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簡介(貝多芬生平簡介)

2022-08-03貝多芬

貝多芬

一、出生背景

Ludwig van Beethoven,德國作曲家和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

1770年12月16日生於德國波昂一個貧窮的家庭,父親是當地普通的宮廷唱詩班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宮廷大廚師的女兒。

二、學習經歷

經過父親嚴格訓練,貝多芬從小就展現出音樂上的才華。他4歲時就會彈奏羽管鍵琴,8歲開始登台演出,10歲時拜師於普魯士最著名的音樂教育家聶費,11歲時發表了第一首作品《鋼琴變奏曲》。

12歲時經聶費推薦,貝多芬到瓦爾特斯坦伯爵的宮廷樂隊充任管風琴師助手。因為這些在音樂上的傑出表現,世人賦予他音樂神童的美譽。

貝多芬在1787年到達維也納後,開始跟隨莫札特和海頓等人學習作曲,莫札特聽過他的演奏之後,就預言有朝一日貝多芬將震動全世界。

三、創作經歷

但在貝多芬光鮮亮麗的音樂道路上,他常常遭到父親的打罵,並且在五歲時患上中耳炎。

貝多芬三十歲時才開始寫第一首交響曲,從1796年開始他便已感到聽覺日漸衰弱,但是他對藝術和生活的摯愛戰勝了他個人的病痛和絕望,不幸的苦難生活反而變成了他的創作動力與泉源。

四、主要作品

貝多芬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大眾耳熟能詳的有交響樂《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田園交響曲》、《歡樂頌》,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暴風雨》、《熱情》、《幻想》、《致愛麗絲》,弦樂四重奏《大賦格》等。

1819年開始在他耳朵失聰和健康情況逐漸惡化,以及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況下,他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完成了他的最後一部交響曲作品《d小調第九合唱交響曲》(歡樂頌),這部作品總結了他光輝的史詩般的一生,並展現了人類的美好願望。

五、人物評價

1826年12月貝多芬因重感冒導致肺水腫,於1827年3月26日去世。

貝多芬在音樂史上的地位是突出的,他不僅是古典主義風格的集大成者,同時又是浪漫主義風格的開創者。

身為音樂大師,貝多芬對藝術歌曲同樣予以相當程度的關注,他是德國藝術歌曲創作的先驅,畢生作有鋼琴伴奏的藝術歌曲六十多首,在藝術歌曲的領域裡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他對於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及其深遠的影響,因此他被尊稱為“樂聖”,在世界交響音樂界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