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孝通簡介個人檔案(2005年費孝通過世,留下最後遺言:「把我的骨灰分成兩份!」)

2023-01-13費孝通

2005年,官至副國級的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在北京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享年94歲。臨終前費老留下遺言:把自己的骨灰一分為二,分別陪伴自己的兩任妻子。

1910年費孝通生於江蘇吳江縣的知識分子家庭,1928年考上東吳大學,夢想自己能成為救死扶傷的醫生。 1930年受到恩師吳文藻的進步思想影響,轉入燕京大學社會系,拿到學士學位後,由於費孝通立志紮根鄉土、志在富民,所以他放棄了留學機會,到社會底層參加鄉村建設工作。

費孝通

振華女子中學,費孝通遇見那個一生都求而不得的人,心中的白月光–楊綵。

1923年,費孝通由於身體不好,父母怕他去別的學校被男同學欺負,於是把費孝通送去振華女子中學讀書,在這裡,費孝通遇見了這輩子的初戀,一生都沒邁不過去的情劫。

費孝通作為振華女子中學唯一的男生,週邊都是女同學這時候楊綹出現了,她主動跟費孝通接近,成為了朋友。在心底費孝通是一直默默喜歡楊綾的,由於年紀小沒有勇氣表明,兩人只是維繫朋友關係。

就這樣,這份懵懂的愛戀陪伴著費孝通整個國中生涯,即使偶爾被楊綹作弄,但內心也是甜蜜的,只要能吸引楊綛的注意,費孝通認為自己的暗戀就成功了一半。

費孝通

1928年,費孝通考入東吳大學後,在這裡重逢了「青梅竹馬」的暗戀–楊綏,這時的楊綛17歲,由於飽讀詩書,是許多男同學眼裡的才女,有不少的追求者。雖然費孝通稱楊綛為自己的“小女友”,奈何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在遭到楊綛的多次拒絕後費孝通將重心放在了學業上,在受到當時進步思想的影響下棄醫從文,最後轉去燕京大學攻讀社會學。

然而楊絳在清華大學讀書時,遇到了她的真命天子–錢鐘書,兩人一見鍾情,這將費孝通的美夢擊得粉碎。他跑去找楊綛理論,認為自己更有資格當她的男朋友,但楊綾卻懶得理睬他。

落寞的費孝通只能退而求其次,表示希望和她繼續當朋友。但聰明如楊綛又怎能看不破費孝通的真實想法,於是果斷地表示:做朋友可以,但不可能是男女朋友關係,否則就只有絕交。

對費孝通決絕的楊綛,一如晚年在丈夫錢鐘書去世時,再次看透他心中所想,堅定地說:「我家的樓梯不好走,以後就不要知難而上了

費孝通雖然失望,也只能接受,後來兩人一直是很好的朋友,也常有往來。就這樣楊綛雖然是費孝通心中的白月光,卻敗給了緣分,自此楊綿也就成了費孝通這輩子求而不得的那個人!不過上帝也垂憐費孝通,讓他遇見了第一任妻子–王同惠。

費孝通的首任妻子,雖然志同道合,婚姻卻只存活了108天。

費孝通

在燕京大學社會學系的一次聚會上,因為社會學方面的學術問題,費孝通和王同惠兩個人的意見不合而爭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誰也說服不了誰。適逢那年聖誕,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費孝通精心挑選了一本人口問題的著作作為禮物送給了她,沒想到卻成了定情信物收穫了愛情。

兩個不打不相識的人,彼此越來越互相欣賞,也越走越近,在學術上互相督促進步,在生活上互相關心,兩人開始了戀愛。費孝通說自己和王同惠戀愛後,心情最平靜、工作最舒暢、生活最優越、學業最有勁!

最後為了方便一起去廣西進行社會調查,兩人一拍即合,在燕京大學的末明湖畔舉行了婚禮,而當時見證這場婚禮的是冰心的丈夫,費孝通在燕京大學的導師吳文藻。

新婚燕爾第四天,他們就踏上了前去廣西大瑤山收集數據的火車,誰知這一去便成了費孝通終身的遺憾。到達廣西大瑤山後,兩個人總是互相照顧,卻引起當地瑤人們的不滿,新婚夫妻在大瑤山來了段別樣的蜜月旅行,倒也甜蜜,沒過多久王同惠懷孕了。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1935年在一次上山調查的時候,兩人因為當地嚮導的提前離開而迷路了,找不到正確的方向前行。

經過艱難的跋涉險峻的山峰後,費孝通踩中了附近瑤族獵戶為捕捉野獸而設下的陷阱,意外地困住了,雙腿被木石壓住不能動彈,而王同惠為了救出身陷危險的丈夫,隻身前往尋人救夫的山路,而這一去就是天人永別。

費孝通

在原地等待救援的費孝通,一直等到天黑也沒看見老婆的身影出現,他隱隱地覺得不對勁,好在他得到了一個上山趕牛的瑤族婦女的幫助而得救了。

但妻子王同惠卻杳無音訊了,直到第七天,瑤族老鄉們在一處懸崖的山洞的激流中發現了她的屍體,原來王同惠獨自跑去尋找救援時,由於救夫心切,不小心踩空,失足掉下崖,溺水而亡。

當費孝通看到懷有身孕的妻子的屍體時痛不欲生,竟然想一頭撞死在大石上,被身邊的人及時制止了,然而當晚他又企圖吃藥自殺,想已死追隨妻子左右,可自殺行為均已失敗告終。一對璧人新婚才108天便天人永隔。

後來,當費孝通從悲痛中走出來後,為了表達對妻子無盡地思念和深沉的愛意,他堅定了做學問的決心,並決定帶著王同惠的理想繼續好好地活下去。後來費孝通以王同惠的名義撰寫了《花籃瑤社會組織》,這也是他送給妻子最好的禮物。

王同惠意外身亡的第二年,費孝通完成了《江村經濟》這本著作,並在卷首頁後面寫道:「1935年,我們考察瑤山時,她為人類獻出了生命。她莊嚴的犧牲使我別無選擇地永遠跟隨她。

這個新婚才08天就為了費孝通而獻出生命的女人,成了他這輩子愛別離的人!費孝通的情路雖然坎坷好在29歲時遇到了相守後半生的第二任妻子–孟吟。

55年相濡以沫、攜手共度後半生的–孟吟。

費孝通

1939年,費孝通從英國留學回來,在抗戰時期來到雲南大學任教,經他大哥費振東的介紹認識了孟吟。孟吟出生在農村,是個勇敢的愛國女青年,雖然她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卻有著中國婦女的單純、善良、勤奮。

孟吟的淳樸、善良深深吸引費孝通,沒多久兩人便在春城結婚了,從此開始了長達55年的患難與共、相濡以沫的夫妻生活。 1940年他們的女兒出生了,費孝通為了紀念為他喪生的亡妻,而給女兒取名“費宗惠”,孟吟並沒有因此而不滿,反倒覺得費孝通是個有情有義的男人。

孟吟的善解人意得到了費孝通更多的尊重,1946年,費孝通為愛妻孟吟出版了一本學術著作來紀念他們的7年艱苦歲月。

雖然出身農村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卻有著中國傳統女性的溫柔、賢惠、體貼,使完全處於兩個不同世界的人,共同幸福攜手度過了後半生,55年相敬如賓、相濡以沫。

費孝通

1994年,84歲的費孝通再次遭受失去摯愛的打擊,陪伴他55年的孟吟過世了。幾經悲歡離合的費孝通縱然傷懷,但也能坦然面對,因為他知道人生在世難免離別!

費孝通一生的愛情是幸福的,第一段婚姻雖然短暫,卻讓他思念了70年,終身不忘。第二段婚姻陪伴了他整個後半生,持續整整55年。

費孝通對兩任妻子都做到了生既同衾,死亦同穴的承諾,所以才有臨終的遺言:把自己的骨灰一分為二,分別陪伴自己的兩任妻子。正是世人常問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