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22日,傅作義在《關於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上簽署。當天,北平傅作義所部25萬人依協議陸續撤出市區,接受解放軍的改編。不久,解放軍正式入城,北平和平解放了。北平能和平解放,是無數人努力的結果,這裡有一個人的名字始終繞不開。
這個人就是傅作義的女兒傅冬菊。傅冬菊,傅作義的長女,母親是傅作義的原配張金強,她於1924年冬天生於山西太原。抗戰期間,傅冬菊跟隨母親來到大後方重慶。傅冬菊在重慶南開中學讀書期間,假日時常和一些進步同學來到重慶新華日報社,與中共南方局青年組負責人劉光、成員朱語今聯繫。
傅冬菊高中畢業後考入西南聯大,後於1945年加入中共外圍組織“民主青年同盟”,3年後正式加入中共。 1948年,毛主席提出要爭取傅作義,當時華北局城工部派地下黨員曾平到天津《大公報》找傅冬菊同志,要她做父親傅作義的工作。
傅冬菊接受了這項艱鉅的任務,她以照顧父親生活為理由,留在了傅作義身邊。根據資料,有一段時間情況非常緊張,傅作義也覺察到了女兒的身份,就對要求傅冬菊還是回天津,別給他惹麻煩。傅冬菊堅持不願意,她說:“你現在這麼困難,我作為你的大女兒,不能離開你。”
當解放軍圍困北平期間,傅作義非常苦惱,他舉棋不定,「經常自己打自己的耳光,以頭撞牆,咬火柴頭想自殺。」傅冬菊把這些都看在眼裡,她將傅作義每天的言談、神態以及情緒變化的細節等都如實記錄,而且多次旁敲側擊讓父親趕緊投降。
由於傅冬菊提供了準確的情報,使得中共在和傅作義的談判中,始終能掌握主動權。總之,北平能和平解放,傅冬菊居功至偉。那麼,建國後傅冬菊都遭遇了什麼呢? 1951年,傅冬菊調入《人民日報》社,成為記者部的一員。很遺憾,特殊時期傅冬菊也受到了波及。
到了80年代,傅冬菊調到新華社香港分社,擔任編輯部副主任,從事統戰工作。網路上有傅冬菊晚年看不起病、交不上房改款等說,這種說法都是空穴來風。 1995年傅冬菊以廳局級幹部退休,依照當時國家規定,休幹部的醫療費實報實銷,不存在治不起病的問題。
傅冬菊對父親有著深厚的感情,父親過世後她日夜思念。 1984年,有名記者朋友拜訪傅冬菊時說:「傅將軍的一生很值得寫的……」誰知傅冬菊立刻打斷朋友的說,「茶已經涼了,要不要我再給你倒點熱水? 」2007年7月2日,傅冬菊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