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達林簡介生平(傑出的政治家史達林)

2023-01-14史達林

#史達林為啥沒有喬治亞的民族主義情感#

史達林為何沒有成為格魯吉亞民族主義者?這與他早年的經歷和認知基礎有關。

首先是出生地位置,對史達林一生的影響。

位於高加索的哥裡縣,雖是小城,但距離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僅76公里,有外高加索鐵路經過,也正是便利的交通,哥裡貿易發達,而貿易帶來的直接體現為匯聚了高加索地區各族人民。

史達林

史達林

19世紀後葉,高加索地區發現豐富的石油資源,外國資本相繼湧入,形成了相當規模的石化產業。有鐵路有工礦企業,也就有了產業工人,尤其是石油出產豐富的巴庫,產業發展非常迅速,成了高加索工業無產階級的中心,然後布爾什維克就在這裡發展起來了。

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史達林沒有置身度外,這個神學院學生19歲就加入了社會主義團體,經常在工人和這個學生當中進行革命活動。因此,1899年學院就把他開除了。自此,史達林成為職業革命家。

史達林

史達林

其次,喬治亞,在史達林出生前,就是俄羅斯帝國的一個省。在經濟文化政治諸方面,喬治亞與俄羅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譬如史達林就讀的神學院,院長就是俄羅斯人,實際上其他學校俄羅斯人也是擔任學監類職務,沙皇俄國力圖在文化上控制所轄制行省。史達林痛恨的是沙皇俄國的階級壓迫,而不是俄國人,他要改變這不合理的社會。這也是史達林從事工人運動共運的動力,史達林因傑出的組織能力,被推選為高加索地區布爾什維克重要領導人。

再是,史達林對民族所做的定義,即「民族是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一個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於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

緊接著史達林又強調,無產階級應成為民族壓迫政策的堅定反對者,應始終舉起自己的旗幟──國際主義。

顯然,在史達林看來,任何一個民族,其階級性是重要屬性,各民族中無產階級是同一陣營,這和革命導師「工人沒有祖國」的倡導是相吻合的。

史達林

史達林

所以,在十月革命後的國內戰爭中,工農紅軍不少成員來自德法英美意西班牙和波羅的海三國等國家,雖說不上國際縱隊,紅軍隊伍的國際化是普遍存在。

以階級劃分陣營,以階級成分塑造蘇維埃人,以淡化民族分野。列寧史達林就是這樣實踐的。

作為蘇聯領袖,史達林和布里茲涅夫都不是俄羅斯人,他們是以蘇聯人身份,宣示為蘇聯服務。

為了蘇聯。

這是蘇聯時期國家體認的核心內容。蘇聯歷任領導人治下的蘇聯,無一例外的強化各民族對蘇維埃祖國的認同,試圖淡化民族分野。至於到了勃列日涅夫時期,更強調嶄新的民族共同體已經形成:蘇聯人,那是後話了。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