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簡介資料(梵谷,藝術聖徒、繪畫巨匠和瘋子的複合體)

2023-01-10梵谷

梵谷,一個把繪畫締造成色彩與光影交響樂的藝術聖徒

文·段宏剛

當我們在藝術館欣賞《向日葵》、《星空》、《麥田》等油畫,在其作品光怪陸離的色彩世界和光影世界裡流連忘返的時候,殊不知,一個由於精神失常的“瘋子”,早在N多年前夏天的某個黃昏,在巴黎附近的小城奧維爾鎮畫畫時,他懷疑自己的身體裡闖入了一隻聒噪的烏鴉,讓他心煩意亂,痛苦不堪,於是,他向自己腹部開了一槍。

「砰」的一聲,他的痛苦有所減輕,他彷彿看見死神緊緊地掐住自己的咽喉,看見自己的身體緩緩收縮下去。他微笑著終於明白,在經歷了無止盡的苦痛後,他即將告別拖累自己的身體。

梵谷

梵谷《收貨》

他只活了37歲,是從27歲才開始真正畫畫的。十年能否磨一劍?然而,對於一個藝術天才來說,10年就夠了,他完全能把自己磨礪成藝術大師。

他就是文森威廉梵谷。一個瘋子。一個藝術聖徒。一個流浪漢一樣的畫家。一個承接古典油畫與現代油畫的紐帶。一個把自己名字錒刻在世界美術史上的藝術巨匠。

他把自己的生命長度斬斷在1890年7月27日這一天。

梵谷

梵谷《三朵向日葵》

作為「後印象派」大師之一,梵谷(1853年-1890年)出生在荷蘭南布拉邦特省小城津德爾特一個小牧師家庭,家庭狀況一般。 11歲那年,父親生日即到,梵谷為了給父親祝賀生日,他信手塗鴉,畫了一幅風景畫送給父親,父親非常滿意,由此,他與繪畫結下不解之緣。

對窮人的孩子來說,走藝術之路並不容易。梵谷因為是老大,有幾個兄弟姊妹需要照顧,因此,他必須一邊工作一邊抽空畫畫,沒有條件像其它畫家那樣有人供養。

梵谷

梵谷《十二朵向日葵》

此後的日子,正是艱辛的生活鑄造了他的堅韌性格,使他變成了一個純粹為精神而活著的人。為了畫畫,他依靠頑強意志,克服許多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最後讓藝術之花長成了豐碩果實。

縱觀梵高的一生,可以發現,他的性格是那麼複雜。木訥,內向、老實,善良,執著……他有封閉症,喜歡獨處,卻極富同情心,是一位純粹的理想主義者,只要有空,就只知道悶頭畫畫,只知道用繪畫表達內心真情實感,卻對賣畫和經營一竅不通。

梵谷

梵谷《白果園》

因此,他一生都是在窮困潦倒中度過的,常常連飯都吃不起,以至於營養不良而面黃肌瘦,常常在畫畫中由於體力不支而暈倒。他一生只賣出去一幅畫,收到40英鎊,還是他弟弟提奧為了鼓勵哥哥畫畫的信心,拖關係為他賣的。

在1880年決定走上職業畫家道路之前,梵谷曾做過一段時間牧師,供職在家鄉附近的一座小教堂。當時每月僅有5法郎薪水,僅夠維持自己的生活。然而,當梵谷看到那些來教堂祈禱的人裡邊,有比他還可憐的人時,他千方百計從自己5法郎薪水裡省下錢,給他們買食物,甚至還送一些人去醫院看病,自己給墊上醫療費。

梵谷

梵谷·自畫像

他省錢的唯一方式,就是糟蹋自己,每天只吃一頓飯,把省下的兩餐錢攢起來,到時候贈予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他從27歲開始走上繪畫之路,完全是為了遵從內心的召喚。比起生活的艱辛,他感到唯有繪畫才可以讓他漂泊不定的靈魂安定下來。失去做牧師的經濟來源後,他只能長期依靠弟弟提奧或父親的接濟,才可以買起畫畫用的油彩、畫布、畫筆等必備東西。

梵谷

梵谷《吃土豆的人》

畫畫沒錢僱用模特,他只能花較少費用,僱用普通妓女當模特。為了拜訪名家或觀看畫展,他沒錢坐車,只好依靠步行。有一次,他像瘋子一樣,從荷蘭步行到比利時,再步行到法國,疲勞和飢餓把他折磨得兩眼發黑,幾乎奄奄一息,依靠好心人施捨的幾塊乾麵包,他才活了一命。他這種為藝術奮不顧身的執著精神,注定他將來會成為藝術領空中最明亮的一顆星。

梵谷一生以創作風景畫為主,欣賞他的畫,能強烈地感受到畫面中那種絢爛的色彩,流動奔放的筆觸,熾熱飽滿的情感,博愛崇高的情懷,以及大地般的敦厚溫良。這些風格特徵,足以讓他躋身到開宗立派的大師行列。

梵谷

梵谷《星空》

當油畫發展到19世紀中後期的印象派時,筆觸發展得已經相當成熟,其作用甚至超過了造型和色彩。尤其在後印象派時,筆觸變成提升油畫格調的最重要手段。

從梵谷的《向日葵》系列作品,《麥田》系列作品,以及名作《星空》中,就完全能感受到筆觸的意義與作用。他是一位把色彩語言發揮到極致的人,他讓色彩與筆觸組合成了一曲激昂的交響樂。

梵谷

梵谷《田野中的麥堆》

梵谷畫時,總是喜歡使用金色和橘色,在色彩中融入粗獷的波浪形線條,使畫面透露出烈焰般的情感,如同即將噴發的火山。他大量使用油彩在畫布上堆砌出細小的、凹凸不平的畫面,如同浮雕一樣具有質感,形成了蜿蜒曲折的,流線型的筆觸痕跡。而這些色彩和筆觸卻又是那麼和諧地匹配在嚴謹的造型中,讓觀者不得不佩服他的高超才情和表現慾望。

用情感畫畫,在畫面中傳達感性思考,把生命中固有的感情,精神,思想所經歷的波動和震盪進行具象化處理,讓抽象情感和具象描繪無縫對接,一直是梵高探索的重點。

梵谷

梵谷《花園花開》

色彩之於畫面,雖有豐富的情感寓意,但並不是誰都能玩好色彩,它是一把雙面刃。色彩的搭配對作品的畫面構圖,以及對作品的風格,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若無法把色彩搭配協調,畫面會產生無法直視的髒亂差的局面。

搭配色彩的最終目的,是讓各種色彩跟畫面意境統一起來,讓觀者看起來不紮眼,沒有那種強烈的跳躍感。

梵谷

梵谷《嬰兒盧蘭》

為了表現畫面的飽滿情感,梵谷常以大塊面的純色來渲染畫面,色彩體積大,色調單一,質感豐厚,具有強烈的視覺效果。同時,他吸收了東方繪畫的一些技法和思想,如,簡化造型,增加線條的密度和力度,來「中和」畫面,最終促成了整體上的統一,使觀者看著既有衝擊力又有整體美。這是前所未有的一種畫法,開啟了一個油畫新紀元。

梵谷

梵谷《萊斯附近的海景》

同為後印象派的塞尚被稱作“現代油畫之父”,其實,筆者覺得,梵谷更應該享有這個稱謂。論色彩的絢麗,情感的熾熱,筆觸的奔放程度和寫意性的突出,塞尚比不過梵高。梵谷的風格直接促成了野獸派,象徵主義,表現主義,抽象派,立體派的誕生。連馬蒂斯和畢卡索兩位大師也從梵谷那裡吸收了不少養分。

今天,我們再重新審視梵谷,看到他的作品常常能在藝術品市場拍出天價時,他一生走過的路,構建的繪畫形態,奠定的藝術地位,就為我們證明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