍工作,王志文以優秀的成績回應母親的付出,
他以第一名的成績完成了高中所有的學業,18歲面對未知的來路,
王志文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想考藝校!
非富即貴哪敢學藝術,光是參加藝考的路費就是母親半年多的工資,
哥哥拒絕了王志文的請求:“我們的家庭負擔不起。”
不甘心的王志文找到母親,他知道藝考花費龐大,但他不想放棄:
“就當我借的,以後我有錢一定還您!”
母親是支持王志文追求夢想的,她東拼西湊給王志文湊足了藝考200元的車資:
“你有願望你就應該去實現,只要你可以的話!”
水土不服讓王志文的身體產生強烈的不適感,
他一路流著鼻血、雙腿腫脹、兩眼發蒙地來到成都,
身體的巨大不適並沒有影響王志文的發揮,他拿下了藝考第一名。
克服這麼多困難的王志文,在高考前出了車禍,
他的小腿被撞骨折,整個人只能躺在醫院的病床上,
距離高考的時間越來越近,王志文做了個大膽的決定,
爬也要爬進考場!
哥哥帶著幾個兄弟把王志文扛進了考場,
縱使困難重重,王志文還是再次拿下第一名,進入了北京電影學院。
大學生活並不如王志文想像的般如意,
因為長相不符合當時的主流審美,在所有同學都風風火火演戲的時候,
王志文坐著冷板凳,連老師都勸他不要演戲:
“你的形像不適合當演員,我們招你來是希望你當老師的。”
王志文的第一部戲叫做《老三屆》,他賺了300塊的片酬,
拿到片酬的那一刻,王志文再次燃起了當演員的希望,
他堅信只要自己努力找機會,就一定可以混出名堂的。
沒多久,王誌文等來了他的第一個男主角,
還來不及高興,現實給了他一個狠狠的“耳光”,
進組拍戲一個月後,導演找到王志文,毫不留情面地跟他說要換人:
「我選你選錯了,你不是做這個的!」
王志文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之中,難道費盡心思考入電影學院,
就是來聽別人說自己不行的嗎?那之前的努力又算什麼呢?
王志文的班主任給了他答案「堅持」!
畢業後王志文被分配到了中央戲劇學院,真的成了老師,
小小的講台束縛住了王志文,他仍舊不甘心,
下課後,王志文依舊尋找各種拍戲的機會,
在學校裡他是個令人尊敬的人民教師,在劇組裡他是不起眼的「龍套演員」。
他曾被人指著鼻子罵:“你根本不會演戲,壓根就不是當演員的料!”
別人的否定只會讓王志文越戰越勇,
王志文班主任是這樣形容王志文的:
“他身上有一種豪氣,一種難以言表的不恭,一種逆向生長的力量。”
二
1991年,一部《南行記》讓王志文獲得了「金熊貓獎」最佳男主角,
第二年的《皇城根下》下,他拿下“最佳男配角”,
畢業第五年《過把癮》讓他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名人”,
王志文一炮而紅,順利拿下「飛天獎」最佳男主角。
從“窮小子”到“知名演員”,從“小透明”到“炙手可熱”,
凡是王志文到過的地方,總是人山人海,
碰到飯局不管認識不認識,大家都跟他敬酒,
無論走到哪,他都是人群裡的焦點。
多年蟄伏努力終於爆火,對很多人來說這是「揚眉吐氣」了,
但王志文卻高興不起來:“我坐在那裡,心裡的快樂和喜悅漸漸地就沒了,如果這就是成功的話,我覺得這並不是我想要的。”
從那以後,王志文鮮少出現在大眾面前,
與其出席各種活動混臉熟,王志文更願意用作品跟觀眾對話。
《風聲》裡的特務頭子,一個眼神就令人渾身發憷,
《青瓷》裡深諳官場、商場交易,老謀深算的商人,精明兩字就寫在臉上,
《大丈夫》裡的他又是幽默風趣、寵愛嬌妻的中年教授。
千人千面,這些角色風格各異卻毫無表演痕跡,
他是中國為數不多獲得大滿貫的五位男演員之一。
陳凱歌誇他是最會演戲的一個:「電影學院這二十年出了不少人才,王志文毫無疑問是最會演戲的那一個」。
“李雲龍”李幼斌這樣評價王志文:“他的演技別人沒法飆。”
不光會演戲,王志文的台詞功底也是一絕,
王勁松說:“王志文的戲,是可以用來聽的,不用看。”
劉德華也感慨:“王志文講台詞的方法,不是我能理解的,無論是從走路到講話,他都很自然,沒有絲毫演的痕跡,我的表演也因他改變了很多。”
拍戲對王志文來說不只是工作,
對他而言文學影視是扒拉靈魂的藝術,
能啟迪人的覺悟,震撼人的靈魂,這就是眾生所需。
三
這樣一個對演戲有著極致追求的人,在演藝圈裡並不吃香,
在一個劇組裡,導演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但對王志文來說,誰說了都不算,什麼是對的什麼就說了算。
《芬妮的微笑》讓王志文獲得了“莫斯科影帝”,
拍戲得獎,換成別人不管怎麼樣都要先感謝一下導演和劇組工作人員,
但王志文就不,《芬妮的微笑》拍得好嗎?當然好,都得獎了能不好嗎?
好,但是可以更好,拍戲時,王志文就針對劇本的不足提出建議,
不過他的建議都沒有被採納,雖然獲獎了,但王志文依舊不滿。
正如他所言的:“我拿錢了,我盡力去演了,我對得起我拿的錢。但我不能違心說戲好。確實存在很多不足,你不能讓我違心說好話,欺騙觀眾。”
在電影發布會上,王志文非常直白地表示:“打動我的是故事不是劇本。”
除此之外,他還當眾將《芬妮的微笑》的不足揭露得一乾二淨,
在場的所有人都尷尬得不行,轉頭王志文就收到了製片方的律師函。
記者當眾誇王志文“演得好”,他直接表示自己“演得不好”,
還覺得:“這樣的一個角色也能獲獎,莫斯科人瞎了眼。”
王志文無疑是難搞的,很多沒有實力的導演看到王志文都害怕,
王志文對劇本非常挑剔,他希望飾演的每個角色都不一樣,
他能在每次表演中獲得靈感,再次提升。
但在這個泛娛樂化的時代,一個影片的時間都被嚴格控制在了30秒,
浮躁之風盛行,時間就是金錢,有多少人能沉得住心好好打磨劇本呢?
即使有這樣的編劇和導演隊伍,背後的投資人又能等多久?
多耽誤一分時間,收入就要減少一分,
以前還有編劇寫劇本,現在越來越多的電視劇電影都是改編於小說,
劇情越來越相似,就連服化道,影視劇封面也越來越趨同。
流量為王,金錢至上,導演想趕快拍完播出賺錢,演員想快點拍完拿片酬,
大家都想節省更多的時間堆量,反正觀眾看的是他們喜歡的偶像。
沒有好的作品,演員就沒有好的作品,沒有好的劇本王志文寧願不演:
“我不會向生活索要太多,我只不過想,原則做戲,本色做人。”
有人說王志文是名利場裡的隱士,其實他比較像是戰士!
演藝圈裡的好作品越來越少,願意打磨作品的人越來越少,
即使是王志文提出意見,導演也未必會採納,
王志文就像一名戰士,獨自對抗浮躁唯利的娛樂圈。
四
王志文對作品是有追求的,他自己也是自傲清高,
這讓他跟演藝圈裡的「媒體記者」矛盾不斷。
明星要想火,那就得跟媒體朋友打好關係,
拍「爆火」的劇能火,「炒作搶熱搜」也能火,
拍廣告、上綜藝、炒緋聞,鋪天蓋地的通告,登不完的熱搜,
流量與熱度的背後是無數的媒體朋友在負重前進。
為了火為了提高知名度,明星們拼命接廣告代言,參加綜藝真人秀,
此時的王志文卻走向了相反的路:“我是一個演員,我是在做我的工作,觀眾是透過我的作品了解我,而不是在媒體上了解我!”
拍廣告上綜藝來錢快,但王志文有自己的堅持:「錢,我喜歡,我跟它沒仇,拍廣告挺誘人,賺錢快,但這筆錢我賺得不舒服,我覺得是在賣,而且賣的就是這張臉,我覺得挺沒勁的。
有人覺得王志文這是「吃不到葡萄」在旁邊酸,
但即使「誘人的資源」放在他眼前,他也不屑。
很多人不知道,王志文曾經是個萬人迷,
「最美楊貴妃」林芳兵、「魔鬼身材」潘婕、「率真直爽」徐帆,
就連「京圈公主」許晴也是他的前任之一。
即使是女友,王志文也不會動關係幫助,
他可以幫潘婕補課學習,但絕不會用自己的人脈為其拉資源。
同樣的還有徐帆,徐帆想讓王志文幫忙拉資源,
王志文不願意,徐帆靠著跟導演的緋聞拿下資源,
王志文也鐵面無私的將徐帆「趕出了自己的家門」。
最值得說的是他跟「京圈公主」許晴的戀情,
許晴希望王志文留在北京不要異地戀,
她願意動用自己的人脈資源為其鋪路,
誰知道,面對如此誘惑,王志文連夜跑路回了上海。
執拗較真、特立獨行,這就是王志文!
因為急拍戲,王志文勸記者待會再採訪自己,
記者順勢遞出了自己的名牌,王志文用這張名牌接下了嘴裡的口香糖,
記者覺得王志文沒禮貌,追上去討要說法,
著急拍戲的王志文跟記者道歉:“這事兒我錯了,您別介意。”
但記者依舊不依不饒,面對糾王志文有些生氣了:「你搞清楚事情的主次好不好,我正準備拍戲,口香糖不能吐在地上,摸遍兜裡沒有紙,就把這張名片摸出來了。
「口香糖」事件讓媒體跟王志文結下樑子,
王志文獲金鷹獎時,媒體記者故意跟王志文說:“你大腕可是我們捧紅的,沒有我們發文章給你搞知名度,你哪來的獎項又怎麼出名?”
獎明明是自己拍戲憑實力得的,什麼時候還要感謝媒體搞知名度了,
王志文直接怒懟:“獎項是評委評的,老百姓投票投的,跟你們媒體有什麼關係?”
媒體也嘗試給王志文施壓:“你再狂,小心我們封殺你!”
這句話徹底激怒了王志文,他丟下一句「你們不要太自視清高!」就起身走人。
面對狂傲的王志文,30家媒體連夜發文「陰陽」王志文:
“我們以前不識好歹,氣壞了您,現在我們咱們作出深刻檢討,懇求您多包涵,以後的日子還長著呢。”
30家媒體的聯名“封殺”跟“陰陽”,王志文只有一句:“不在乎!”
王志文自傲清高,甚至還很不通人情,
但徐靜蕾卻希望他如此:“我希望他這樣下去,因為圓滑的人已經很多了。”
王志文徹底把娛樂圈的人“得罪了”,王志文“消失”在了娛樂圈,
還有人說「王志文已經退出演藝圈了」!
面對非議,王志文澄清:“我上有老下有小,演戲是我唯一謀生手段,怎麼會退出娛樂圈呢。”
當別人誇王志文演戲敬業,拍戲不忘詞時,
王志文不以為然:“這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不明白為什麼現在大家把演員最基本的台詞好作為讚揚的標準。”
孤傲的王志文連微博都沒有,他跟演藝圈格格不入,
大家都在隨波逐流,只有他一個人獨醒,
當混濁成為一種常態時,清白便成了一種罪,
王志文的「消失」是娛樂圈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