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潤是誰?
是那個每年發布無數榜單,專門「曝光」中國富豪的外國人。
一個外國人,憑啥能給中國人「排座次」?
而且,還有那麼多人等著、盯著、討論他的清單?
實際上,胡潤做的事情,不只是給富豪們排個名,免費提供一些茶餘飯後給大家的話題。
他還是個「空手套白狼」的好手!
每年,只要坐家裡動滑鼠,給各路富豪辦幾次聚會,就能在北京賺好幾間套房!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位有著「大不列顛曹雪芹」、「稅務稽查活雷鋒」之稱的魯伯特·霍格沃爾夫(胡潤)。
看看他是怎樣從會計事務所小職員,一步步躋身上流社會,變成「中國富豪之友」的?
他又是如何以「評價中國人」為生,為自己累積出「不斐」財富的?
01 落魄的語言天才
魯伯特·霍格沃爾夫,1970年出生於盧森堡。
胡潤,是他後來要在中國發展,才取的名字。
據說,當時為了印名片,他請文印室小姐用鍵盤敲出HR,兩個英文名首字母。
然後選了兩個「看著順眼」的中文字——胡潤。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
說起霍格沃夫家族,在英國工業革命時期,也算是赫赫有名的地產大亨。
但到了胡潤這代,就已經是「過去式」了。
胡潤的幾個弟弟妹妹都沒有機會進入好學校。
只有他,抓住了沒落家族的尾巴,在1988年勉強進入伊頓公學學習。
據說當時小胡潤一年的學費,有近32萬人民幣,真心是妥妥地燒錢。
然而,貴,自然有貴的道理。
伊頓公學,向來有著「菁英搖籃」之稱,由英格蘭皇帝亨利六世創辦。曾培養出詩人雪萊、經濟學家凱因斯、演員湯姆希德斯頓等許多名人,甚至還出過20位英國首相。
也就是說,只要進了這家公學,你就跟許多名人都成了校友。
這為胡潤以後的創業之路,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
到了高中,魯伯特因為精通其他7國語言,長相也俊朗陽光,被選中去日本當交換生。
然而,剛到日本,胡潤就失望了。
“原來,日語是從漢語演化出來的語言。”
帶著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的嚮往,胡潤又來到了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深耕漢語言學。
02 九十年代的留學生
1990年元旦,胡潤第一次來到中國。
剛下飛機的他,赫然發現:這裡和自己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彼時,改革開放的春風剛吹起:最早的沈大高速公路,完成首次通車;國際體育大賽,亞運會也是第一次來到北京……而一名中國大學生一整年的花銷,換算成英鎊,竟然只有八塊錢!
所謂“貧富”,很多時候,就是個相對值。
比如說,你在北京月薪2萬,頂多算個普通水準;但如果回到四線老家,很可能就是No.1了!
1990年的胡潤,深刻地體會到了這一點。
雖說他在英國已經不算是富人,但到了北京,還是優越感爆棚的。
白天,他騎著飛鴿牌自行車,穿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晚上,他回到人民大學最高級的留學生樓,小日子過得悠閒且愜意。
期間,他的漢語不僅越說越溜,還在外資公關公司做兼職,為亞運會做了一段時間的中文媒體簡報。
同時,胡潤對中國的發展與變化,也有了更多、更真實的體會與見解。
轉眼間,3年的交流結束。
沒了經濟支持的胡潤,只能回到英國,在世界五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安達信當會計師,賺錢養家。
當時,胡潤作為一個學中文的畢業生,在會計事務所,只能做一些基本性的工作。
雖然有要做一番事業的熱血,但他的內心卻十分迷惘。
他不知道該怎麼利用自己的中文技能,更不清楚怎麼能出人頭地,成就一番事業。
一個偶然的機會,胡潤接觸到一位安達信的中國區主管。
主管很驚訝地發現:這個老外的中文,說得比有些中國人都道!便建議他到中國發展。
一想到能再次回到那個「風光」的地方,繼續享受久違的優越感,胡潤自然一百個願意。
就這樣,1997年,胡潤回來了。
1997年上海
03 中國的比爾蓋茨
入鄉隨俗,在中國上班,自然得有個中國名字。
原來在大學,有位台灣老師給他取一個「胡如佩」的中文名。
但胡潤覺得讀起來太繞口,便找印名片的小姐姐,讓她隨便用鍵盤敲幾個中文,這才有了「胡潤」的名字。
回到中國的工作,很自在。
胡潤平常在安達信上班,週末也請了一個女大學生,為自己開小爐。
每次上課前,他都會選定一個主題,像是武術、戲曲、中國菜……等等,讓女大學生提前備課。
有一次,他突發奇想,說:我想學一下中國的比爾蓋茲。
結果,女大學生一臉迷惘:什麼?中國沒有比爾蓋茲。
一下子,胡潤蒙了!
要知道,早在上世界70年代,國外知名雜誌上就有了歐美國家富豪排行榜。
很多超級富豪,都是榜單上的常客,比演藝圈明星還要耀眼。
“既然中國沒有富豪榜,為什麼我不能幫他們做一個出來呢?”
胡潤似乎已經預見到,這是個能讓自己名揚四海的好機會。
然而,理想雖美好,現實卻很骨感。
當時是1999年7月,胡潤在中國的任期,就剩下2個月了。
如何在如此短的時間裡,把這份名單做出來?
做出來之後,又該如何發布,從而讓更多人看到?
04 中國人看不到的“中國富豪榜”
那一年,Google剛成立中文搜尋業務,要等到7年後才上線。
想在兩個月的時間裡,找出隱藏在茫茫人海中的中國富豪,胡潤只能求助於老辦法:從報紙、雜誌、廣告等傳統媒體上,收集一切資訊。
比如說,商業雜誌的封面人物,或是10年間的100多份報紙,除了頭版頭條,還有各種邊邊角角消息……總之,不能放過任何一絲蛛絲馬跡。
當時的胡潤,簡直是「情報特工」附體,然而,自認為是「中國通」的胡潤,顯然還不知道中國人有一句老話,叫:財不外露。
比如說,胡潤在樓盤廣告裡,找到了個售樓專線。
然後就透過這個電話,一層層轉接,最後聯絡了房地產大亨,世茂集團董事長許榮茂。
兩人約在一家麥當勞見面。
但誰知,一見面,許總的第一句話就是:“我不希望進榜。”
這種態度,讓外國人胡潤很難理解:為什麼中國的有錢人,都不喜歡承認自己有錢呢?
更有甚者,為了不上榜,主動提出給胡潤「經濟補償」。
與費盡心思找到富豪相比,說服他們“同意上榜”,更讓胡潤頭痛不已。
1999年,調回英國工作的胡潤,終於搞出了第一份「胡潤中國50富豪榜」。
雖然上面只有19個中國人的名字,但對於想要了解中國的西方人來說,已經非常有價值了。
為了獲得最大的曝光量,胡潤將這份名單傳真給了《金融時報》、《經濟學人》、《商業周刊》、《富比士》等知名報紙媒體,並附了一段簡介:
「我是安達信公司的會計師,在工作之餘做了這份榜單。10月1日,新中國成立50週年,如果以擁有財富的多少來定義成功的話,這50人就是中國大陸最成功的人,他們的故事能讓我們了解新中國50年的歷史。
當時,在外國人的觀念裡,不是“中國沒有富人”,就是“中國的富人都是領導”。
直到胡潤的這份榜單出現,中國民營企業家們,才逐漸浮出水面。
很快地,《富比士》便發出了橄欖枝,正式刊登了胡潤的榜單。
然而,這份只在國外發表的榜單,卻沒能為胡潤帶來一分錢收入。
所以,到底是什麼,讓胡潤有動力繼續做下去呢?
05 福布斯中國首席調查員
第二年,《富比士》又主動找到了胡潤,邀請他和雜誌合作,完成《2000年中國50名財富人物排行榜》。
做自己喜歡的事,又有人支持,胡潤自然不會放過機會。
他再次回到中國,開始了第二次的研究。
有了去年的經驗與教訓,這次胡潤先找到當地報社,拿著印有「福布斯中國首席調查員」的名片,提前打個招呼。
身為《富比士》在中國唯一的代言人,胡潤得到了越來越多中國富豪的認可。
從最開始一個人都約不到,逐漸地,他已經能見到1/3的富人,並取得對方的信任與尊重。
俗話說,萬事起頭難。
但只要我們能用心做,拿出“足夠好的成果”,就能一點點打開局面,獲得更多的話語權。
就像2000年以後的胡潤,隨著「富豪榜」在中國媒體的發布,社會瞬間嘩然!
真沒想到,這麼多「有錢人」就在我們身邊!
他們累積的財富,已經是一般老百姓不能想的「天文數字」。
那段時間,幾乎所有中國人都在討論胡潤的榜單,以及上面的「中國富豪」。
胡潤也趁熱打鐵,2001年辭了安達信的工作,專心做起了「福布斯的中國調查員」。
隨後,他又開始寫書,也打了「福布斯」的「名頭」。
但誰也沒想到,看到「中國富豪」這片紅海的福布斯,已經開始反悔。
他們不但另外派了20位有經驗的編輯來到中國,開發富豪榜。也終止了與胡潤的合作,同時起訴胡潤侵犯自己的商標權。
同時,胡潤的老東家安達信宣布破產。
也就是說,此時的胡潤,不只副業被人反咬一口,再想幹回主業,也沒戲了。
怎麼辦?
06 反而跳得更高
好在,工作了幾年的胡潤,還有一些積蓄。
既然福布斯“卸磨殺驢”,那就別怪他“另立門戶”了。
2002年下半年,胡潤在香港註冊了自己的公司-亞潤智源。
“我沒什麼好擔心的,因為百富榜一直是我自己一手創造出來的。”
2003年3月31日,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胡潤與張維迎共同組織了《中國財富品質論壇》。同時,「胡潤財富系列」新書也銷售得異常火爆。
隨後,胡潤又宣布將與國際知名傳媒集團「歐洲貨幣機構投資」合作,共同推出《中國大陸百富榜》,並為此出版一期中英文雙語特刊——《中國貨幣(Chinamoney)》。
7月22日,上海威斯汀大飯店,胡潤又成為了《中國貨幣》企業家高峰會的組織者。出席高峰會的,都是中國企業界的重量級人物。
不僅如此,最令人震驚的是,胡潤竟然用一紙傳真,請來了自己的“伊頓校友”,當時的英國首相託尼·布萊爾,出席了當地的一個商務論壇。
一時間,眾人嘩然!
大家都認定胡潤在英國政界、中國商界非常有影響力。從此,更沒有人能忽視胡潤的邀請,拒絕和他見面了。
07 為什麼是胡潤?
如今,胡潤百富榜已經完成了22年,組成了一幅蔚為壯觀的時代變化圖景。
而胡潤本人,就像是一雙透視中國經濟變化、挖掘富豪故事的眼睛,時時刻刻關注著中國經濟的起起落落。
雖然,後來有《富比士》、《財星》等雜誌的全球500強榜單,也有過本土雜誌《新財》的《新財星500 富人榜》,南方報業集團《理財週報》的《中國家族財富總榜》。
但卻無一例外地,均無法撼動胡潤在中國的「制榜地位」。
這就讓心眼兒非常好奇了:為什麼一個外國人,能穩穩地坐享「中國富豪榜」的漁利呢?
俗話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在網路尚未興起之時,胡潤就有了製作清單的想法,並且付諸行動。
這無疑地讓他佔盡了先機。
另外,也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他成功的第二個因素-勤奮。
從有想法,到收集數據,到與富豪約見面,再到製作榜單,給大刊物投稿……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需要付出異於常人的努力。
但凡胡潤在某個環節乾煩了,不想繼續了,也就不會有今天聲名大噪的胡潤。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胡潤非常懂「客戶」。
他知道大家想看到什麼,喜歡看到什麼,然後就著手去製作怎樣的清單。
就拿去年來說,5月,胡潤連續出了《白手起家女富豪榜》和《胡潤慈善榜》。
6 月,他出了一張《中國藝術榜》,用來迎合富豪收藏藝術品的需求。
而在早一些,胡潤研究院發布了一篇《2021 胡潤財富自由門檻報告》,瞬間引起了社會爭議。
報告中說:中國一線城市入門財富自由門檻為1,900萬元,中階為6,500萬元,高級則高達1.9億元。
大概是這些數字,深深刺痛了大多數所謂「中產」的內心,隨後,胡潤又站出來澄清:並不是說錢越多越好,資產在3000萬左右的人,其實是最幸福的。
另外,除了一本正經地發布榜單,胡潤還會時不時地順應輿論調侃,做出一些「另類榜單」。
比如說,有人說上胡潤榜單的企業家“容易出事”,把胡潤榜稱作“殺豬榜”。
隨後,胡潤就真出了一張“殺豬榜”,雨潤集團老總以年屠宰 2500 萬頭豬,勇奪榜首。
就這樣,始終秉承著「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的精神,胡潤真就把「中國富豪榜」這個產品做到了極致。
而他自己也因此名利雙收。
08 靠什麼賺錢?
雖然,胡潤一直源源不絕地製造榜單,但真正讓他賺錢的,並不是榜單本身,而是其後的一系列「副產品」——
比如說,冠名費。
2006年,“胡潤百富榜”改名為“觀瀾湖胡潤百富榜”,單這次冠名,費用就已經達到千萬。
然後是雜誌和廣告。
有了當年在福布斯的教訓,胡潤一開始就為自己做了一個發布平台,專門用來出版自己的刊物和書籍。雜誌的收入,再在裡面的廣告費,又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最後,是組織富豪聚會。
為了保持在富豪圈的關注度,胡潤每年都會不定期地進行名流晚宴、巔峰論壇、慈善晚宴等活動。
而且,舉辦活動的費用,向來由廣告商、冠名商承擔,而胡潤只需要「坐等收錢」。
根據江湖傳言,胡潤制榜一年的收入,至少在3000萬以上。
但這麼算下來,3000萬人恐怕也只是滄海一粟。
但可以肯定的是,22年的「制榜」事業,足以讓胡潤累積出財富自由的底氣!
至於為什麼不把自己編進榜單,胡潤的解釋是:“哪有裁判跟運動員一起排名的?”
大概,他早已深諳「不要輕易露出山露水」的思考習慣了。
身處江湖仍能獨善其身,關於胡潤,你又有怎樣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