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世仁是誰(《白毛女》中黃世仁的歷史原型是誰?為什麼有人為其喊冤叫屈?)

2022-12-22黃世仁

《白毛女》可以說是一部家喻戶曉的歌劇,曾引發了無數貧苦百姓的共鳴。故事的主要人物,除了大家熟知的黃世仁、楊白勞和喜兒外,還有代表正義和希望的大春。

關於故事的時間和地點,其實作者有過交代:1935年除夕,河北省某處楊各莊貧農楊白勞被地主黃世仁逼死,喜兒也被搶走遭受凌辱。後來,喜兒的未婚夫大春一怒之下參加了革命。

在此期間,喜兒在好心人張二嬸的幫助下逃出了黃世仁的魔掌,躲到深山老林。到1938年時,大春所在的部隊解放了楊各莊,喜兒得到解救,而黃世仁也遭到了清算。

黃世仁

現代版歌劇《白毛女》

故事中的河北省某縣,雖然沒有明指,但可以肯定就在太行山一帶。不過,故事究竟發生在哪個縣,被藝術化處理的「楊各莊」又在哪裡,一直是個謎。

透過查閱《白毛女》的創作過程可知,這部歌劇的前身是李春芳所編寫的《白毛女人》和《白毛仙姑》。當時,李春芳經常深入太行山進行調查走訪,並將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故事撰成文章,在報紙上發表。

李春芳最早的靈感源自《列仙傳》。在這部書中,講述了一個白髮的仙女,是為躲避秦國暴政而逃往深山的。而這個故事,在太行山地區流傳的很廣,因而得到了李春芳的關注,並被改寫成了《白毛仙姑》。

在刊登了《白貓仙姑》後,李春芳根據這故事,改寫成了短篇小說,定名為《白毛女人》。無論是《白毛仙姑》還是《白毛女人》,講述的都是暴政和壓迫對百姓造成的悲痛。後來,文藝工作者又根據《白毛女人》排演出了經典歌劇《白毛女》。

黃世仁

《白毛女》

關於《白毛女》中黃世仁的原型,歷代有許多說法。其中流行比較廣的一種說法是,黃世仁就是平山縣當地的地主惡霸。不過,後來又人專門考證,當地並無與黃世仁相類似的人物,也沒有「白毛女」躲進山林的舊事。

不過,近年來不斷有人撰文為“黃世仁”辯解,甚至於是“平反”,稱故事中的原型本來是一個仗義疏財的善人,在當地的聲望和口碑一直很好。依照這個邏輯,似乎意在指出歌劇《白毛女》實屬杜撰。不過,這樣的觀點同樣有些過於吹毛求疵了,甚至於是曲解了藝術創作和現實生活之間的關係。

黃世仁

黃世仁與喜兒劇照

事實上,歌劇《白毛女》是一部藝術作品,它的靈感源於歷史和生活,主要人物也是用藝術手段加工塑造的,利用黃世仁的醜惡形象和喜兒的悲慘經歷形成鮮明對比,從而引發了底層群眾的強烈共鳴。

從這個角度來講,黃世仁這個角色是有歷史和現實原型的,但同時又很難落實到具體人物上。同樣,楊白勞和喜兒同樣也是源自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藝術形象。


/文:史海爛柯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