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2022年咱們還要加強合作,越乾越好!”
2021年12月30日上午,安聯濟南分公司行銷員通路負責人杜海濤和山東神州特衛安保集團總指揮長劉名洋一見面,兩雙手便緊緊握在一起。
在他們腳下的槐蔭區段店片區,曾是戰國時期因商而立、因商而興的古集市;時光荏苒,如今這裡已成為濟南西部的'大門',閃耀著創業者的青春與活力。
拍攝地點:財星壹號廣場
拍攝內容:段北街道搭建青年企業家聯盟
近鄰企業
結為「盟友」
安聯集團是全球500強企業,2009年落子濟南。隨著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濟南分公司規模迅速擴大,員工成長至1,200餘人。 2021年5月,為了打通企業發展瓶頸,公司搬遷至段店北路街道經十路旁的財富壹號廣場。
神州特衛是一家土生土長的濟南本土企業,2013年創立之初便在段店北路街道註冊。輔警、協管、網格員、保全……2,000餘名員工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執勤。
一家是外資,一家是本土;一家做保險,一家做保衛。 「我們以前確實是'八竿子打不著',不僅企業性質、行業不同,員工結構、企業文化也很不一樣。」杜海濤說,安聯公司員工平均年齡31歲,有三分之一是「海歸”,為了適應員工年輕化特質,辦公室鮮花、咖啡、落地窗一樣不缺,每週還定期舉辦活動,辦公氛圍十分輕鬆。
這是「85後」劉名洋以前從沒想到過的管理模式,「我創業前是武警,公司也是軍事化管理,員工宿舍被子都要求疊成『豆腐塊』。
槐蔭區推出《關於創造青年友善城區的實施意見》,並提出要加強青年創業支持。 2021年7月,段店北路街道為給轄區內企業打通交流管道,成立了「近鄰企業家」聯盟,杜海濤和劉名洋這才建立了聯繫,同是退伍軍人的他們一見如故。
這個聯盟裡的幾十家企業,還涉及建築、家居、餐飲、電子科技等行業,成為「盟友」後常碰面交流。
身邊「智囊團」
告別單打獨鬥
「聯盟裡的年輕創業家還組成了一個小團隊,叫『未來領袖』。看,我們有啥事兒都在微信群裡說。」劉名洋翻看著聊天記錄,感慨自己多年來單打獨鬥的孤獨終於被打破了。
「我創業時濟南的安保企業只有十幾家,後來發展到幾百家,長期在競爭的環境裡,我經常覺得很緊張、艱難。」劉名洋說,「近鄰企業家」「未來領袖」讓他像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身邊有了能出主意的企業家「智囊團」。
杜海濤也有同感,「我們公司開年會,去哪裡開、怎麼玩出新花樣,在群裡一問就收到很多點子,還有的企業能在餐飲、物料方面給予優惠,真讓我感受到'遠親不如近鄰'。
而安聯與神州特衛之間,也達成了合作與資源共享。
「因為產業的特殊性,每位保全人員都要買保險,這是一筆不菲的支出。」劉名洋說,在聯盟中發現安聯後,難題迎刃而解,自己享受到的也是最優惠的價格。而安聯舉辦各類活動,疏導交通、維持秩序都需要安保人員,神州特衛就擔起了這份職責。不僅是他們,聯盟中的企業都盡己所能為「盟友」提供幫助。
青年企業家之間的相互支持,讓段店北路街道黨工委書記李君很欣慰。
「段店片區曾是戰國時期號稱'江北第一大集'的騾馬市場所在地,這裡自古因商而立,因商而興。現在我們街道是進入濟南西部新城的'大門',青年創業者的活力更能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凸顯力量。
青春泉城
引得才俊紮根
“我們的員工都很年輕,有上進心,如果他們發現自己更適合聯盟內的哪家企業,我們也可以互相推薦,建造一個‘人才庫’!”
「我們企業有個志工服務隊,可以把各個企業的員工都吸納進來,不能只埋頭賺錢,還要扛起社會責任!」
“新年給單身青年多辦幾場聯誼,肯定很受歡迎!”
青年企業家你一言我一語,暢想著今後的合作與發展,青春活力正在燃燒。在街道層面,也為「青年友善」做了許多打算——引進年輕人喜歡的商業元素,影院、網紅店開到辦公樓下;打造夜經濟,讓興濟河邊處處聞琴聲、飄散咖啡香;打造青年友善一條街,增設專門活動場所,讓青年元素無所不在…
2021年發布的《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報告顯示,在「95後人才吸引力50強城市」中,濟南在全國排名第十一位,在山東省排名第一位。濟南市委《關於制定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要建設“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讓更多優秀青年人才選擇濟南、紮根濟南、書寫夢想、成就事業。人才新政、創業紅利、青年驛站、人才公寓…吸引青年族群的利好不斷。
「接下來我們要將青年企業家聯盟不斷擴大,繼續提供好服務,讓青年人不僅來工作、創業,還要在這裡紮根!」李君說。 (濟南日報融媒報道組曹雅欣 張一 張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