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宋朝的抗金名將,耳熟能詳的人物就是岳飛,但是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人是岳飛的師傅,他是宗澤。
宗澤是誰?
宗澤,字汝霖,婺州義烏(現在的浙江義烏)人,1091年(元佑六年),31歲的宗澤榮登進士第,不過在廷對的時候,宗澤展示了自己“憤青」的一面,當著眾人的面指出朝廷的弊端,主考官就把他的名字放在了甲科最後一名。
也因為他的刺頭性格,他的官運一直不那麼亨通。
大名館陶縣做縣尉
這是一個平凡的崗位,但是卻凸顯了宗澤的剛正。朝廷命令宗澤去視察黃河的提防設施。但是他的長子剛去世,他二話不說就去了,當時朝廷給他的評價是“可謂國而忘家者。”
冬天大雪紛飛,許多民工被迫開鑿運河,宗澤為此大怒,冒著殺頭的危險,給趙佶(宋徽宗)上書,說:「天氣寒冷,就算凍死十萬民夫的生命也難以鑿通運河,聖上必須馬下停止該工程,到初春再行開工。
衢州龍遊縣令
興建學校,整頓龍遊的民間讀書風氣,提升了升學率。
晉州趙城縣令
趙城是一個邊境的城市,但是作為一個邊境城市,武裝力量十分的薄弱,宗澤見到這種情況,抓緊訓練軍隊,提高了邊境的裝備力量。
磁州縣令
被封為副元帥
靖康之變後,宗澤在磁州就任,宗澤為了抵抗進軍,主動發動民眾修城牆,制兵器,拉隊伍。當時的朝廷想跟金兵議和,派出的議和人是康王趙構(後來的南宋宋高宗)。
當趙構經過磁州時,宗澤勸說趙構不要去金營,因為金兵已經渡過黃河,沒有議和的必要。趙構當時心裡打的小算盤是他自己也不願意自投羅網,他直接從磁州跑到相州。宋欽宗身在汴京,但是金兵已經包圍了汴京城,宋欽宗把密詔給趙構,封他為河北兵馬大元帥,宗澤為副元帥,來保衛汴京城。
趙構打著大元帥的旗號,跑到濟州,宗澤勸諫他收復失地,解除汴京的危險,趙構卻害怕金兵,一直不去汴京。
孤軍奮戰,保衛汴京,連打13場勝仗
宗澤孤軍奮戰,一路從大名到開德,與金兵打了13仗,屢戰屢勝。宗澤號召手下士兵奮力殺敵,抵抗金兵。 1127年,金兵抓了宋徽宗和宋欽宗兩個皇帝,以及後宮眾人和大臣共3000多人。
宗澤知道後,率兵直奔大名,並且號召其他軍隊,渡過黃河,搶回二帝,但是令宗澤無奈的是,沒有一路軍隊來解救被抓走的皇上,最後只能任由金兵帶走二帝。
趙構稱帝後,一直勸諫解救二帝
趙構在南京稱帝,史稱南宋,趙構做皇上後,宗澤老淚縱橫勸諫趙構解救二帝,趙構授命宗澤為開封府尹、東京留守,加大對汴京的防禦。宗澤治軍嚴明,很快就組建了一場戰鬥力強的軍隊。
打得金兵叫爺爺
南宋初期,金軍完顏宗弼(兀術)入侵汴京。他原來以為宋軍弱小無比,結果連汴京的門都沒進來。後來在滑州打擊金兵。他管理汴京的時候,金兵不敢入侵汴京,有的金兵叫他“宗爺爺”,可見金兵對他有多害怕。
後來宗澤一共有24次給趙構上書,就是「乞回鑾二十四疏」。想讓他回汴京,救回二帝,但是趙構只想待在自己的臨安城。
岳飛的恩師
岳飛因為趙構不出兵,越級上書,還擅自出戰,受到軍法處置,來了宗澤的手下,做秉義郎。宋人對宗澤有一句評價,就是“雖身不及用,尚能為我宋得一岳飛”,意思就是宗澤最大的貢獻就是發現岳飛。
但是宗澤壯志難酬,憂慮國家,憂慮人民,岳飛投奔宗澤還不到一年的時間,宗澤就去世了,去世之前大喊三聲,「過河、過河、過河」。也就是說在他死的時候,還不忘救回二帝,一片對朝廷的赤誠之心天地可鑑。可見他對解救的事有多憤怒和憂愁。
從現在看來,宗澤的最大貢獻不只是發現了岳飛,而在於他的精神,對國家的赤誠之心影響了周邊及後代很多人。
感恩相遇,承蒙厚愛,我是小周週,喜歡請關注,咱們下一篇文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