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條件好,人際關係不好,多半這2處出了問題——曾仕強

2023-05-21曾仕強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心理學家馬斯洛在需求層次理論中提出了人類需求的五個層次,其中,社交需求是這五個需求層次中的第三層。社交需求也叫歸屬與愛的需求。當人類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滿足後,人類就會出現社交需求。

也就是說,人類有和他人保持情感交流的需要。他們需要和他人溝通交流,並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信任和愛。

不僅如此,他們還希望可以成為群體中的一員,對群體有強烈的歸屬感。

曾仕強

因此,良好的人際關係對人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需要和外在世界建立關係。

只有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人們才能在社會中擁有一席之地。不過,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這一點。這是為什麼呢?

中國台灣著名國學大師曾仕強為我們揭示了這裡面的原因。

曾仕強老師認為,那些各方面條件都非常好的人如果處理不好人際關係,那多半是自身出現了以下這兩個地方出現了問題。如果他們能夠及時改正,就能收穫良好的人際關係。

曾仕強

第一個問題是太過爭強好勝。一個總是喜歡爭強好勝的人必然無法處理好和他人之間的關係,和喜歡爭強好勝的人相處往往會特別累,他們也常常會因為太過爭強好勝而得罪身邊的朋友,所以太過爭強好勝的人總是擁有很糟糕的人際關係。

那麼,那些喜歡爭強好勝的人身上有哪些特質呢?

首先,這些人特別希望能得到別人的關注。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成年後的所有行為都可以追溯到童年和父母相處的方式。

尤其是0到3歲這個階段,個體在這之後的行為只是對先前經驗的複刻。

曾仕強

喜歡爭強好勝的人在童年時沒能及時得到父母的關注,他們的父母也沒有及時地對孩子進行稱讚,這會讓孩子認為自己不配被愛。

所以長大後,他們就會為了贏得關注而變得喜歡爭強好勝。因為對他們來說,只有這樣周遭的人才會注意他們、認可他們、稱讚他們。

一旦受到關注或是稱讚,他們就會表現得特別滿足。心理學家發現,擁有這種特質的人通常都具有表演型人格障礙或是自戀型人格障礙。

其次,喜歡爭強好勝的人總是會不自覺地把周圍的人當成自己的假想敵。

他們會下意識地陷入競爭的關係中,不管對方是否真的想要和他競爭,他總想和對方一爭高下,以此證明自己的優秀。所以,這種人特別容易產生嫉妒心理。

曾仕強

其實,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他們根本難以接受真實的自我。這種人普遍都有很強的自尊心,同時,他們的自尊心也異常脆弱。

一旦有人傷害了他的自尊心,那麼他就可能無法接受,然後變得暴跳如雷。因此,喜歡爭強好勝的人往往難以接受他人的批評和建議。

這種人的心理本質是自卑的。由於童年的一些經歷,他們對自己極度不自信,但是他們極度自負,認為自己的能力夠優秀。

在這種心理下,他們也會透過貶低他人或是抬高自己來增強自信。

曾仕強

所以,跟喜歡爭強好勝的人相處是非常難,體驗感也特別不好。這樣一來,他們的人際關係自然一團糟。正因如此,曾仕強老師才明確指出了這個問題。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喜歡爭強好勝的人應該正視自我,不自卑,也不自大。從心內真正接受真實的自己,承認自己的問題,改正自身的不足。

曾仕強老師所提到的第二個問題是很多人在社交時不會說話的問題。人一生下來就開始學著說話,可是有的人說了一輩子的話卻還是會得罪別人,把自己的人際關係搞得一團糟。

曾仕強

不會說話可以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是言多必失。

社交需要交流,但是所謂的交流是雙方共同參與的對話,而不是一個人單獨表演的脫口秀。

當一個人話太多的時候,和他進行對話的人就會減少發言機會。這種人往往比較關注自身,容易忽略他人的感受。

另外,說太多也容易暴露自身的問題。一個人的學問是有限的,這個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很少人會擁有那些如大師般博學的知識和胸懷。

當一個人總是滔滔不絕地講話時,他的眼界和能力就會逐漸暴露出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露怯」。

曾仕強

我國著名的歷史典籍《道德經》中曾經勸告過人們:「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老子認為,一個人說太多就會暴露出自己的短板,會給人一種不夠謙虛低調的感覺。與其說太多,不如適時保持沉默,不斷豐富自己的學識。

第二種不會說話的情況就是沒有情緒智商。很多人都把直率當成優點,但事實並非如此。

對於情緒智商高的人來說,直率是錦上添花;而對於那些低情商的人來說,盲目直率只會不斷冒犯他人。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項研究,他們發現,那些情緒智商越低的人就越容易帶給他人負面情緒。

曾仕強

所以,和那些低情商的人相處往往也會特別心累,這對周遭的人來說是一種精神消耗。

那些低情商的人往往具有以自我為中心的特質。 他們只關心自己,說話時從不在乎別人的感受。不僅如此,當他人表示自己受到傷害時,他們會無辜地表示自己只是說出了真話而已。

第三種不會說話的人就是不善於社交的人。這些人根本不會和他人交流,他們和內向性格的人不一樣。

內向性格的人並不是害怕社交,而是自己主動選擇不去社交。可是這類不會和他人溝通的人卻不同。他們渴望和外界建立聯繫,但卻心存恐懼。

曾仕強

這類人常不愛說話,總是以沉默來面對他人。對於他人的要求,他們也不知道如何拒絕,即使受了委屈也不會提出來。

他們不會反省自身的問題,總是覺得外在世界總是以敵對的態度來對待自己。英國著名評論家艾略特將這類人的問題歸結為非個人化。

他認為,這些人的自我意識是非常薄弱的​​,同時也沒有能力對自己進行正確的評估,所以才無法和身邊的人進行正常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