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子彈寸拳”,一擊巨力能打飛老外、前空翻長達七米創吉尼斯世界新紀錄、一指發力可支撐全身倒立…
他是動作演員「武痴」岳松,十四年前憑藉一部自己的紀錄短片迅速在國內外走紅。岳鬆的影片動作表演大有李小龍之風,人們稱他為「中國動作片的後繼者」。
但這樣一位可以媲美李小龍的硬核武器者,在自己心儀的影視行業卻一直不見起色,這背後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本期子牙童趣人物紀將帶領大家了解這位苦練多年、挑戰極限的實力派動作演員岳鬆的故事。
「實戰派」進軍電影業
體重七十公斤,身高不足一公尺七五,聽著數據好像不太突出,但岳松可是個標準的山東暴漢。
他的身上兼具著撕裂般的爆發力和豐富的實戰經驗,靈活的位移讓他的拳打側踢帶給觀眾更為震撼的感官效果。
岳鬆出生於1985年2月6日,幼年不曾練過武術,但他卻是「老天爺賞飯吃」的典範。
十幾歲的時候,岳松迷上了李小龍,並驚喜地發現,自己在格鬥方面頗有天賦,從此決定走上了這條道路,一發不可收拾。
岳松說,2008年的那次走紅,是自己的「意外之喜」。那時他剛從海外讀書回來,練武七年。
這短片叫做《中國小子功夫震驚海外》,片中岳松單指倒立、空翻七公尺、擊飛老外,令人熱血沸騰。
它改變了不少人對功夫的刻板印象:不是花拳繡腿,不是空有其表,而是犀利的拳法,是真實的健碩肌肉和滑落的汗水。
這不是岳松第一次嘗試拍攝短片,他這次留學正是為了到英國攻讀電影。
在此期間,岳松指導並參與了三部短片,其中《殺殺人跳跳舞》一度取得了不錯的回饋。這更堅定了他的信念:武打需實戰才更有魅力,實戰派才能走得更遠。
有人說岳松只是空喊口號,從來沒看過他真正登上擂台。
但這些都是空穴來風,在英留學期間,岳松曾開設武館,被好鬥者鬧事,不得不捲入黑拳之中。他說,黑拳就是「出手要快,下手要狠」。
黑拳門檻不高,卻沒有公斤級的概念,岳松時常面對比自己高壯的對手,但他的戰績非常好,曾經連勝十七局。
最後一局因為致使對手重傷,才不得不連忙離開。後來那家黑拳的場地很快就被封鎖了,從那以後,岳松很少登上擂台。
他一心一意要進軍影視業,意外走紅後又接連拍了兩部影片。 2009年,岳松工作室製作了短片《戰神事件》,這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嘗試作品。
影片劇情、人設以及後期等方面雖略顯粗糙,但瑕不掩瑜,獨具一格的打鬥設計使岳松俘獲了一些粉絲,他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武打風格。
摸爬滾打,他有自己的路
三年後,岳鬆自導自演《街頭之王》,相較於前作《戰神事件》,繼承了以往的打鬥風格,服化道、劇情設定等因素大有進步。
岳鬆的武打片段中,有一番自己的獨到見解。片中有四種武打設計: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等貼身肉搏和利用器材打鬥。
每個場景的動作設計都可圈可點,既能有讓人大呼酣暢淋漓的擊打實感,又存在硬朗颯爽的美觀效果。
從受擊打的動作回饋可以看出,岳松拍武術片段沒有虛力,全部都是紮紮實實地打在了肉上。
但相比較之下,影片的情節走向就遜色許多。有粉絲留言,“岳鬆的武術素質絕對夠硬,但劇情就略顯貧瘠——也就是說,他現在需要的是一個能凸顯實力也有好劇情的劇本。”
話雖如此,想要走紅,不僅要有能力,時間和機會也必不可少。
可惜良駒無人識,岳松也不願意當配角,一直沒遇出彩的劇本。他自嘲地說自己空負一身本領,可惜沒有出彩的臉。大勢所趨之下,有哪一個當紅的動作影片明星不受包裝?
岳鬆的打鬥片段精彩無比,但劇情一直被觀眾詬病:為了增添打鬥片段,情節轉折突兀,「為了打架而打鬥」;而主角內心戲短少,不足以豐富人物形象。
更何況,電影選角大多看重的是演員的口碑和號召力。如今的電影市場有些可悲──小生小旦你方唱罷我登場,就是不給專業演員一個機會。
打鬥片段更是重災區,真打實戰換成了肉眼可辨的五毛錢特效,動作設計粗糙簡略猶如在菜市場門前扯嗓子砸攤。
觀眾也樂呵呵看著演員在螢幕前像企鵝一樣笨拙地撲騰,至於他們打架得好看不好看?誰關心呢。
岳松不懂商業,但既然沒有人請他當主角,他就自己拍片。他不願意受到包裝,希望拍攝成品能展現最純粹的武打藝術。
2013年,岳松拍攝了《風雪武者》,一部影縮自傳的電影。
劇如人生,人生如劇
業界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出奇的一致:與眾不同、驚世駭俗。有別於通常中國風武打片的含蓄崇儒,《風雪武者》展現的是血性、原始與狂野。
片中岳鬆在零下幾十度的雪地裡赤足奔跑、破冰跳入湖水中訓練、赤手空拳按住野豬。這些片段從來沒有使用替身,全部由他親自表演。
觀眾笑稱岳松“一根筋”,但也充滿敬意地看待他的作品。他們說:這是一部優秀的動作影片,岳松也是個優秀的武者。
《風雪武者》展現出一個最真實又最令人意外的世界。劇中的江湖與現在的社會一樣,有好有壞,有是非,有善惡。
現在人在社會中闖蕩,劇中人在江湖裡翻騰。心中的信念與理想會指引人前進的方向,而劇裡劇外,岳松都是將武術作為了自己此生的追求與歸途。
現實與劇情的交疊,令人熱淚盈眶,岳松拍的是影片,也拍的是自己。
本片戛然而止,令觀眾久久沉浸在情緒之中。但不乏網路上的好事者追問,興凱湖的那一段雪地訓練,岳松究竟為什麼能做到?
岳鬆不曾回應過這個問題,但他的身體訓練表已經給了答案:每天早上他會跑步幾公里,喚醒剛從沉睡中甦醒的軀體;然後訓練十組俯臥撐,用單手雙指支撐;壓手腕做七組伏地挺身;擊打沙袋幾百次以鍛鍊爆發力。
此後還有頸部、腹部、腿部以及一小時實戰對抗,練習泰拳和摔跤。
每週岳松還要進行一次強化版訓練:在三十層樓梯上快慢跑,重複十次;僅憑抓繩爬上二十米高度,就重複五次;陡坡上下坡快跑,重複二十組;蛙跳一千公尺。
如今他已經三十七歲,但從不落下高強度的訓練。至於《風雪武者》的雪地訓練,則是岳松對自己的極限追求。
岳鬆一直信奉這句話:真正的英雄,是在認清生活真相後還能勇敢地直面生活。
他二十三歲那年便能空翻七公尺、單指倒立,人們都說他比李小龍強,不曾想處處碰壁。但他從來不曾改變自己的信條,他要告訴全世界,實戰才是武術的最大價值。
能夠在自己認定的領域內深耕,就算目前無人賞識,也毫不言棄,這樣的人又有多少?你們是怎麼看待岳鬆的呢?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