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布簡介(說文解字|英:漢初三大名將之英布)

2022-11-28英布

《說文:艸部》: “英,草榮而不實者。一曰:黃英。從艸,央聲。”

譯文:「英,草只開花卻不結實叫做「英」。另一義說:英是指黃英木。從艸,央。

《說文》艸部,形聲字,今為艹部。

英布

英字篆書形體像草,顯示英是草本植物,央表聲,有中間的意義,整個字表花在綠葉中央。本義是指花,如陶淵明《桃花源記》:「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花是美好的,所以引申為美好、傑出、優異、超眾不凡。如生前創立了偉大事業的死者,被尊稱為「英魂」、「英靈」。又引申為精華。如韓愈《進學解》:「沉浸釀鬱,含英咀華。」意指沉浸在書中,探求書中的精粹。

英布,偃姓,英氏,名布,今安徽省六安市人,秦末漢初名將。

英布

早年坐罪,受黥刑,俗稱黥布。初隨項梁起義,封為當陽君。項梁陣亡後,成為項羽帳下將領之一,屢破秦軍,封為九江王。受漢朝遊說,叛楚歸漢,輔佐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封為淮南王,與韓信、彭越並稱漢初三大名將。

漢高帝十一年(西元前196年),起兵反叛。由此引出了上中下三策的典故。

劉邦就召見了夏侯嬰的門客薛公。薛公說:「英佈造反不值得奇怪。假使英布計出上策,山東地區就不歸漢王所有了;計出中策,誰勝誰敗很難說了;計出下策,陛下就可以安枕無憂了。

劉邦說:「什麼是上策?」薛公回答:「向東奪取吳國,向西奪取楚國,吞併齊國,佔領魯國,傳一紙檄文,叫燕國、趙國固守他的本土,山東地區就不再歸漢王所有了。

劉邦再問:「什麼是中策?」薛公回答:「向東攻佔吳國,向西攻佔楚國,吞併韓國佔領魏國,佔有敖庾的糧食,封鎖成皋的要道,誰勝誰敗就很難預料了。

劉邦又問:「什麼是下策?」薛公回答:「向東奪取吳國,向西奪取下蔡,把輜重財寶遷到越國,自身跑到長沙,陛下就可以安枕無憂無慮了。漢朝就沒事了。

劉邦說:「英布將會選擇哪種計策?」薛公回答:「選擇下策。」劉邦說:「他為什麼放棄上策、中策而選擇下策?」薛公說:「英布本是原先驪山的刑徒,自己奮力做到了萬乘之主,這都是為了自身的富貴,而不顧及當今百姓,不為子孫後代考慮,所以說他選用下策。為千戶侯。

果真如薛公所預料的,英布向東攻打荊國,荊王劉賈出逃,死在富陵。英布的軍隊非常精銳,劉邦只好禦駕親徵。兩軍大戰,英布的軍隊戰敗逃走,渡過淮河,幾次停下來交戰,都不順利,和一百多人逃到長江以南。

英布原來和番縣令通婚,因此,長沙哀王吳回(吳芮之孫) 派人誘騙英布,謊稱和英布一同逃亡,誘騙他逃到南越,所以英布相信他,就隨他到了番陽,番陽人在茲鄉百姓的民宅裡殺了英布。

英布死後分屍而葬。頭葬六安祖塋,身葬湖北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