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民國總理熊希齡簡介(熊希齡一生中的三個女人)

2022-11-12熊希齡

熊希齡

熊希齡

熊希齡,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社會運動家、實業家,也是一位傑出的愛國主義者。他一生娶了三位夫人,這三個女人對他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熊希齡的原配夫人廖氏,系貴州鎮遠人,與熊希齡成婚後夫妻很恩愛,但不久便因患肺病,醫治無效,於1895年病故。所生一女寶貞也隨之夭折。

熊希齡

熊希齡與朱其慧、女兒

湖南常德知府朱其懿是熊希齡的老師,見其新婚喪妻,頗為同情。朱知府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妹妹朱其慧,與熊希齡是同學。朱其慧擅長詩詞歌賦,非一般人所及,遂有意將其妹許配給他。徵得妹妹的同意後,朱知府想出一個點子,決定擬聯徵對選郎,上聯曰:“養數盤花,操春秋消息。”

徵婚聯用紅紙貼出,學校的男生震動不已。熊希齡一心只想讀書,見了此徵聯的情景,無心插柳,隨手寫出下聯:“鑿一池水,窺天地盈虛。”

朱知府見罷拍案叫絕,果如他想像有此奇才。當晚將妹妹叫到書房,問她意如何?朱其慧不好意思地低下頭,說:“此人才華出眾,前途無量。”

婚前的一個月夜,熊希齡帶著朱其慧到沅溪畔漫步,對她說:「我本不敢高攀,卻柳已成蔭,只怕賢妹失望。」朱其慧馬上答道:「仁兄之才,小妹早已心中有數,願與君同嘗甘苦,就像這溪水永不回頭。

熊希齡得此佳偶,學習更加用功,隔年中舉,到京城會試,成為清末少有的進士,受到重用。熊希齡與朱其慧,感情甚佳,相敬如賓。誰知,她為熊希齡生下三胎之後,一病倒床,1931年因腦溢血而逝世,年僅55歲。熊希齡失去愛妻,悲痛萬分。他蓄長須,持手杖,鰾居多年,不再續弦,一心辦慈幼事業。

孤獨的生活使熊希齡深感無內助之不便,特別是忙於慈善事業身體漸弱,不斷生病。為使香山慈幼院的事業繼續發展下去,在朋友的勸說下,才女毛彥文走進了他的生活。

熊希齡

熊希齡與毛彥文

毛彥文,浙江江山縣人。畢業於杭州女子師範學校工作坊。因品學兼優,長得漂亮,有「女師校花」之稱。 1920年,毛彥文考入北京高等女子師範學院,後在美國密西根大學畢業,回國後歷任復旦大學、暨南大學教授。熊希齡對毛彥文一見鍾情,立即向毛彥文求婚。當時33歲的毛彥文接受了66歲的熊希齡的熱烈追求,毅然嫁給她一直稱作「伯父」的前國務總理。 1935年在上海結成伉儷。

兩人的年齡反差,為媒體提供了足夠的噱頭,參加婚禮的有五百人之多,上海名流,濟濟一堂,包括章士鑷、梅蘭芳、杜月笙等各界名流。熊希齡自己在與毛彥文成婚之夕,也寫有一首自題墨荷的《蓮湖傾影圖》詞,其詞曰:「綠衣搖曳,碧波中,不受些兒塵垢。玉立亭亭搖白羽,同佔人間未有。後鉛腮,天然生就佳偶。花下,朝朝暮暮相守。

1937年12月,上海、南京相繼失守淪陷,熊希齡夫婦輾轉抵達香港時,熊希齡突發腦溢血,25日,這位風雲人物病逝於香港。毛彥文一時肝腸欲斷。國民政府為他舉行了國葬儀式,對他輝煌的一生作了高度評價。毛澤東曾評價他:“一個人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會忘記他的,熊希齡是做過許多好事的。”

熊希齡過世後,毛彥文一直未嫁。此後,她繼承熊希齡事業,在戰爭動亂年代四處奔走,艱難維持香山慈幼院運作。她對熊希齡的感情,沒有因為他的離去而消逝。毛彥文也含淚撰寫了《熊秉三先生遺像遺墨事略》,詳細介紹了熊希齡的一生。 1949年到台灣,1950年赴美國,在加州大學和華盛頓大學任教,1959年返台定居,1999年去世。

作者:徐廷華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