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安簡介(李安:十年一覺電影夢)

2022-11-26李安

電影是他想要了解這個世界的一點努力「它是一種顛倒眾生、真情流露的做作。它是我的青冥劍,是我心裡的玉嬌龍,是我心底深處那個自作多情的小魔鬼。

這是導演李安對於電影的描述。曾經他籍無名,蟄伏多年,他從未放棄電影,直至拍出了一舉攬獲四個小金人的《臥虎藏龍》,拍出如夢似幻的《少年派的奇妙漂流》後,他成為當下西方世界裡最具影響力的華人導演。他不負電影,電影亦終不負他,予他以新的生命亮色,今天,讓我們一同走近李安,了解電影背後的故事。

李安其人

李安

李安,1954年生於台灣屏東,繫家中長子,其祖籍在江西德安,當年父輩乘坐“永安號”輪船去台灣,因而取名“安”。父親李昇是一位中學校長,但李安不是“別人家的孩子”,連續高考落榜兩次後,他通過專科考試,考進了台灣藝專影劇科,而後又去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紐約大學深造,由此踏上第七藝術的創作之路,也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在李安看來,拍電影不只是講故事,更是將自己的所有面向放進去一個幻境裡,不斷與其纏鬥,如同經歷自己的幾世輪迴。在成功攝製屬於自己的電影作品後,他獲得大獎無數,先後取得雙金熊、雙金獅、雙金人、雙金球等傲人佳績。無論華語片和外語片,他都能拍出自己的風格,他亦敢於運用新技術,即使遭遇票房失敗也坦然面對。電影如同祂的生命,給予祂榮耀,也給予祂活著的意義。

李安“再不拍電影我就要死了”

青少年時期的李安,在身為中學校長的父親眼中,一直是個不成器的孩子,他長期承受著父親的暴力與威懾,生活在師長呵責的陰影下,這致使李安擁有一顆敏感不安分的靈魂。他說:

「我書沒念好,愛搞戲劇,又是父親最不喜歡的行業……我雖然沒犯大錯,但一些無奈、委屈、抱歉的心情始終悶在內心深處,積壓很多。”

長大以後他逃離故土,來到了美國,又靠妻子養活了六年。他形容他跟兒子等待妻子回家,就像「等待女獵人帶著獵物回來」。李安的岳母看著他整天進出廚房,甚至提議給他開餐廳。在長輩看來,李安的種種表現並不符合華人語境裡對成年男性的期待。他的敏感、壓抑、不願服從於世俗安排又只能消極抵抗,頗似曹雪芹筆下的賈寶玉。

李安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