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髮沖冠的主角是誰(氣壯山河的《滿江紅·怒髮沖冠》到底是不是岳飛寫的?)

2022-12-12岳飛

說起精忠報國的岳飛,絕對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而岳飛寫的那首《滿江紅·怒髮衝冠》更是字字千鈞,讀起來讓人熱血沸騰,慷慨激昂。這首膾炙人口的詩詞佳作,自面世便一直為世人以各種形式傳誦,那字裡行間澎湃著的愛國情懷與豪邁奔放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

岳飛

武漢大學的王兆鵬教授曾在其著作《唐宋詞的定量分析》中表明,位列前三的宋詞分別是《念奴嬌·赤壁懷古》(蘇遼)、《滿江紅·怒發沖冠》(岳飛)和《聲慢·尋尋覓食》(李清照)。由此可見《滿江紅·怒髮衝冠》在文學史上的價值與世人心目中的地位。

同時,這首通篇充滿浩然正氣的詞作也一直被視為岳飛的代表作。然而,上個世紀30年代的文獻學家余嘉錫先生卻提出對《滿江紅·怒發沖冠》作者為岳飛的質疑:“以偽為真,實自徐階始”,”來歷不明,深為可疑”。一石激起千層浪。至今,已近90年,《滿江紅》作者是否為岳飛還在爭論不休,以夏承燾、孫述宇、以及李敖等著名學者為代表的質疑團也是言之鑿鑿,理由一般有如下4個面向:

岳飛

1.作品出現時間不對勁:在明代以前一直無聲息,直到明弘治十五年(1502)才橫空出世。當時,趙寬手書《滿江紅·怒髮沖冠》並刻碑於杭州西湖岳王廟,還刻了署名為岳飛的另一首詩《送紫巖張先生北伐》在同一石碑,但詩卻被考證是偽作。既然如此,同碑的《滿江紅》很大可能也假。

2、作品出處不明:

現存最重要且最詳盡記錄岳飛事蹟的史籍是《金佗粹編》《續編》(岳珂撰),岳霖岳珂父子曾不遺餘力蒐集岳飛遺稿,但其中並沒有《滿江紅·怒發沖冠》。

3.詞作本身出現bug:

首先:詞中有」踏破賀蘭山闕」。有人認為賀蘭山地處我國西北(今寧夏與內蒙古交界處),而岳飛時期,那是西夏地盤,同岳飛與金作戰的主戰場及岳飛北伐要直搗的金國黃龍府方位嚴重矛盾,此也是質疑著作權的另一個證據。第二:詞中有」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典故出自《漢書·王莽傳》,是韓威諂媚姦雄王莽的話,盡忠報國的岳飛怎麼會以這樣的典故自比?第三:詞中有”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有人認為”三十”便是人物30歲,而30歲的岳飛正是順風順水躊躇滿志,無論閱歷心境還是底氣內涵都不像能寫出《滿江紅》那樣悲憤交加、氣勢磅礡的字作。

4.作品風格差距

在岳飛孫岳珂所編撰的《金佗粹編》中收錄了唯一一篇岳飛的詞作《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與《滿江紅》風格迥異。

如此,不但有懷疑理由,還有懷疑對象,貌似果真能證明《滿江紅·怒發沖冠》非岳飛所著?餘嘉錫懷疑《滿江紅》是明代桑悅所作;詞學研究者夏承燾認為是明朝將領王越或邊防幕府的文士」所寫,還有人認為是明代於謙所作所為。

那麼,難道《滿江紅·怒髮沖冠》的作者真的不是岳飛嗎?

岳飛

眾所周知,被譽為南宋抗金名將的岳飛可謂是文武全才智勇雙全,他是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終其一生,」還我河山」的抗金大業都被他身體力行竭盡所能地貫徹。然而,當時帝心詭譎,官場傾軋,在北伐勝利在望之際,岳飛卻被十二道」金牌」催令班師,紹興十二年(1142)1月便被以莫須有的罪名下獄,與長子岳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這千古奇冤直到20年後才得以昭雪。

由此,若全面結合岳飛生平及徵戰經驗也能很好的解釋《滿江紅·怒髮沖冠》被質疑的地方:

1、關於作品出現時間:

要知道,岳飛遇難時被抄家,一切物品全被查封,眷屬皆被流放;岳飛遇害後,秦檜一黨把持朝政並屢次大興文字獄,大量有關岳飛的文字資料佚失或被毀,很多持有岳飛書札或文字的人,要嘛銷毀,要嘛深藏。再到了元朝,蒙古人建立政權,對於岳飛這樣一個抵禦外侮的愛國英雄,面子上過得去已經不錯了,怎麼會大張旗鼓地宣稱這樣一個」外族人」?然而,沒有廣為流傳並不代表不存在。其實,在元雜劇《岳飛破虜東窗記》第三折中就有唱詞:”怒髮沖冠……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待把山河重整,那時朝金闕。”

另外,南宋詩人方岳《題祁門岳王廟》中言:」每觀王傳心摧傷,怒發為立膽為張」;以及《藏一話腴》《鶴林玉露》等著作中的部分言詞亦可印證《滿江紅·怒髮沖冠》為岳飛所作。如康熙年間沈辰垣等所編《歷代詩餘》卷一百十七曾援引南宋陳鬱撰《藏一話腴》 雲:」武穆…又作《滿江紅》,忠憤可見。其不欲'等閒白了少年頭',足以明其心事。

岳飛

2.關於出處:岳飛被平反後,後人岳霖與岳珂父子兩代人數十年努力收集岳飛生平遺文,但並不全。岳珂認為:岳飛文集”散佚不知幾何”,最明顯的就是《題青泥市寺壁》被《賓退錄》所收而岳珂卻並沒有將其收錄,因此可見,我們不能根據岳珂父子當時有沒有收集而斷定作品的真偽,畢竟沒收集到的不只一篇。

3、關於詞作本身的bug:

首先,」踏破​​賀蘭山闕」中的賀蘭山,經專家考察證實,實則是河北磁縣賀蘭山,很是符合岳飛當時的戰線,而且古代詩詞中的地名一般都是泛指。第二:「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胡虜、匈奴其實也是泛指,當時一般稱北方少數民族, 「胡虜」一詞是當時背景下,南宋人對金軍侵略者的蔑視。至於說因用典不適就斷定不是岳飛所作所為,就更顯牽強。

岳飛

第三:」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這裡」三十」與」八千」都是約數,」三十年功名」可指岳飛三十見節,也可指從幼時學藝求功名開始到入獄前正好30年左右;而「八千」也是個約數,表示徵戰艱辛漫長。 「塵與土」與」雲和月」則指:直到被貶岳飛才恍然大悟自己蓋世功名原來一文不值,而一生徵戰卻功毀一旦,願望如雲月不可及。

岳飛

4.作品風格差距

從流傳於世的岳飛何時詩詞作品來說,大多都如《滿江紅·怒發衝冠》一樣豪邁激昂。如它的姊妹篇《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一樣大氣浩蕩,滿懷抱負。再說《小重山》,雖然苦悶壓抑,但依然不乏對」功名」實現的渴望。他的功名就是收復失地,」還我河山」。這首詞是岳飛寫於紹興八年(1138),此時正值宋金議和,主戰派接連打壓,秦檜堅決制止岳飛再與金國作戰。大好的抗金復國情勢即將付諸東流。岳飛內心極度鬱悶憤慨卻無可奈何,種種複雜心酸均寄情於詞中。

這是不同階段不同心境的反應,但卻有如出一轍的憂國憂民、忠心赤膽。因此,以風格不同來反對《滿江紅·怒髮衝冠》不是岳飛所作所為的理由並不充分。

#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display: block; width: 100%; height: 100%; } #pgc-card .pgc-card-href:hover { text -decoration: none; } /*pc 樣式*/ .pgc-card { 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64px; border: 1px solid #e8e8e8;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 20px 94px 12px 180px; overflow: hiddenorder } .pgc-card::after { play: hidden; } .pgc-card::after { play: play; left: 1px solid #e8e8e8; height: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76px; top: 20px; } .pgc-cover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62px; height: 162px; top : width: 162px; height: 162px; top :0; ; } .pgc-content {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top: 5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Y(-50%); transform: translateY(-50%); } .pgc-content-title { font-size: 18px; color : #222; line-height: 1; font-weight: bold;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white-space: nowrap; } .pgc-content-desc { font-size: 14px; color: #444;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padding-top: 9px; overflow: hidden ; line-height: 1.2em; display: -webkit-inline-box; -webkit-line-clamp: 2; -webkit-box-orient: vertical; } .pgc-content-price { font-size: 22px; color: #f85959; padding-top: 18px; line-height: 1em; } .pgc-card-buy { width: 75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0; top: 50px; color: #406599; font-size: 14px; text-align: center; } .pgc-buy-text { padding-top: 10px; } .pgc-icon-buy { height: 23px; width: 200p ; display: inline-block; background: url(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pgc/v2/pgc_tpl/static/image/commodity_buy_f2b4d1a.png); }

而且,也有學者針對岳飛詩文奏牘的習慣用語與《滿江紅·怒發衝冠》重點詞彙進行鑑別,如”怒””恨”“臣子””雪恥””白首”功名”等,皆能找到相互印證之處。宋史及岳飛研究專家鄧廣銘、王曾瑜等著名學者也十分肯定《滿江紅·怒髮沖冠》就是岳飛所作所為。鄧廣銘先生曾作過論斷:”《滿江紅》就是岳飛,岳飛就是《滿江紅》。”

的確,若說如人臆測《滿江紅》是由明朝人所做,那麼縱觀明朝,哪個人能和岳飛的文才武略比肩而立呢?只有胸懷天下而轉戰南北、經歷烽火的英雄,才能有這樣壯闊蒼涼的長嘆吧。

岳飛

雖然《滿江紅》在文獻上,還不能找到確切的實證。但是從文學歷史等多個面向來考察,可以得出結論,這首詞就是岳飛所作。 《滿江紅》既然是文學作品,那麼有時候用文學的方式來解決,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至於餘嘉錫先生的質疑,本身就值得考究,在汪偽”崇秦貶岳”的社會背景下,很多文人都折腰,此時余嘉錫以文獻考辨的形式提出《滿江紅·怒發沖冠》非岳飛所作的觀點,不敢說十分純粹。

綜合所有因素,《滿江紅·怒發衝冠》所折射出的非凡人生氣度、崇高的使命感和愛國主義情懷等方面而觀,岳飛也應是《滿江紅·怒發沖冠》作者的不二人選。就算暫無確鑿鐵證面世以致”斷語不可輕下”,但時至今日《滿江紅·怒發沖冠》和岳飛已是神魂合一,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瑰寶,無論從歷史地位還是文學價值,其地位都不可撼動。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