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下的大明》:男主角竟是裝傻,張若昀險演技遭誤解

2023-03-02張若昀

古裝電視劇《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自2月9日起在播出以來,對張若昀演技的討論就沒有停止過。

張若昀

劇中,張若昀演繹為民請命的算學天才,展開平民和鄉紳的終極較量。

《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改編自馬伯庸原著小說《顯微鏡下的大明》,也是馬伯庸本人首次擔任編劇的作品。

張若昀

據悉,原著由六段公案組成,「絲絹案」是第一季,呈現了一個不同以往的大明故事。 《絲絹案》講述了算學天才帥家默因一次偶然,發現了一個長達百年的稅賦錯誤,一場明爭暗鬥的故事就此展開。

張若昀

有人力求真相,有人暗使陰招。上書提告挨打、幼時火災真相、刑場命懸一線……重重危機接踵而至,人丁絲絹稅到底有什麼貓膩?帥家默又該如何成功破局,還原人丁絲絹真相?

張若昀

而人丁絲絹稅到底跟男主角有什麼關係,他又怎麼咬著不放,都是劇中待解之謎。

該劇特別之處在於,著眼於平民小人物的生活,沒有聚焦在高高在上的廟堂之事,也沒有雲諦波詭的皇權鬥爭。

張若昀

而是將目光投向小小的金安府仁華縣,以帥家默為「顯微鏡」起底了百年絲絹案,讓牽扯其中的各方開啟大亂鬥。

同時,劇集高度還原了馬伯庸的原著,以更市井化的呈現方式,講述樸實的百姓訴求、狡猾的民間智慧、骯髒的胥吏手段,展現了鮮活的底層普通平民生態圖景。

張若昀

原著小說中,主角帥家默對數學知識的應用也是貫穿始終,馬伯庸在創作這部歷史紀實作品時,也是拿出了雙倍的精力考證了許多文獻資料。

據悉,劇版在呈現這部分內容的時候,透過簡單易懂影視化語言,讓原本枯燥、晦澀的學術內容,變得更加容易理解。

張若昀

張若昀在劇中飾演了一位算學天才帥家默,對算學的執著可以說近乎癡狂。

也難怪被稱為“算呆子”,但凡與數學有關的內容都要刨根問底。

即便是發現問題出在官府衙門也定要討個說法,刻畫出了底層小人物樸實的特質以及理工男對學術的執拗。

張若昀

劇中,帥家默也並非一個人在“戰鬥”,王陽飾演的程仁清、戚薇飾演的豐碧玉和費啟鳴飾演的豐寶玉姐弟二人都陸續成為他為民請命路上的伙伴。

張若昀

此外,吳剛飾演的有背景的鄉紳範淵,給人一種深不可測的既視感。高亞麟飾演金安知府黃凝道,也別有一番特色。

張若昀對男主角「算呆子」的演繹方法十分可疑,擠眉弄眼,充滿了一種「演」的痕跡。

張若昀

因為這樣,對於張若昀演技的討論越來越火熱,隨著劇情的深入,卻發現這或許真的是一部「戲中戲」。

《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中的帥家默,形象變得越來越琢磨不透了。我懷疑帥家默並不是表面上的呆。

張若昀

在《顯微鏡下的大明》已經播出的內容當中,男主角有許多對抗性的橋段。這些內容,張若昀的表演當中,眼神裡邊是有冷峻感的。

張若昀在表演上,眼神上有這種殺氣和對抗性。這顯然不是一個「呆子」該有的眼神。

張若昀

同時,張若昀在部分非對抗性橋段當中,也有自己的表演層次。

例如,高亞麟飾演的大官吏來找他們,他倆正好吃飯,張若昀對於角色的表演便是,自顧自地吃飯,以一副真傻的面孔面對這個官吏。

張若昀

官吏只能覺得這個人是真的很傻。但是,張若昀提供的硬朗表演,又讓懂行的觀眾看出了他自己對於官吏的不屑來。

這太不像是原本的「算呆子」該有的樣子了。

張若昀

一切的真相似乎藏在劇情細節中,帥家默家中的那面牆壁的算籌,早早就算好了三千五百一十兩的金額。

甚至比他具體查到帳冊的時間還早,這肯定不是巧合。戚薇飾演的豐掌櫃看到了這個數字,才落了句:“呆子不呆。”

張若昀

他與豐寶玉用計謀逼迫縣衙接下了這個案子的時候,磕頭下去的時候,劇情特寫了他微彎的嘴角。

似乎這一切都在他的計劃之中,是他籌謀多年布的一個局。接下來,更多劇情線索指向了這個可能性。

張若昀

在劇中,帥家默被關在牢中,面對豐寶玉的逼問,突然將話題轉向了「我愛數學」。

他滔滔不絕,情感充沛,那一段張若昀簡直讓我夢回《慶餘年》醉酒揮毫詩詞的場景,完全不像是失去「共情」的算呆子能說出來的話。

張若昀

還有,在黃知府提醒他們“不要在金安告”之後,腦子比較正常的豐寶玉都沒有察覺其中的意思,而豐寶玉卻能問出“如果在金安以外的地方呢?”

然而帥家默表面上是在聽從他人指示,可有時候還能主動去指點和提醒豐寶玉。

張若昀

到底是情商突然上身?還是早就洞察一切呢?

若按照這條思路來看,帥家默一直黏著豐寶玉,不隻隻是友情了,可能還是需要有個人,去幫他遮掩「呆」的身份。

張若昀

他需要算呆子的身份去為父母伸冤,而這一的打點和奔走,都需要豐寶玉來進行,這樣外人一定會覺得:想要功名的是寶玉,而一個算呆子又能盤算些什麼?只有這樣,對寶玉,對自己,都是最安全的。

張若昀

光憑這些細節,暫時還無法實錘帥家默是在裝傻,只是這一切的證據越來越多了,劇情有了看下去的懸念。

如果這個人物確實是裝傻,前期全是故作癡呆,那麼大家對於張若昀的演技屬實是誤解了。

張若昀

他故意將一個呆子演成誇張的樣子,是為了取信眾人,隱瞞身份,而每到他露出一點點野心的時候,那些細節反而能窺見這個人物的內心。

這方面細節的拿捏才是張若昀演技的功力與展現。

張若昀

劇中張若昀的台詞也透露出了這個人物並不簡單,一個「算呆子」邏輯條理清晰,說重要的事情時從不卡殼,一口氣到底。

張若昀

只有需要他「裝傻」的時候,才會露出「呆滯」的搪塞過去,以此來糊弄過去自己不能直面的情形。

張若昀

或許是觀眾過度解讀,只是觀眾希望張若昀演「腹黑反派」的願望的實在是太迫切了。

張若昀

如果這次的男主角真的是個「白切黑」的人物,那麼將對張若昀的演技是一次再次加成。

希望後續的劇情中能為觀眾揭曉,究竟是張若昀「用力過猛」還是「劇情需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