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武曌(武瞾、武照)
別名:武則天、武媚娘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四川廣元
出生日期:西元624年2月17日(甲申年)
逝世日期:神龍元年(西元705年12月16日)
職業:皇帝、政治家、詩人
信仰:佛教
主要成就:廢唐,改國號為週;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的女皇帝;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
代表作品:《臣軌》《如意娘》
諡號:則天大聖皇帝、則天大聖皇后
年號:證聖聖曆神功久視神功神龍
享年:82歲
在位時間:690年―705年
陵寢:幹陵
生平簡介:
武則天(624年-705年),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
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親楊氏。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媚娘,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后,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後自立為皇帝,定洛陽為都,改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迫使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
唐中宗復闢,恢復唐朝,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後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幹陵,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改諫號為則天皇后,天寶八載(749年),加諢則天順聖皇后。
武則天上位:
貞觀十一年(637年),14歲的武則天在長安入宮成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唐太宗最初非常寵愛她,賜名“武媚”,但不久便將她冷落一邊。武則天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終沒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間,武則天和唐太宗的兒子後來的高宗李治建立了感情。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死後,武則天和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們一起入長安感業寺為尼,但是她與新皇帝唐高宗李治一直藕斷絲連。
唐高宗即位後,他的妃子蕭淑妃專寵,永徽二年,皇后復召武則天入宮,企圖“以毒攻毒”,這年武則天26歲。武則天回宮後的確迅速打敗蕭淑妃,獲得高宗的寵愛,第二年便升為昭儀(二品),後還生下了她的第一個兒子李弘。後來,武則天不滿昭儀之位。開始動起了當皇后的念頭。王皇后和蕭淑妃結成一派,和武則天週旋於後宮,後來武則天設計不惜犧牲自己的孩子殺死了王皇后,自己成為了皇后,而後又害死蕭淑妃。
武則天攻於心計,心狠手辣,兼涉文史。
武則天的長女出生後才一月之際,王皇后來看過她的女兒之後,她就親手把女兒給掐死,並嫁禍於王皇后,高宗一氣之下把皇后打入冷宮,後來被武則天暗中殺死。
當時朝廷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元老大臣勢力強大,唐高宗的權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很多大臣反對唐高宗廢王立武,武則天前進的道路也因此充滿艱辛。唐高宗企圖藉由「廢王立武」重振皇權,打擊元老大臣勢力。
永徽六年(655年)高宗立武氏為皇后,武則天隨後做出一系列舉動:殘忍地虐殺了王皇后和蕭淑妃;讓自己的兒子李弘做了太子;為高宗出謀劃策,採用先易後難的策略,先後罷黜了褚遂良、韓瑗、來濟,最後除掉了長孫無忌。至此,高宗基本上實現了君主集權。
唐高宗的身體每況愈下,繁重的國事必須由武則天來決斷。於是武則天又有了新的想法。上元元年(674年)武則天攛掇高宗以孝順的名義,把祖宗封了個遍。追尊唐高祖李淵為神堯皇帝,他的竇氏皇后為太穆神皇后;追尊唐太宗李世民為文武聖皇帝,長孫皇后為文德聖皇后。於是為了避諱,唐高宗自稱天皇,武皇后改稱天后!可見武則天這時的慾望有多大!
無字豐碑的秘密:
無字碑位於武則天和高宗和葬於乾陵(今陝西乾縣),整個陵園規制仿照唐京長安城。
墓前有兩塊碑,一塊是高宗的墓碑,上有武則天的題詞:另一塊是武則天的無字墓碑。
一個迷信文字的女皇石碑卻沒有刻上一個字。其說法有幾種:第一種說法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用以誇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達;第二種說法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因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還是不寫碑文為好;第三種說法認為,武則天是個有自知之明的人,立「無字碑」是聰明之舉,功過是非讓後人去評論,這是最好的辦法;還有一種說法,武則天的兒子恨透了自己的母親,她寫好碑文,卻被她的兒子藏在了墓室之中,留下一塊無字碑。也有學者認為,石碑原本計劃刻字,但武則天死後政局動盪,各派政治勢力,始終不能對武則天作出適當的評價,因而便不了了之。還有一種說法,因為武則天既是皇帝又是皇后,別人不知如何寫碑文,所以沒有文字。
對於武則天曆來褒貶不一,李白把武則天列為唐朝「七聖」之一。
寵幸男寵之謎:
《舊唐書》中記載的較為有名的武則天的面首(男寵)有薛懷義、張易之、張昌宗、沈南等,他們都是相貌英俊、體格健壯的男人,能夠滿足武則天的荒淫慾望。
武則天的男寵數量很多,為了加強對他們的管理,公元698年,武則天成立了控鶴監。西元700年初,她又將控鶴監改為奉震府,由張易之、張昌宗二兄弟管理,儼然成為歷代皇帝的“三宮六院”,張氏兄弟就像是東西宮的“皇后”、 “貴妃”,成為武則天“妃嬪”的總管。
歷代名人評價:
宋代洪邁《容齋隨筆》:「漢之武帝、唐之武後,不可謂不明」。
清代趙翼:「女中英主」。
趙翼評價武則天私生活:「人主富有四海,妃嬪動千百,後既為女王,而所寵幸不過數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後初不以為諱,而且不必諱也」。
岑仲勉:「武後任事率性,好惡無定,終其臨朝之日,計曾任宰相七十三人」。
郭沫若:「政啟開元治宏貞觀,芳流劍閣光被利州」。
宋慶齡:「武則天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但就家庭角色而言,不難看出武則天也是個好妻子」。
毛澤東:「武則天確實是個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她提拔過不少人,也殺了不少人。剛剛提拔又殺了的也不少」。
家世
始祖:姬武,週平王少子
八世祖:武念,北魏歸義候
七世祖:武洽,北魏晉陽公
六世祖:武神龜,北魏祭酒
五世祖:武克己,北魏大中正、司徒,越王長史
高祖父:武居常,北齊鎮遠將軍
曾祖父:武儉,北周永昌王洛議參將
祖父:武華,隋朝東都丞
父親:武士彟,五十九歲逝世。
母親:楊氏,一說名牡丹,號太真(貞)夫人,封榮國夫人,九十二歲逝世。
兄弟姊妹
長兄:武元慶
次兄:武元爽
姊姊:武順,字明則,即後來的韓國夫人。死後追封鄭國夫人。
妹妹:名不詳,嫁郭孝慎
丈夫
第一任丈夫兼公爹:唐太宗李世民
第二任丈夫:唐高宗李治。
子女
長子代王李弘,後封為太子,死後諫“孝敬皇帝”
次子潞王李賢,李弘死後,封為太子,死後諫“章懷太子”
三子唐中宗李顯
四子唐睿宗李旦
長女安定思公主,早夭,麟德元年追封安定公主,諫欏思。
次女太平公主,名不詳,現有人根據《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認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