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狂飆爆火,籍籍無名的「高啟強」張頌文,打了多少明星的臉?

2023-02-17張頌文

開年王炸好劇非《狂飆​​》莫屬。

隨著《狂飆》爆火,47歲的張頌文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紅了。

他飾演的高啟強,從一個唯唯諾諾的小魚販一步步變成了京海市隻手遮天的黑社會大佬。

形象極具張力,細節拿捏讓人嘆為觀止。

張頌文

看過《狂飆》的網友一致表示:“建議查查張頌文,不像演的。”

可見大眾對張頌文演技有多認可。

但讓人感到奇怪的是,演技如此精湛的他,為什麼多年來一直籍籍無名,到了今天才大火?

當了解他的過往後,一股敬佩之意油然而生。

張頌文

1976年,張頌文出生於廣東的一個普通家庭。

父親是軍人,母親是鄉村赤腳醫生。

小時候,每當張頌文遇到困難想要逃避時,他的母親就會告訴他:

“文仔,一切都會有辦法,只要你清楚你的目的,就一定能找到。”

也許是受母親的影響,張頌文後來才會成為一個信念感極強的人。

張頌文

在他13歲那年,母親被診斷為肝癌晚期,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陷入了悲傷。

為了不讓張頌文過度擔憂,母親對他說了一個美麗的謊言。

有一天,在去南華寺散心的途中,母親指著一汪泉水說:

“這是神泉,能治好我的病。”

母子倆還用瓶子裝了許多泉水帶回了家。對此,年幼的張頌文將信將疑。

為了緩解母親的病痛,他每天一放學就會幫母親按摩,四處去藥局買草藥。

但被肝腹水折磨得無比痛苦的母親,還是沒能撐過那年冬天。

他曾說:

「我一聽到別人提起媽媽就會止不住痛哭,沒有在來得及的時光裡讓她得到足夠的安慰。」

他也說:「為什麼老提少年時很開心,應該就是自己的媽媽還在吧…」

張頌文

張頌文

後來張頌文中專畢業,為了生計流轉於不同崗位,做過印刷工、幹過服務生、最後當了導遊。

每次去到南華寺,他都會虔誠地對遊客說:

“寺廟的後山,有一眼泉水,這個泉水可以治病,洗一下眼睛,一生都能看懂人。”

不知道的遊客,看著他真誠的眼睛,信以為真。

其實這段話並不是指定的講解詞,只是張頌文每次到那個地方,都會想起母親。

母親教會了他善良樂觀,給他的是生命的教育。

導遊時期的張頌文,是出類拔萃的。

當時一般員工一個月的薪水是500元左右,而張頌文已經做到了月薪2萬元。

那年他23歲,不停地重複去過的國家和城市,好像已經步入了老幹部的生活模式。

用張頌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日子過得很沉悶。

張頌文

有一天公司招了一批日文翻譯和導遊,新來的女孩請教他問題,閒聊間小女孩問:

「頌文哥,你的夢想是做旅遊嗎?」

張頌文被問住了。

一個人到了二十多歲,就沒有太多勇氣聊夢想了。

張頌文說自己沒有夢想,一個人閒著的時候就喜歡看電影。

“哪裡的電影我都看,南斯拉夫、北朝鮮、美國、蘇聯…看電影能讓人安靜下來,覺得充實。”

女孩說,那這就是你的夢想。

那一刻,張頌文像是觸電一樣,忽然間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他連後路都沒有給自己留,沒有問家人也沒有問朋友,當天就辭了職。

「我要去北京讀書,我想當導演。」

張頌文

1999年,滿懷壯志的張頌文,來到了北京。

誰知,剛到北京就被潑了一盆涼水。

導演系的老師說,今年和明年都不招生。

老師看他一臉沮喪,就問他很想當導演嗎?

張頌文思考了一下,認真地說:

「我不知道我想做什麼,但我想拍電影。」

有句話叫導表不分家,老師就建議他先去學表演,以後還可以改行。

張頌文聽從了老師的建議,決定報考北京電影學院的表演進修班。

張頌文

他從小在廣東長大,普通話很差。

為了糾正口音就把小石子含在舌頭上,晚上到沒人的操場大聲念報紙。

苦學大半年後,他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北電錶演系高職班,也擔任了班級班長職位。

這一年他24歲。

24歲,別人早已畢業,他才剛出發,外形不夠突出,專業課只能演同學父親。

但是,他並沒有自暴自棄。

異常努力的他,求學期間擔任了院學生會主席一職;畢業時,因為在校期間的優秀表現被留校任教,成為了表演研究所的一名表演老師。

但是,他還是想挑戰一下演戲。

根據張頌文回憶,上學期間每天都會有劇組去自己班裡,但從來沒有選中過自己。

因為形象問題自己的短板。

有位副導演曾經如此評價他:“你不適合當演員,像個侏儒。”

張頌文

這話挺打擊人,但張頌文不相信,也不認。但現實生活不是爽劇,不是不認就能夠成功。

畢業後,等待張頌文的是更大的打擊和諮詢。

第一年,面試280家劇組無果;

第二年,面試360家劇組無果;

第三年,面試接近200家劇組還是無果…

三年內足足840個劇組的拒絕,讓他感受現實的殘酷。

張頌文

在校任教期間,張頌文的收入很低,房子租的是北京郊區。

在那個沒有鍋爐取暖的冬天,他用廢棄的紙箱套住頭,把枕頭塞進去,再在紙箱上戳幾個洞用來換氣。

他也不敢吃好的,常常等到傍晚去買點已經蔫了的菜,因為那樣會便宜很多。

但是,相較於之前做導遊的高薪,他從來沒後悔過,也沒想過放棄。

為了生存,他想到了曲線救國。

2008年,張頌文離開北電,拿出自己的積蓄,成立了“張頌文國際表演工作室”,專心帶起了學生。

讓人覺得好笑的是,他教出的學生如雨後春筍一般在演藝圈站穩腳跟,但他自己沒有任何能拿得出手的作品。

“我作品很少,教學生的時候總是會感到自卑。”

張頌文

也是在最冷的那一年,張頌文結識了經紀人趙玉德。

他曾經擔任過許多著名影星的經紀人,因為欣賞張頌文在表演上的那股執著和韌性,特意從香港搬到了北京。

是趙玉德讓張頌文意識到,原來人和人之間,是可以抱團取暖的。

趙玉德從不逼迫張頌文接自己不喜歡的戲。

有一天,趙玉德說:

「頌文,能不能積極一點,其實你有機會的,很多人欣賞你。

你總是看到人家的劇本說,那個戲不行,不拍,但後來人家拍出來也很合理。是不是有些不行的東西,可以在現場努力把它變好? 」

張頌文一副無所謂的態度:

「如果讓我接爛戲,不如凍死算了。」

如果他能為了錢折腰,也不至於冬天連買鍋爐的錢都沒有。

趙玉德無奈了,就說那你能不能為我努努力,我已經交不起房租了。

張頌文這才猛然發現,老友已經身陷窘境很久了。

那一年,張頌文彎下了腰。

拍戲過程中,被婁燁導演發掘。

陸陸續續地,兩人合作了電影《花》《風中有朵雨做的雲》《蘭心大劇院》等電影。

在電影《風中有朵雨做的雲》中,張頌文為了更好塑造角色,刻意增肥30公斤、拉高髮際線,極為傳神地刻畫出了一個中年官員的姿態。

婁燁導演如此評價張頌文:

「不管多麼難演的角色,他都會認真揣摩。

所以我想如果跟他合作,他應該會對角色負責。 」

可還是來不及了。

2016年9月11日,趙玉德突發心梗,在張頌文的家中離開人世。

張頌文

他無法釋懷,整整兩年沒有拍戲。

一日,張頌文陷入了回憶裡:

先前在拍《西小河的夏天》時,他曾和趙玉德提前到了拍攝地紹興。

他們在西小河邊散步,請路人幫他們拍了一張合照,他的手搭在趙玉德肩膀上。

兩年後他故地重遊,回到原地,請路人拍了同樣角度的照片。

他依然在空氣中擺出了搭肩的姿勢,就像趙玉德還在一樣。

這個動作,讓人想到了狂飆大結局裡高啟強拿著空紙杯敬安欣的那一場戲。

物是人非。

張頌文

後來,張頌文接了電視劇《隱密的角落》。

裡面有一場吃餛飩的戲,成了劇中討論度最高的片段之一。

張頌文

為了扮演一個失去女兒的中年人,張頌文把自己餓了三天。

有人說:吞下那碗餛飩的,是失去女兒的朱永平,也是年輕時失去母親的張頌文。

張頌文

直到今年《狂飆》大火,張頌文才算真正被大眾熟知。

有人問他去年年收入多少,他笑了笑說:

「扣完稅也還不過百,下次我要試試報價200萬。」

張頌文

火了後,他的日子過得跟之前也沒有什麼不同,拍完戲就回自己在京郊的小屋。

有人問他是不是買不起北京的房子,他認真地說:

“早就能買得起了,我只是很喜歡在京郊農村租住的房子。”

他是個真正熱愛生活的人。

張頌文

張頌文

最具煙火氣的街角、小店、菜場…

連賣菜的商販和賣花的花農都是他的老熟人。

張頌文

今年元宵節,他在微博記錄生活:

“本來想去看龍燈,結果看見了煙火。”

張頌文

有網友幽默地問:沒人認出強哥嗎?

張頌文一本正經回答:“大家出門看元宵燈會,誰會在乎身邊經過的人,沒問題的。”

張頌文

從無人問津到演技天花板,張頌文花了整整20年。

有人問他曾經拍過爛戲嗎,他的回答是當然。

「我當然拍過爛戲,開拍前覺得很好,拍的過程也覺得很好,播出來是個爛戲,我能怎麼辦,它不由我決定。

我從來不懷疑觀眾,演員千萬別覺得自己了不起,觀眾才了不起,觀眾有權利評判任何一部電影,輪不到學電影的人教觀眾看電影,電影拍來就是給觀眾看的。 」

看張頌文的文字,好像能聽到聲音。

那些帶著畫面和靈魂的文字,輕易地就能戳中人內心最柔軟的部分。

原來泰戈爾詩裡的人是真的存在的。

雖歷經苦難卻仍保留著骨子裡的感性與真誠,他無時無刻不在觀察著生活,感受生活,他是在用心演戲。

張頌文

寫到最後,想到張頌文曾在某個節目上教導年輕演員:

“要跟這個社會在一起,建議去坐坐公車,看看中國大多數老百姓是如何生活的。”

但許多人忽略了當中最重要的那句話。張頌文也補充道:

「要容許很多人進入我的體內,侵蝕我的心,這其實是一件殘酷的事。」

但一直以來,他就是這麼要求自己的。

流量時代,我很慶幸在他身上看到了演員的風骨和信念。

謝謝你,演員張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