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中國網路大佬中唯一的美籍華裔,曹國偉能靠赴港二次上市再救微博嗎?
5月10日,新浪微博發布了2021年第一季財報,用戶活躍數據還是沒有起色。 2021年3月,微博月活躍用戶數為5.3億,較去年同期下降4%;平均每日活躍用戶為2.3億,較去年同期下降5%。
財務方面,微博第一季的整體營收達到了4.59億美元,年增42%;但淨利只有4,896.3萬美元,較上年同期的5,209.9萬美元,年減6%。
這種頹勢在股價上表現得更明顯。近兩年,微博股價長期低於50美金,唯一的大幅上漲發生在今年2月中旬。當時,市場傳言微博將在下半年赴香港二次上市,微博官方回應「不予置評」。
市場認為,此番二次上市,微博或將募集7億美元,主要用於支持微博視頻號的發展。只是不知道,押注視頻號的曹國偉,能否再次拯救微博?
微博股價長期低迷,僅二次上市傳聞期間大幅上漲
三救新浪的曹國偉,能否再挽狂瀾?
和馬雲、馬化騰、李彥宏等白手起家的網路大佬不同,新浪微博的掌門人曹國偉顯得非常特殊。
他是這些人中唯一的美國籍企業家,掌控的卻是微博這一國內重要輿論平台。在近年來中美關係日益敏感且複雜的背景下,這項工作無疑更具挑戰。
此外,曹國偉也不是新浪公司的創辦人。 1999年從美國矽谷的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加入新浪時,曹國偉的職務是財務副總裁,一個典型的專業經理人。
直到加入新浪十年後,曹國偉及其領銜的管理層用1.8億美元購入新浪約9.42%的股份,完成了管理層控股,才從法律上真正控制了這家公司。
2015年,出任董事長三年後的曹國偉從新浪購入了1100萬股新發行股票,成為公司最大股東,並透過新浪公司實現了對新浪微博的絕對控制權——2019年4月微博向S EC提交的文件顯示,新浪持有微博45.2%的股權和71.2%的投票權,是微博的最大股東和控制方;作為第二大股東的阿里巴巴持股30.2%,投票權只有15.8% 。
新浪微博在美國上市時,董事長曹國偉在一美國國旗前自拍
從職業經理人到微博老闆,曹國偉的崛起,據說源自於他三次「拯救新浪」。
2005年,新浪的股權非常分散,最大股東四通公司持有的股份僅4.96%。當年2月,盛大公司及其控股股東突然宣布,已經透過二級市場交易,購買了新浪公司總計19.5%的股份,意圖實現收購。
時任新浪CFO的曹國偉及時推出“毒丸計劃”,保住了公司的控制權,也為幾年後的管理層收購打下基礎。
曹國偉第二次“拯救新浪”,是他2009年推出新浪微博,為後門戶時代的新浪找到了新的方向。
所謂第三次“拯救”,也和微博有關,即2013年引入阿里成為微博第二大股東。
此後,阿里巴巴一直是微博的重要收入來源,並幫助微博完成了廣告社交化、垂直運營領域細分化和網紅經濟化的轉型,成為了名人八卦、重大事件、商業營銷的傳播渠道。 2014年,微博成功在美上市。
和前兩次相比,這次「拯救」顯得不那麼徹底。直到現在,微博的商業化之路仍然不順,雖然手握5億個多月活用戶,第一季營收卻不足4.59億美元。同時,用戶不斷抱怨平台行銷和廣告太多。甚至對許多用戶來說,對微博的印象幾乎只剩下一個「熱搜」。
微博已成新浪最大資產
特別是近兩年,隨著抖音、快手、B站等中短影片平台的崛起,微博在用戶活躍上的壓力越來越大。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近一年來,微博不斷加註視頻號,想要憑藉短視頻和直播重新翻身。
內容生態仍是挑戰
在第一季的財報電話會議中,微博強調,視訊化是今年的重點方向。今年3月,微博全面開放視訊號開通權限,截至目前,微博視訊號開通量超500萬個,相較於2020年底成長4倍。
不過,根據《界面》報道,微博視頻號的生態仍面臨巨大挑戰。該報道引用一位微博視頻號博主的話稱,“相比於其他短視頻,視頻號並不是獨立的APP,而是一種內嵌於平台裡的信息載體,絕大部分創作者只是把微博作為投放陣地之一,相較於專業中視訊APP來說,微博競爭力明顯不足。
微博內容生態長期難破局,網友抱怨如今只剩一個“熱搜”
根據該部落客觀察,目前來看,微博宣傳的圖文大V視頻化,其實很多是把自己的圖文簡單改編成短視頻,創新性和豐富性都有待提高。
此外,作為明星和粉絲用戶活躍的主要平台,在近期粉絲經濟監管加強的情況下,微博影片號碼的用戶成長和留存也可能受到影響。
在電話會議上,微博也專門回答了這個問題,稱“監管對平台的短期流量可能會產生影響,但對粉絲經濟管理的規範對微博平台是長期的利好。”
如今,對於微博影片號碼的前景,市場大多呈現觀望態度。因為抖音、B站等先發中短視訊平台的使用者黏性都很高,想要彎道超車非常難。
不過,多數市場人士還是認為,此前阿里巴巴、百度等公司赴港二次上市後股價都漲了很多,如果下半年微博能到香港二次上市,至少股價很可能上揚。
「關鍵是二次上市後,股價能不能穩住。這才是真正考驗曹國偉的地方。如果視頻號不能成功,那麼未來微博的影響力很可能會繼續下降,甚至被邊緣化。」一位分析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