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有一天我竟然會和親兒子對簿公堂。」
一位80餘歲的老太太,淚眼婆娑地坐在那裡,靜靜地看著窗外滿是凋零的落葉。
回憶和老伴兒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恍如隔世。
旁邊坐著她的女兒閻茹,在不斷勸說著老太太。
這個老太太不簡單,大有來頭,她就是著名劇作家閻肅的妻子李文輝。
閻老爺在生前創作了太多膾炙人口的作品,《江姐》《敢問路在何方》等等,都是傳頌至今的經典。
卻沒想到,在他過世後,這個家庭出現了這麼重大的危機。
然而,好好的一家人,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得如此陌生呢?
{還2}01
1930年,閻肅出生於河北保定。
在那個動盪的年代,注定了這一家人的命運是非比尋常的坎坷。
閻肅身為長子,從小就挑起了家庭的重任,在顛沛流離失所的歲月裡留下了匆忙的記憶。
由於連年戰亂,為了生存,7歲那年,閻肅隨父母舉家遷往武漢,但還是不得安寧,2年後,又趕往重慶謀生。
期間,無論生活多麼艱難困苦,閻肅的父母總是想盡一切辦法,走街串巷,靠著小本兒買賣養活著兒女。
雖然吃不著什麼好東西,但最起碼沒餓著,這在那樣的一個年代,已實屬不易。
到了重慶沒多久,日寇的飛機就開始了狂轟濫炸,大半個城市都沉浸在狼煙四起的恐慌中。
閻肅的家也在轟炸中被夷為平地。
一家人先在防空洞裡避難,之後又不得不住進了貧民窟。
那時候,一句「為中華之崛起而閱讀」不知影響了多少人。
閻肅的父母雖沒有什麼大文化,但也懂得讀書的重要。
無論在什麼年代,知識對於前景的影響都是至關重要的。
就是這種樸實的觀念,讓閻肅的父母不辭辛苦地堅持供兒女們上學。
閻肅從小聰慧,也明白這難能可貴的上學的機會都是父母一步一步邁出的。
於是,更加勤勉刻苦,白天在學校讀書,晚上就幫父母打理生意、做家事。
有一次,父親生病了,閻肅就學著父親的樣子,挑起扁擔,走街串巷地吆喝。
回家後,他興奮地跳起來,喊道:「爸媽,我賺了1塊大洋。」
一家人都高興得不得了,臥病在床的父親更是老淚縱橫,欣慰地摸著他的頭,說:
「這個錢,就給你買支鋼筆吧。」
閻肅聽後,不可思議地張大嘴巴,再次歡欣雀躍起來。
父親知道,他確實需要一支鋼筆了。
雖然這意味著一家人一個月的口糧沒了,但是父親更懂得,一支鋼筆對閻肅來說意味著什麼。
就這樣,在全家人的支持與鼓勵下,閻肅終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重慶大學。
由於家裡是做小生意的,他選擇了工商管理系,想著哪一天一定把家裡的生意做大做強。
然而命運發生了改變,也給了他一個不同尋常的舞台。
{還2}02
閻肅進入大學後,更加發奮圖強,一心想著要早日學成,早日實現自己的願望。
就在他日以繼夜地努力學習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那是一次茶會,閻肅原本並沒有計劃參加,但是想到如果長期這樣閉門造車,會和社會脫離,於是就欣然前往。
就是這樣一次改變計畫的暢談,讓一個金融高材生走向了另一個世界。
那時候,旁邊的幾個同學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談論文學、歌劇和音樂。
由於平常接觸的少,閻肅聽起來倒也是津津有味,時不時插幾句嘴,氣氛也甚為歡快。
有了第一次後,大家也互相有所了解,便會經常聚在一起,討論文藝,雄辯國事。
漸漸的,閻肅的心開始在文字中跳動,他想用筆墨揮斥方遒,他想用文字振奮人心。
於是,他回到家中,告訴了父母自己的打算。
父母都是通情達理的人,覺得文藝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決定支持他。
父親還說:「無論幹什麼,只要你喜歡,只要你堅持,就一定能出息。」
這句話深深印在閻肅的心裡。
父親的鞭策給了他強大的信心。
他開始大量閱讀,學習文學知識,也開始嘗試獨立創作。
這時期的閻肅,是忙碌而充實的,他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領域。
1950年,閻肅畢業了,他被分配到西南青年文工團,開始了新的旅程。
由於才華出眾, 他在文工團裡身兼多職,演員、編劇、導演,他都要負責。
時不時的,還寫出一些自己喜歡的文藝作品。
時光飛逝,正當閻肅沉浸在文藝創作帶來的成就感時,韓戰爆發了。
想起當年的戰亂帶給家庭的創傷,閻肅毅然決然地奔赴了朝鮮。
在北韓的歲月無需多言,艱苦的環境卻嚇不倒「最可愛的人」,志願軍的英勇無可匹敵。
然而此時,卻傳來噩耗,父親因病過世了。
他恨自己沒能守在父親身邊,恨自己還沒盡孝,更痛恨這場戰爭。
他默默地朝祖國的方向跪下,以祭告父親,願戰爭早日結束,願志願軍勝利凱旋。
韓戰結束後,閻肅被調入北京空軍政治部文工團。
由於資歷尚淺,他主動提出下連隊生活,與戰士們同吃同睡。
在連隊裡,他什麼活都乾,煮飯、養豬,飛機的養護和維修,什麼髒活累活,他都搶著去幹。
雖然連隊的生活苦累了些,也和文藝創作不沾邊,但閻肅卻說:
「基層生活鍛鍊了我,我才能寫出貼近群眾的好作品。」
後來的事也印證了他的話。
那是一個傍晚,落日彩霞,外出的飛機徐徐歸來,閻肅仰望天空,看著這幅「落日歸航圖“,由衷感慨。
不禁寫了《我愛祖國的藍天》這首經典歌詞,傳頌至今。
這首歌也讓閻肅在部隊裡成了名人。
那一年,閻肅28歲,事業有所起色,但仍孑然一身。
緣分該來的時候總會到來,只能在文字中期盼愛情的閻肅,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浪漫。
{還2}03
原本,在個人問題上,閻肅是有些自卑的,不光長相普通,個子不高,家裡還一貧如洗。
父親過世後,一大家子人的生活開銷,幾乎全都是他來支撐的。
但年紀越來越大,閻肅的領導黃河看不下去了。
黃河就找他談話,在了解了具體情況後,不僅開導了他,還拍著胸脯說:
「放心,你的事,包在我身上了。」
說到做到,黃河當時找了自己的戰友林野,請他幫閻肅介紹個對象。
林野是部隊裡出了名的「紅娘「,一聽說有」業務「來了,還是給大才子閻肅找對象,當即滿口答應。
還說自己的外甥女就是現成的,就他倆了。
林野的外甥女名叫李文輝,窈窕淑女,端莊大方,家境殷實,是典型的大家閨秀。
李文輝人在錦州,也是在部隊文工團工作。此時的她並不知道舅舅已經為她定了終身。
閻肅聽後,覺得對方是大戶人家,而且相隔萬裡,估計不會看上自己,就要打退堂鼓。
但林野卻是性情中人,哈哈一笑,說:
「這都不是事兒,現在都什麼年代了,不搞門當戶對這一套,嫌距離遠可以先寫信。」
就這樣,忐忑的閻肅給李文輝寫了第一封書寫,還把自認為最帥的照片放在了裡面,小心翼翼地寄了出去。
之後,閻肅日思夜盼著李文輝的回信,每到夜幕就輾轉反側難以入睡。
卻不曾想,等來的卻是李文輝的真身。
再說李文輝,收到閻肅的書寫後,確實有些怦然心動,因為閻肅的文采太華麗,太講究了。
再加上那張萬裡挑一的照片,李文輝一下子就破防了。
還有親舅舅林野在旁助攻,李文輝便衝動了一次,直接去了北京,想當面看看這個「青年才俊「。
然而,見面的那一刻,李文輝被拉回了現實,她心中的「白馬王子「也蕩然無存。
看著閻肅那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外貌,還有那很矮且略顯駝背的身形,李文輝想哭的心都有了。
只不過礙舅舅的面子,並沒有當場爆發。
有一搭沒一搭地附和著閻肅,真是閻肅在想盡辦法逗樂,但她卻「嚴肅」了。
李文輝硬著頭皮完成了這次尷尬的“相親之旅”,就立即跑回了錦州。
而此時的閻肅,也察覺到了女孩對自己的態度。
本以為會有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等著自己,卻沒想到,確實「轟轟烈烈」地來了,但是拍拍袖子又走了。
心灰意冷的閻肅,再次陷入了死循環般的自卑中。
還好還有“舅舅”,林野再次及時出現,鼓舞著閻肅:
「小子,女孩哪有那麼好追的,你得有豁出去的勁頭。」
原本「生無可戀」的閻肅聽了「舅舅」的話後,瞬間振奮起來。
他決定,用自己最擅長的東西去「追擊」李文輝。
於是,書信成了他最強而有力的武器。
一封接著一封,樂此不疲,無論她回或不回,他就在那,一字一字訴說著最樸實的相思。
偶爾也會收到李文輝的回信,就能讓他開心好一陣子。
但大多時幾個月也無所回應。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年的時間,粗略估計,書信有一百多封。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面對這樣癡情且才華出眾的人,李文輝漸漸敞開了心扉。
她回信的頻率越來越高,次數越來越多,字裡行間悄無聲息地從漠不關心到事無鉅細。
就這樣,兩人將「柏拉圖」式的愛情演繹的樸實又浪漫。
{還2}04
水到渠成,很快兩人就在北京結婚了。
但由於工作問題,二人還是兩地分居。
新婚燕爾仍以書信來往,以寄相思。
你說一句「天涼了,記得加衣」;
他說一句“香山的葉紅了,等你來看”
就是這樣平淡溫暖的文字,時時刻刻牽掛著,「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1962年,已經提乾的閻肅終於等來了一個較長的探親假,一共18天。
他激動地像個孩子一樣蹦蹦跳跳,因為,他可以去遙遠的錦州牽著妻子的手。
然而,讓他意想不到的是,軍區首長給他下了命令,讓他在假期中完成一個劇本。
於是,創作慾望強烈的閻肅,雖然去了錦州,但是18天來,足不出戶,一心撲在創作中。
本來是要陪伴妻子,共度二人世界的,誰曾想,自己遨遊在文字中,無法脫身。
幸好,善解人意的妻子並沒有責怪,而是靜靜地坐在他身邊,看著他思考,看著他落筆,看著他「神經兮兮」地笑。
最終,閻肅在妻子的陪伴下,耗時18天,創作出了偉大的作品-《江姐》。
閻肅來不及修改,直接拿著手稿就交給了首長,首長看完後也是相當激動,對著閻肅說:
“你寫了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
不久後,《江姐》開始正式演出,這一下,轟動了全國,掀起了一股經久不衰的「江姐」熱潮。
而此時的閻肅,也迅速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大名人。
喜上加喜的是,在同一年,閻肅的女兒出生了。
新生命的到來,為這個家增添了新的活力,讓閻肅更加珍惜這難能可貴的家的溫暖。
緊接著,1965年,家裡再添新員,他們的兒子出生了。
同時,兩人也終於結束了長期兩地分居的生活,妻子李文輝被調往北京工作。
此時,一家人才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覺。
尤其是閻肅,顛沛半生,終於有了歸宿,有妻子,有兒女。
怪不得,每每接受採訪時,閻老爺子總是笑呵呵地說:“我就是妻管嚴。”
其實,大家都知道,他們的恩愛始於書信,相濡以沫,綿長而質樸。
家庭的幸福,為閻肅的事業帶來了很大的助理。
閻肅的創作靈感也如泉湧般迸發,先後創作出了多部優秀作品,
其中《明月》《敢問路在何方》《軍營男子漢》都是廣為傳頌的佳品。
{還2}05
風雨相伴50年,閻肅和李文輝的感情早已深刻在心底。
然而,悲歡離合、生老病死也許是亙古不變的自然法則。
2016年2月12日,閻老爺因病逝世,享年86歲。
這讓李文輝悲痛欲絕,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接受丈夫離世的現實。
為了寄託思念,李文輝決定要整理出版丈夫生前作品。
然而在閻肅去世3年後,有媒體突然爆出李文輝起訴兒子閻宇的消息。
原因是要對閻肅生前作品的版權問題進行判決,終判定李文輝享有三分之二,女兒享有六分之一。
事情還要追溯到2016年。
當時,閻老剛過世不久,李文輝收到版權稅到帳的通知,但是查來查去,並沒有查到這筆錢在哪。
於是,在工作人員的建議下,李文輝讓女兒和兒子在相關的版權資料上簽名。可是兒子卻一拖再拖,就是不想簽字。
這令老太太非常失望,她的心也漸漸涼了,只對兒子說了一句:
“你爸這才剛走,你這麼做,會讓他心寒的。”
也許是這句話觸動了兒子,也許是閻老爺子的餘威尚在,閻宇悻悻地拂袖而去,卻始終沒有簽字。
無可奈何之下,李文輝只好起訴了兒子。
老太太其實不是真的想透過法律制裁兒子,而是看不慣兒子的做派。
消息曝光後,兒子閻宇也意識到確實有點難以收場,也為母親帶來了極大的傷害。
於是,主動公開發表聲明承認錯誤,並向母親表達了歉意。
此事過後,閻宇也主動去探望了母親,當面道歉。
這也為老太太帶來了不少安慰。
自己和兒子的心結解開了,李文輝也從法院撤告了。
家庭也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如今,老太太已是88歲的高齡,身體很好,精神矍鑠。兒女們也會隔三差五地過來陪伴。
獨自一人時,老太太總忍不住回憶與老伴兒度過的風風雨雨,覺得那時候雖然辛苦,但是溫暖又甜蜜。
老伴兒走後,李文輝始終沒有搬家,兒子女兒輪流勸說,要讓她搬過來一起住,方便照顧。
但是倔強的老太太就是不聽。
她就是想在這守著,守著他的家,守著他的書,守著他的信。
這裡有他的一切,李文輝可不想離開。
閒閒的時候,她會聽《江姐》,看看天空,數數他們的信。
結語:
一生恩愛本就不易,互相欣賞,互相扶持,平淡的是生活,恩愛是那一點點鹽。
家庭有如一齣戲,只不過沒有導演,你想扮演什麼角色,全憑自己,演錯了還可以重來。
但你要清楚,錯一次,就少了一次家庭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