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豹簡介及介紹(西門豹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史記把他列入滑稽列傳,他哪裡滑稽?)

2023-01-14西門豹

西門豹是個人盡皆知的人物,《史記》裡把他列入《滑稽列傳》。

現代人看見滑稽兩個字,第一印像是搞笑。

西門豹這麼正直聰明的領導怎麼能算在滑稽列傳裡?這事太滑稽了。

看看司馬遷怎麼解釋的,他說:“ 不流世俗,不爭勢利,上下無所凝滯,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作《滑稽列傳》”

滑稽列傳的三個標準:一是不流世俗──和世俗不同,二是不爭勢力──不爭權奪利,三是上下無所凝滯,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上下都攔不住他們,對自己也沒有傷害,最後做出合乎道義的事。

西門豹

司馬遷在《滑稽列傳》裡列了三個人物:淳於髡、優孟、優旃。

三個人物的共同特徵就是幽默,循循善誘,用各種話術騙領導上鉤,然後一番建議。

除此之外,淳於髡和優旃個子都不高,淳於髡還是一個犯過罪的人,名字上的髡字本身就是一種刑罰,指的是剃掉頭髮,優孟、優旃更是宮廷裡的藝人,地位都不高,為什麼把西門豹和他們並列?

其實司馬遷也沒想把西門豹和他們並列,《史記》里西門豹的故事也不是司馬遷寫的,而是西漢後期一個叫襤褸的。

他把西門豹寫到滑稽列傳,就是看上西門豹在處理河伯娶婦這件事的巧妙,不照常理出牌,用巫師的邏輯打敗巫師。

但這只是西門豹的一個小聰明,真正的西門豹應該是一個非常嚴厲的人。

西門豹

西門豹的個性急躁,經常發脾氣,為了控制自己的脾氣,他隨身佩戴一根牛皮帶,古代稱為韋。

韋編三絕的韋,當自己控制不住脾氣的時候,就扯一下這根帶子。

同樣,趙國有個人叫董安於,他性子慢,為了提醒自己,他隨身攜帶一根弓弦,稱為佩弦。

後來這成為典故,歷史上有叫佩韋和佩弦的人,估計都寄託著改正性格的意思。

西門豹治理鄒城手法也非常嚴苛,《史記》裡有三不欺,就是手下不敢騙的領導。

一個是子產管理鄭國,他太聰明,手下根本沒辦法騙他,是為不能欺。

二是孔子的弟子宓子賤治理單父(今天山東單縣)每天彈琴唱歌,手下很愛戴他,不忍心騙他,是為不忍欺。

三就是西門豹了,這個人治理鄴城嚴刑峻法,動不動就搞一票否決(你的生命),大家不敢騙他,是為不敢欺。

西門豹

西門豹治理鄒城的風格可見一斑。

他剛到任鄴城的時候,為了搞清楚自己手下哪些人老實,哪些人姦麋,就玩了一個詭計。

西門豹謊稱自己車上的一個小車轄(就是放在車遼轆外面的車軸上的一個小插銷,防止車輪出來)丟了,讓手下各種找。

手下自然找不到。

西門豹說必須找到,找不到別下班。

這回手下找到了,反正就是一個小插銷,給你買一個,也比加班強。

沒想到西門豹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誰給他找到,誰受處分。

大概西門豹就是透過這樣的方法搞得手下不敢騙他吧。

西門豹在鄒城還有一句名言:民可於樂成,不可於心思。

就是說老百姓你可以跟他一起享受成功的果實,但不能和他一起策劃事情的開始。

他指的是自己在鄒城大搞水利工程的事,因為一開始這是一件苦差事,在西門豹的要求下,人們只能咬著牙幹,等到水渠修成了,老百姓都歡呼雀躍,感念西門豹恩情。

估計後來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時候也是這麼想的,不過老百姓把他幹反了,享受成果的只能是大唐了。

正所謂“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西門豹

西門豹在鄴城治理了幾年,魏文侯過來視察。

卻發現鄴城的倉庫沒有糧食,錢庫沒有金銀,武庫沒有裝備。

魏文侯很生氣,要西門豹給個解釋。

西門豹說:“這些東西我都有,只不過不在官倉裡,在老百姓手裡。”

說完上樓敲鼓,一通鼓響,老百姓披盔戴甲手執兵器出來了。

二通鼓響,又有老百姓推著小車,裝著糧草出來了。

魏文侯一看,我明白了,讓大家散了吧。

西門豹說不行,來都來了,必須打仗。

於是帶著這些人把燕國(應該是趙國,燕國離他們太遠了)打了一頓,搶了一塊地盤回來。

實際上西門豹是法家人物,也因為如此,儒家並不喜歡他,例如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壓根就沒提他。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