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劉流用一句「一過山海關就找趙本山」來概括他的地位。
都說香港有向華強,北京有王朔,而到了東北三省解決不了的問題自然是找趙本山。
稱霸春晚舞台幾十載,成為春晚專屬「釘子戶」。
當初想退出幕後的趙本山被國民的喜愛重新推上舞台,
憑藉著這樣的愛,他不僅成為娛樂圈中第一個擁有「過億」私人飛機的擁有者。
坐擁著自己百億的身價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北王,就連他推出的小瀋陽在巔峰時期一年都能淨賺2.3億。
從當初的貧困農民草根,到如今隻手遮天的東北王,趙本山是如何一步步打造自己的「本山帝國」的。
1957年趙本山出生在遼寧省最普通的農村中,是千萬農民一員。
不幸的是在5歲的時候,趙本山的母親就已經病逝。
沒有了女人的照顧,趙本山父親為了活命把他寄養給了他的盲人二叔。
雖然二叔沒有娶妻生子,但是憑藉著自己的一身技藝還是能討口飯吃的。
為了補貼家用,趙本山也只能逼迫自己學習這些民間技藝,拉二胡,裝瞎子,扮女裝,這些趙本山都不在話下。
那時的他常常因為不能飽腹餓的骨瘦如柴,一米七五的個子弓著腰感覺像根蚱蜢。
吃不起飯的趙本山也是靠著農村父老鄉親們的百家飯一口口餵大的。
其中最屬趙本山的干媽盡職盡責,即使有六個孩子,但等到趙本山餓的實在不行去討飯的時候,還是會慷慨的分出一部分。
憑藉著百家飯,趙本山終於是存活到夠自己賺錢。
一開始的他還只是跑些活動,一場不到兩塊錢,後來在他扮演的《摔三弦》當中。
趙本山飾演一位會拉二胡的瞎子一炮而紅,二十五歲的他也被稱作是“東北第一瞎”
這才讓趙本山的事業好轉,終於不用再過之前靠混飯來果腹的日子了。
本以為這已經是自己的極限,趙本山憑藉著身上的三大絕活(裝瞎,扮醜,反串)在東北變得小有名氣。
這樣的他被當時在「京圈」已經混出名堂的薑昆發現,邀請他第一次登上春晚的舞台。
1990年,長相憨厚質樸的趙本山一登上春晚的舞台,渾身破布衫的打扮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人。
膽怯的表情,不敢多說的言語,直爽的性子,趙本山一下子便把春晚對農民的空缺補齊。
而他登上春晚的效果也更讓人影響深刻,成為許多人喜歡的一角。
從這開始,趙本山和春晚便結下了不解之緣,他也真正的開始了自己的事業策劃。
而帶著第一桶金回家的趙本山並不是先把錢帶給陪著自己十二年的糟糠之妻,
兩人漸行漸遠,早就沒有了共同語言,趙本山把嘴上終於說不出口的話還是履行了。
或許這就是他「功名一世」最大的污點。
其實早在趙本山剛成年的時候,二叔就為他找了相守一生的人。
隔壁村又黑又壯的女子,一看就是顧家幹農事的一把好手。
二叔便把積蓄都用來替他娶妻生子,兩人很快便有了第一個女兒。
隨著孩子的出生,趙本山事業也開始迎來了好轉,一點點的東北地區混出了名氣。
後來有了兒子之後,可惜的是孩子有先天性疾病,生來便是個殘疾。
趙本山必須得花錢供養兒子,賺來的錢大部分也填補到了醫藥費上。
可後面趙本山發展的越來越快,和妻子無論是思想還是路途早就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趙本山也明顯的感覺和自己的貌合神離,二人的感情也在這段時間慢慢的消耗殆盡。
等到趙本山登上春晚的第一年,1991年,他還是回去跟妻子張了這個嘴,那時的女兒也才只有十二歲。
看到自己的丈夫下定決心,妻子便不再想著強留,趙本山決定淨身出戶。
把自己賺來的一輛轎車,一間三房一廳的房子,和一間商品房再加上所有的積蓄。
全部都移交給了妻子,並且一次性付清了孩子們的贍養費。
這樣的日子交接完成之後,趙本山第二便便迎娶了比自己小八歲的馬麗娟。
馬麗娟跟趙本山一樣,同是小品演員,出生在內蒙的馬麗娟是從小培養大的藝術家。
所以趙本山心裡更是明白這些。
兩人結婚不久後,兒子便夭折,停留在了十二歲最美好的年華。
而趙本山的私生活便從這開始結束,再也沒有阻擋他發展的阻力,在春晚的舞台上大家都以為他的發妻就是身旁的馬麗娟。
從這個時候開始,趙本山便專注打造自己的本山帝國,他也真正開始了「隻手遮天」的日子。
一開始登上春晚舞台的趙本山孤立無援,一直礙於沒有找到合適的搭檔苦惱。
直到高秀敏和範偉的出現,讓鐵三角正式集結完成,成為了不可多得春晚笑話。
三個人的配合當中,趙本山往往是紅花的地位,而高秀敏則是綠葉襯托著紅花。
烘托到位後,範偉這樣的「肉瘤」一出現,便把喜劇效果拉滿,讓許多人喜歡的合不攏嘴。
可喜劇在表面上是逗大家開心,替大家圖一樂。
但背後的壓力和頂著的事情卻是人們難以想像的艱辛。
其中就不得不提到讓人印象深刻的《賣拐》。
這部題材是由趙本山提出,號召讓大家謹慎電話詐騙等新新騙局,為大家普及法律知識等一部作品。
而在這背後,是趙本山,高秀敏,範偉三人日以繼夜的努力和討論得來的結果。
但就算是做好了萬無一失的準備,等到真正上台的時候,一切卻又不受人為的控制。
一上台,範偉就把經典台詞說錯,剛好弄巧成拙成為了一個笑點。
但當時的範偉可是汗流浹背,後怕的打哆嗦。
這及其考驗演員的零時反應能力,範偉不敢有一絲懈怠,接著和趙本山便對視。
眼瞼搭檔出錯,趙本山巧妙的語氣化險為夷,這讓許多觀眾哈哈大笑,以為是早就設計好的地方。
可沒反應過來的範偉把後面「非常六加一」說成了「非常六加七」成為了一大笑點。
這場結束之後,範偉表示自己不會在出演,太考驗了。
但真正讓鐵三角結束的是2005年,高秀敏的意外離世。
在三個人最後一次搭檔合作過之後,高秀敏在家中不幸因為突發心臟病離世。
這成為小品界的一大遺憾,而趙本山先前因為等等的恩怨和高秀敏已經鬧到分道揚鑣的地步。
如今老搭檔先後的離去,趙本山只能另尋佳人。
這也真正的到來了和宋丹丹稱霸春晚舞台,「白雲,黑土」更是兩個人的經典之作。
但即使是經典之作,背後的故事更是無法令人小覷。
1999年,宋丹丹和自己的老搭檔黃宏早就成為了千萬矚目的一對老搭檔,兩個人的做品層出不窮。
但春晚導演希望兩人再次攜手合作的時候,卻在排練不到十天的時候,這對默契的搭檔宣布分手。
這讓一代小品女皇就這樣單著不上,恐怕不是小事。
觀眾對宋丹丹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最後頂不住壓力的宋丹丹只能找到已經紅遍的趙本山來救場。
沒想到趙本山答應了,一個北京人藝的專業演員和土生土長的農民碰撞出了不一樣的火花。
兩個人先是合作了《昨天,今天,明天》讓人連連拍手叫好,不愧是兩位頂級演員的作品。
後來《火炬手》更是把兩人送上黃金搭檔的寶座。
從此之後,兩人合作的呼聲漸漸超越了鐵三角,成為了一代的回憶。
而這其中不隻隻有表面的光鮮亮麗,背後的曲折更是值得學習。
人無完人,趙本山並不能把所有的作品都按照彩排一樣完成的很完美。
在2006年出完的舞台上,一部《說事兒》更被評做是當年最佳作品。
但背後的艱辛卻讓人歷歷在目,當時害怕出錯的趙本山與宋丹丹在合作多次之後還是要每天排練六次來確保。
但往往是忙中出錯,宋丹丹帶著趙本山上台的時候,最重要的包包沒有拿。
當時趙本山一邊扒拉著盒飯一邊指著包包的方向。
當時導演組所有人都替他們捏了把冷汗,裡面的道具數不勝數,不拿來後面的劇情根本沒辦法演。
最後在關鍵時刻,趙本山跟宋丹丹眼神示意自己要下去拿包包。
最後完美救場,不知道的人可能以為趙本山只是下台丟了個盒飯,只要他們不說便沒有人能知道。
即使最後完美收場,但是下台後的趙本山還是頂不住最後的心理壓力痛哭了起來。
是的,這樣臨時的各種情況都擺在直播的十數十億觀眾面前,是令人難以承受的。
趙本山似乎意識到了,小品並不是唯一出路,他開始專心的打造自己的商業帝國,本山傳媒。
2002年開始,趙本山帶著《劉老根》出現在大眾的視野當中,從此打開了鄉村愛情電視劇的套路。
後來《鄉村愛情》系列更是帶火了趙家班一眾弟子。
這些年間,趙本山透過自己的影響力捧紅了一批又一批的新人。
例如2009年,趙本山希望小瀋陽繼承自己在春晚的地位,大力的捧紅。
專門打造了屬於他的小品《不差錢》,效果確實讓人欽佩,小瀋陽憑藉自己唱歌的高音和小品的才華吸引了大批粉絲。
成為了當年最紅的明星,風頭甚至勝過了趙本山。
那一年,光是商演代言,小瀋陽就賺了2.3個億。
後來趙本山還捧紅了丫蛋,王小利,宋小寶等等一眾草根演員。
半個小品圈都是本山傳媒的天下,喜劇電影,春晚小品,東北舞台處處都能看見趙家班的身影。
趙本山在東北變成了「神」一般的存在。
成名之後再回到家鄉,他從來都不含糊,總是帶著大包的東西回去。
村裡有人指著趙本山的大金鍊子說到:“你這東西真好看。”
他二話不說變摘下來送給了這個人,不是趙本山傻而是他知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更是對自己的乾媽每年都給一筆不小的費用。
他得到的支持度越高,人氣就自然越紅火多了起來。
就像在東北娛樂圈有任何事找趙本山就能擺平。
2000年劉德華被邀請到東北演出,卻被當地的「地頭蛇」欺負,不給結帳演出費。
無奈的劉德華只能找到向華強,希望他出面解決。
可是離的畢竟太遠,向華強的面子「地頭蛇」並不想給他。
最後只能透過任達華找到了趙本山,這件事情才得以平息。
趙本山也絲毫直言不諱的說到,自己在東北吃飯從來沒結過帳,許多喜歡他的人都在他的背後強著買單。
這件事情過後,趙本山再次出現便開始低調了起來。
不低調的反而是他的孩子們,和馬麗娟生下的女兒球球更是讓人羨慕。
透過自己父親的名利輕輕鬆松收穫百萬粉絲,靠著父親打榜應援,球球也成為了娛樂圈的一部分。
曾經有人問球球娶她需要多少聘金,他直言不諱到:“不需要聘金,因為沒人富過我家。”
這樣的底氣確實是趙本山拼搏了大半輩子換來的。
從2013年之後,趙本山正式宣布退出春晚舞台,而是轉為幕後。
幕後的他依舊發光發亮,例如沈騰馬麗的《扶不扶》,是開心麻花帶來作品的天花板。
背後少不了趙本山的指導,全程跟在他們的身後彩排。
這也讓這部作品成為了當年最具看點的一部小品,後來還接連執導過蔡明,大鵬的小品,同樣也有不錯的反響。
如今的趙本山已經65歲,現在也逐漸的退出了大眾的視野當中,除了極少的在女兒直播間能知道他的近況。
2021年他退出自己一手打造的「遼寧民間藝術團」有限公司,真正的開始自己的養老的生活。
即使現在的他不在出現,但他留下的優秀作品和神話還在被人們常常提起,一個草根最勵志的故事也不過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