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岳飛,大家都不陌生,這位古代名將是中華民族婦孺皆知的民族英雄。他身背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率領岳家軍抗金卻被昏君佞臣所構害的故事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到了清朝岳家又出了一個傳奇名將,在大清朝二百七十六年的國祚中,身為臣子,他封爵最高,軍階最高,官階最高,轄地最廣,統兵最多,用兵最精,才幹最高,優遇最高,貢獻最大,是當之無愧的清朝第一名將。
這位將軍名叫岳鐘琪,是岳飛的第21世嫡孫,他服侍過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雄才偉略的皇帝,被乾隆稱為“三朝武臣巨擘”,德威之盛,由此可見。岳鐘琪的出生地永泰是個古城,始建於明萬曆時期。因其形制如同巨龜,故永泰又稱龜城,可是沒有人會想到,就是這麼個偏僻荒涼的小城卻孕育了大清第一名將。
岳鍾琪的父親岳升龍曾經跟隨康熙討伐噶爾丹部,立下大功,身居議政大臣、四川提督等要職,據史書記載,康熙對其頗為器重,曾親賜匾額「太平時節本無戰,上將功勳在止戈」以示親近。岳家家風嚴謹,岳鐘琪自小不僅廣讀聖賢書,而且軍機術略過人。
西元1711年,準格爾汗國屢犯邊疆,岳鐘琪毅然決然棄筆從戎,開始了一生金戈鐵馬的旅程。後來準格爾汗國大汗吉策妄阿咖布坦與沙皇狼狽為姦,想要佔據青藏,裂土封王,出兵攻打西藏殺死西藏可汗,囚禁了達賴和班禪。危急情勢之下,康熙封十四阿哥為撫遠大將軍率軍遠徵,岳鐘琪為副將隨軍入藏。孤軍深入敵後,由於戰機稍縱即逝,岳鐘琪率領30精兵喬裝打扮成藏民奇襲三巴橋,叛亂部落得知官軍神兵天將後,不戰而降,不久西藏平定。
兩年後,憑藉著赫赫戰功,岳鍾琪被康熙封為四川提督,鎮守一方,而此時他還不到35歲。
儘管康熙時期的岳鐘琪已慢慢開始顯露崢嶸氣象,但是其真正大放異彩還是在雍正時代。雍正元年,青海叛亂,朝野震動,雍正龍顏大怒,隨即派遣年羹堯領撫遠大將軍銜,岳鍾琪領徵西副將、參贊大臣銜率軍萬里西徵。根據其「乘春草未生攻其不備」的作戰方針,岳鐘琪以少勝多,憑藉一萬五千步卒大殺十萬叛軍。
由於作戰得力,短短兩個月時間,清軍就平定了青海全境七十餘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由於居功至偉,岳鐘琪被封世襲三等公,川陝總督。不久新疆再次發生叛亂,岳鐘琪領寧遠大將軍銜,帶西路軍入疆平叛,憑藉過人軍略和嚴格治軍,他很快就完成了任務,平定準噶爾。
歷史上有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武將的功勞越大,官階越高反而越不容易善終,原因就是皇帝害怕其功高震主,取而代之。因為抗金名將之後,許多反清義士曾拉攏其加入反清陣營,為此雍正已心生芥蒂。歷史上著名的「呂留良案」發生後,岳鐘琪第一時間上書表忠心,可是雍正已開始懷疑他。
雍正十年,皇帝命其返京述職,副將統領舊部執掌帥印。岳鍾琪抵京後即被關入大獄,一直關了兩年,差點被折磨死,直到雍正念起往日舊功,才將其改任監斬侯,併罰銀70萬兩。
乾隆二年,岳鐘琪被釋放時已是庶人身分。十一年,大小金川叛亂,因鍾琪曾在蜀地為官,皇帝認命其為四川提督前去招降,叛亂很快被平定。因為平叛有功,乾隆重新加封他為太子少保,三等公,「命紫禁城騎馬,免西徵追償銀七十萬餘萬」。
1754年,岳鍾琪卒於平定陳昆叛亂凱旋途中,終年68歲,獲諡「襄勤」。
本文所有資料皆來自《岳鍾琪傳》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