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簡介資料與經驗(四川歷史名人系列│一位浪漫主義者的奏鳴-詩仙李白)

2023-01-13李白

編按 2017年7月12日,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正式公佈,大禹、李冰、落閔、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軒、楊慎10位歷史名人入選。 2020年6月8日,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出爐,文翁、司馬相如、陳壽、常璩、陳子昂、薛濤、格薩爾王、張欒、秦九韶、李調元10位歷史名人入選。

2020年6月10日起,「四川省情網」及「方志四川」新媒體矩陣(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頭條號、搜狐號、企鵝號)陸續推出四川省地方誌工作辦公室組織撰寫的2批20位四川歷史名人系列文章,敬請關注,並歡迎在文尾“寫留言”處留下您的讀後感言!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文章之十五

一位浪漫主義者的奏鳴

詩仙李白

鄧肖亭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有《李太白集》傳世。李白生於盛唐,其生平在《舊唐書·李白傳》《新唐書·李白傳》皆可見,勾勒出他62年境遇跌宕的人生歷程——少年時期蜀中游歷、志氣長成初遊東南、胸懷抱負兩入長安、再次漫遊逢遇戰亂和蒙冤入獄流寓客死。李白對自身文采極度自信,自詡著詩文“興酣落筆撼五嶽,詩成笑傲凌滄洲”,寫文章“日試萬言,倚馬可待”;他懷有炙熱的政治抱負,寫下《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與韓荊州書》等展示報國壯志的名篇。他的詩文氣勢豪壯,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的靈感使他的作品意象雄奇瑰麗,對後世的影響巨大。李白不僅是文學天才,更是人們對文人理想化人格的投射。

一、「蜀」為其源

李白祖籍陝西郡成紀縣,《新唐書》載其出生於劍南道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其族叔李陽冰著《唐李翰林草堂集序》也持此說法;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托克馬克)。可確定的是,李白的青少年時期是在四川度過的,還留下刻苦勤學的傳說,「李白少讀書,未成,棄去。道逢老嫗磨杵,白問其故。曰:『欲作針。他曾拜縱橫家趙蕤為師,益州大都督府長史蘇頲在《薦西蜀人才疏》中稱讚道:「趙蕤術數,李白文章」。二十歲時,李白開始遊歷蜀中,寫下《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登錦城散花樓》《白頭吟》《峨眉山月歌》等詩句。李白二十四歲出蜀後,餘生未曾歸返,但他流傳千古的名篇中處處有「蜀」的痕跡。不論是定調家鄉基建的千古名句「噫吁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蜀道難》),還是送別友人王炎入蜀而寫就的「​​前有劍閣橫斷,倚青天而中開」(《劍閣賦》),或是年老之後思念故土的「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宣城見杜鵑花》),都頻繁使用「蠶叢」「魚鳧」「五丁開山」「杜宇化子規」等蜀地典故;李白一生的偶像是蜀中人士-西漢著名辭賦家司馬相如,他對司馬相如文學造詣的傾慕和政治路途的模仿貫穿一生。李白曾坦言「餘小時,大人令誦《子虛賦》,私心慕之」(《秋於敬亭送從侄耑遊廬山序》),對標偶像誇耀自己的文學功力「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贈張相鎬其二》),追逐偶像的腳步遊歷四方「見鄉人相如大誇雲夢之事,雲楚有七澤,遂來觀焉」(《上安州裴長史書》)。李白政治理想的實現途徑也採取「相如模式」-獻《大獵賦》於君王,欲得垂青而入仕。在流放夜郎回還之後,李白寫下「聖主仍聽子虛賦,相如卻與論文章」(《自漢陽病酒歸寄王明府》),終於坦然面對自己政治上的失意,也自得於文學上的成就。

太白碑林(郭映蓮 攝,江油市地方誌辦公室 供圖)

二、「鵬」為其志

青年李白諦見渝州刺史李邕時,曾因後者態度倨傲矜持而不滿,寫下「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上李邕》)。 「大鵬」是李白詩賦中常藉以自況的意象,化形於《莊子·逍遙遊》中的鵬鳥,既是他浪漫自由的精神像徵,又是驚世駭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徵,這種意象貫穿其一生。出蜀後,李白在江陵遇見名道士司馬承禎,司馬稱白“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李白當即作《大鵬賦》以抒豪情,滿是對建功立業、不受世俗羈絆的激昂壯志和自信執著,渴求施展「安黎元」「濟蒼生」的才能,同時恪守「不屈已」「不干人」的風骨。所以李白不願走一般知識分子科舉求仕的道路,他希望憑藉才華得到地方官的賞識,推薦他進入朝廷,參與政治、協理國事。他寫下《上韓朝宗書》《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尉張卿二首》等期望引薦以行報國,也曾感嘆“古來聖賢皆寂寞”,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將進酒》)。在步入翰林侍奉皇帝一年半後,選擇辭官再次遊歷,並感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以明志(《夢遊天姥吟留別》)。歷經永王之亂、蒙冤入獄、流放夜郎後,李白臨終前賦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臨路歌》),仍將鵬鳥作為他政治抱負的象徵,嗟嘆展翅高飛而半空摧折,悵然一生壯志未酬。

三、「月」為其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短短數字,李白就完成事物—空間—情緒的跳躍,讓月亮這個天體和中國人的鄉愁緊緊纏繞。李白詩歌提及月亮的超過400首,月亮的意像也多種多樣,有陰晴圓缺之月——“白玉盤”“懸玉鉤”,有虛實兩分之月——“青天月”“水中月”,有觀處迥異之月“金陵月”“長洲孤月”,還有他心中跨越山水和時空閃耀的峨眉山月-初出蜀地時的「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和流放夜郎赦回時的「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裡長相隨」(《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他大膽地賦予月亮人格-「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也辯證地看待月亮與存在的關係-「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李白對自身的生命價值的思索和探尋,就隱藏在對月亮的吟唱之中,他詩中的月亮,既無情又有情、既垂手可觸又縹緲虛無,被注視、被邀請、被詢問、被思念,傳遞出的情感不因古今隔閡而心意相通。

四、「劍」為其性

李白曾說自己「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俠客行》),這很可能是一種誇張的修辭,因為以唐律嚴格完備的程度,李白鬥毆殺人不判死,至少也要流放三千里。但李白的確通劍術,《新唐書李白傳》特別指出,他「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劍,是李白俠義之性的形象表現,他在詩中談“劍”,《全唐詩》李白詩中作為兵器的“劍”字出現百餘次之多。或是因倚劍走天下,李白的足跡遍布山川大河,交遊結友中也頗有俠氣,“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 (《上安州裴長史書》)。他交友廣泛,詩中常見賀知章、杜甫、孟浩然、王昌齡等大詩人的身影,也有釀酒紀叟(《哭宣城善釀紀叟》)、日本友人晁衡(《哭晁卿衡》)、農婦荀媼(《宿五松山下荀媼家》),還有情誼比千尺桃花潭還深的汪倫(《贈汪倫》)。他為勞工的精神讚嘆,寫出「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的煉銅景象;他為安史之亂中的生靈塗炭而憤懣,寫出「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馬翻銜洛陽草」(《猛虎行》)。手中有劍,則心中有志,親歷安史之亂,他寫下「撫長劍,一揚眉,清水白石何離離」(《扶風豪士歌》)展報國之願;面對康張叛亂,他寫下「手中電擊倚天劍,直斬長鯨海水開」(《司馬將軍歌》)以酬壯志。但在拜入永王李璘門下不久,因「從逆罪」淪為階下囚,幾經波折,從夜郎赦返,流寓東南。李白手中的劍,隨著身體的虛弱,也漸漸褪去劍氣光芒。

李白軌跡圖 中國(圖片來自網路)

五、「鯨」為其死

李白的人生是一場理想與現實的角力,在他的人格魅力、藝術魅力極度張揚,著文寫詩氣象恢弘、輝煌壯麗同時,他的政治路途卻極不如意,甚至可稱坎坷。在這場角力中,李白一直保有極度的理想主義和自信,徘徊於玄宗皇帝身邊時,是他距離實現政治抱負最近的時候,也是距離真正的權力中心最遠的時候。他曾「仰天大笑出門去」(《南陵別兒童入京》),期盼入京一展拳腳,也因「曳裾王門不稱情」(《行路難》)決然離京。因為這些經歷,李白離世後,人們紛紛將對「理想文人形象」的期待投射在他身上,不但有李肇《唐國史補》、段成式《酉陽雜俎》為他寫「力士脫靴」「貴妃捧研」的逸聞,其死亡也異常浪漫,《唐摭言》載「李白著宮錦袍,遊採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無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宋代詩人梅堯臣的《採石月下贈功甫》寫道「採石月下聞諦仙,夜披錦袍坐釣船。醉中愛月江底懸,以手弄月身翻然。不應暴落飢蛟涎,便當騎鯨上青天。宋代作家蘇轍、辛棄疾都在詩句中提及李白騎鯨而去的傳說——“安得騎鯨從李白”(《試院唱酬十一首前韻三首之二》)“定要騎鯨歸汗漫」(《憶李白》)。因為在後人心中,李白注定浪漫,生如太白星入世,「驚姜之夕,長庚入夢」(《唐李翰林草堂集序》),死也應騎鯨歸隱,完成一個浪漫主義者的終極使命。

[明]徐良《太白騎鯨圖》,紙本墨筆,44.7厘米×26.1厘米,淮安市楚州博物館藏(圖片來自網路)

憶李白

餘光中

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蓮居士誨仙人,

李白追月逆江河,

包黑斬龍順民心,

豪氣壓群雄,能使力士脫靴,貴妃捧硯;

仙才提眾美,不讓參軍俊逸,開府清新,

我輩此中惟飲酒,先生在上莫題詩,

酒入豪腸,七分化作月光。

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

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參考文獻

1.李白:《李太白集》,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 [日]松浦友久:《李白的客寓意識及其詩思》,中華書局,2001年版。

3.康震:百家講壇·詩仙李白,中央電視台,2006年。

4.李長之:《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年版。

5.趙昌平:《李白詩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

6.[美]哈金:《通天之路-李白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20年版。

往期回顧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 | 文翁-公學始祖興教化 漢代循吏第一人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 兩晉兩「國志」 光焰萬丈長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 偶像的力量:最早的粉絲逆襲之路-司馬相如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 一部《三國志》 千秋良史才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常璩:矢志於史終不悔 著錄巴蜀“第一人”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風骨崢嶸 壯志難酬 ——一代詩骨陳子昂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薛濤: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女子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巴山蜀水的鄉土文化對李調元詩學思想的buff加成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草原上的雄獅大王-格薩爾王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張栻:湖湘有「理」 他從蜀來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秦九韶:世界數學史上一顆耀眼的星星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大禹精神耀千古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不朽巨匠-李冰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世界傑出的古天文歷算學家-落下閔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西漢儒學大師-揚雄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演義以外的傳奇-諸葛亮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政啟開元 治弘貞觀-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輯:四川省地方誌工作辦公室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