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俠世界裡,如何才能成為絕頂高手又笑傲武林呢?我們透過幾個高手的成才之路來找答案。有幾個名師你一招我一式精心培養的,有不慎落入山洞發現神功秘笈的,還有被上代高手注入平生功力的。
條條大路通羅馬,但總結主要有三點。
第一,得有「課本「,無論是師父當面口授,還是透過秘笈自學都可以;
第二,資質要好。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而決定成功的往往是後百分之一。勤學苦練可以成為高手,但資質不行成不了頂級高手。各行各業都是如此。
第三,要活得時間長。一個人在高手成長之路過程中,若是跟人交手,幾個回合就被斬於“馬下”,就算他資質再好,師父再厲害,那也是成不了高手的。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人,本來是可以成為絕頂高手的,他符合上面提到的第一和第二條,但最最關鍵的基礎——第三條沒有具備,所以一代高手便死在搖籃之中了。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梁羽生先生武俠大作《武當一劍》中的耿京士,也就是男一號耿玉京的父親。
耿京士的師父是武當派著名的俗家弟子領袖-兩湖大俠何其武。他的七十二手連環奪命劍法,據說比武當派的掌門還高三分。他的師父厲害吧,完全滿足第一個條件。
再看他的資質,先從側面來看。耿京士的兒子,也就是本書的男一號耿玉京,他的資質可謂是驚才絕艷,年紀輕輕就領悟了武當劍法的精義,十幾歲就隱隱然是武當第一高手。有這樣的兒子,父親的資歷會差嗎?當然有人會說,只聽過“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但沒聽過反過來也成立。
那好,我們再從正面來看。透過耿京士和他師兄戈振軍(出家後叫不岐)的比較來分析一下。
書中寫到武當主要有兩套名聞江湖的劍法,一套是“七十二手連環奪命劍法”,另一套就是“太極劍法”。第一套為入門劍法,弟子皆可習練,但只有基礎紮實、資質上佳的弟子才能練「太極劍法」。有的武當弟子終其一生都沒見過「太極劍法」。
當耿京士在與戈振軍生死決戰之時,他已經學會了“太極劍法”,而戈振軍則不會。師弟入門晚,師兄入門早,師父還偏愛師兄,由此可見師弟的資質勝過師兄。這一點戈振軍自己也承認。
而最後戈振軍名列武當長老之列,武功也可進入武當派前五名。如果耿京士活到那時,成就當在師兄之上。武當前五不在話下,妥妥的頂級高手。
那麼,耿京士因為什麼原因含冤而死呢?一個寧靜的夜晚,清風習習,美酒香醇,笛聲輕柔。一對璧人互訴衷腸,說不盡的山盟海誓,自然而然便共赴巫山,決定共度一生。這對璧人就是耿京士和他的師妹何玉燕。多麼美麗的場景。
但這也是一切不幸的開始,因為何玉燕從小便被父親許配給了大師兄戈振軍。所以這對情侶只能私奔到關外。留下滿腹怒火的大師兄和他心中復仇的種子。
所以,當何玉燕因身懷六甲思鄉心切而決定歸鄉時,她和耿玉京便進入了一個圈套。兩湖大俠何其武被殺,只因臨死前的一聲「身心障礙」和酷似耿京士的背影,耿京士就稀里糊塗地成了弒師的兇手。
耿京士在關外和一個後金官員霍卜托相交並攜有他的一封信,便被認定為賣國的奸細。後來,真相水落石出,霍卜托是漢人,還是一個忠誠於明朝的“雙面間諜”,耿京士投敵賣國純屬子虛烏有。
可是,對師弟的嫉妒和奪妻之恨,就像一團烈火不斷在戈振軍心中熊熊燃燒,燒去了原有的正義和理智,只剩下了可怕的罪惡。這種罪惡就像魔鬼一樣,使他和情婦常五娘設計殺死了師弟,還把「莫須有」的罪名──弒師兇手和賣國姦細強加給耿京士,使其死後也不得清白。殺死師弟,使得師妹自殺殉情,也是自己無比悔恨。衝動是魔鬼,害人終害己。
若耿京士不含冤而死,以他的資格成為頂級高手應是情理之中。不知對此,各位網友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