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來自江蘇常州城的19歲男孩吳階平考入北京協和醫院。
1947年,吳階平被選送到美國芝加哥大學留學。他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兢兢業業,刻苦鑽研,決心不虛度每一天的光陰。天道酬勤,他在臨床上表現出的精湛醫術,讓其導師、諾貝爾獎得主哈金斯教授也嘆為觀止。在吳階平學成歸國前,他真誠地挽留這位才思敏捷的弟子,然而,讓他沒有料到的是,高級的試驗室、豐厚的科研經費、漂亮的別墅和誘人的職稱,統統都在吳階平面前暗然失色。他說:“謝謝教授的好意,但中國有句老話‘子不嫌母醜’,目前中國雖窮,但我熱愛我的祖國。”
吳階平先生工作照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吳階平切身地感受到,新中國,新氣象,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組織,所以,生活上更有信心,工作中更加努力。
1957年,因工作需要,吳階平走進了中南海,為中央領導同志提供醫療保健工作。在這段期間,他親眼目睹了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廢寢忘食的工作狀態。
上世紀60年代末,日理萬機的周總理積勞成疾。 1972年5月,經專家小組會診,確認總理罹患了膀胱癌。
身為醫療組的組長,吳階平和組員們一致認為,需要立即手術治療,而中央領導小組卻考慮到,周恩來年事已高,又有心臟病,主張用中醫保守治療。
1973年1月13日凌晨,吳階平剛準備休息,忽然聽到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吳階平一開門,醫療組成員方圻和卞志強兩人喘著粗氣異口同聲:「吳組長,總理今天早上出現肉眼可見的血尿。他沙啞著嗓子告訴兩人:“我們得立刻把情況反映上去。”
北京西山,暫住這裡的葉劍英聽了吳階平的簡單介紹後,就趕緊拿著裝有周恩來血尿的試管和化驗單,驅車去中南海向毛主席報告。
很快地中央批准了醫療組為周恩來手術治療的報告。這是吳階平第一次為總理鬥膽冒險,當透過膀胱鏡確診為癌腫塊出血時,吳階平小心翼翼地對病灶進行了電燒灼,從而緩解了周恩來的病情。
1975年入秋,周恩來總理的病日益加重,吳階平與各位專家都明白回天乏術,大家不分晝夜輪流守護在總理的床前,盡力去延長總理的壽命。
1976年1月,彌留之際,周恩來從昏迷中甦醒過來,他首先認出了吳階平,吃力地說:「我這裡沒有什麼事了,你們去照顧別的生病的同志吧,那裡更需要你們! 」
看著病床上被病魔折騰得骨瘦如柴的總理,此時還在關心和惦記著他人,吳階平心如刀絞,淚流如注。
1976年1月8日,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與世長辭。追悼會過後,鄧穎超對醫療組全體成員說:“你們該做的都做到了,我感謝你們!總理也感謝你們!”
每當有人問起周恩來病逝的情況時,吳階平的眼裡總是閃著淚花,整個身體會不由自主地在顫抖,“唉,沒能治好總理的病,我抱著終身!”
這樣的一句話,他也不知道自己曾經說過多少次了,只是覺得有了這句話,心裡會減少一點難受和愧疚感。
簡介:著名醫學科學家、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1年3月2日,於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