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樓簡介(唯一參加蘇聯紅軍的上將,葬禮級超元帥,林彪親自主持)

2022-11-20劉亞樓

引言

開國上將劉亞樓,為新中國誕生可謂是立下了赫赫戰功,無論是土地革命時期諸多戰役和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以及抗日戰爭、解放時期的遼沈戰役及平津戰役等,包括後來的抗美援朝戰爭,都有他的身影。

劉亞樓

▲劉亞樓上將

更傳奇的是,劉亞樓將軍也參與了蘇聯衛國戰爭,這在開國將帥之中可是少有的經歷。事情的開端還要從1939年劉亞樓到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進修說起。劉亞樓早年參加革命,連中學都沒讀完,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提升自我的機會,他便以驚人的毅力刻苦學習俄語,很快就順利掌握了這門外語。

1942年,劉亞樓畢業後在蘇聯紅軍實習,被授予少校軍銜,並參加蘇聯衛國戰爭。 1945年8月,劉亞樓隨蘇聯紅軍進入我國東北地區對日軍作戰。這便是劉亞樓參加「蘇聯衛國戰爭」的始末。當然,劉亞樓與蘇聯的緣分不止於此。

劉亞樓

▲劉亞樓與妻子翟雲英

劉亞樓第四任妻子翟雲英,乃是中蘇混血,其父是蘇聯紅軍「中國團」戰士翟鳳歧(中國山東人),母親是伊凡諾沃市立紡織廠女工安娜·卡茲米洛芙娜。 1947年5月1日,由羅榮桓審查、林彪批准、韓光主持,翟雲英和時任東北民主聯軍參謀長的劉亞樓在大連舉行了婚禮。

劉亞樓上將是久經考驗的忠誠戰士,是一位優秀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更是一位才華洋溢德才兼備、英勇善戰的著名將領。對於這位開國上將,大家都充滿著由衷敬意,因此他的葬禮規格之高,也是空前的。

劉亞樓

▲劉亞樓葬儀舊照

1965年5月7日,劉亞樓將軍因病在上海逝世,年僅55歲。他的骨灰,從機場直接送到天安門西側中山公園的中山堂,供首都民眾緬懷三天。對於一位上將來說,這種待遇是超出規格的,甚至實際上超過了元帥。更重要的是,在追思會上,除了毛主席當時在井岡山外,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人幾乎全部到場。

追思會由林彪主持,羅瑞卿致悼詞,其間週總理痛惜劉亞樓將軍的英年早逝,曾含淚說道:「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亞樓同志走得太早了。 」追思會結束後,林元帥和劉少奇同志一起護送劉亞樓骨灰到八寶山,首都10萬軍民沿途送別。

今年是劉亞樓上將誕辰110週年,他的這些功勳和貢獻將永留青史,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開國上將的傳奇人生。

劉亞樓將軍的早年經歷

劉亞樓,原名劉振東,1910年出生在福建省武平縣湘店鄉湘洋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當中。 16歲時,劉振東考上長汀省第七中學,不久輟學回鄉,在崇德小學任教。在校長劉克模的影響之下,劉振東逐漸接受了進步思想,並開始從事革命活動。

劉亞樓

▲武平劉亞樓故居

劉振東曾經聯絡48名熱血青年成立了“鐵血團”,也被推舉為農民組織“大青年會”領導人。 1929年8月,劉振東由張滌心、李光介紹入黨,從此更名劉亞樓,寓意“跟黨永遠幹革命,更上一層樓。

在加入工農紅軍之後,劉亞樓先後擔任遊擊隊班長、排長,之後又擔任紅12軍連長、營長兼政治委員、團政委、師政委、師長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的歷次反“圍剿”戰鬥,他本人也得以在戰鬥當中逐漸成長。

在第一次反「圍剿」戰鬥當中,擔任團政委的劉亞樓與畢戰雲同志率領部隊參加了「龍崗戰役」,殲滅了國民黨軍第十八師師部和兩個旅近一萬人,還活捉了國民黨十八師師長張輝瓚。 第二次反「圍剿」戰爭當中,他率領部隊殲滅了國民黨軍第四十七師

劉亞樓

▲工農紅軍劇照

在第三次反「圍剿」作戰當中,劉亞樓依照毛主席以及朱德同志的要求,率領第三十五團協同地方武裝團隊,利用運動防禦的方法遏制住了國民黨軍前進的步伐,掩護紅一方面軍總部後退。在完成任務後又投入良村等戰鬥當中,俘虜國民黨軍一萬多人,讓紅軍從被動局勢轉為了主動。隨後劉亞樓上將又參加了方石嶺戰鬥,最終取得了第三場反「圍剿」的勝利。

經過了戰爭的鍛鍊和考驗之後,劉亞樓的作戰指揮能力得到了很高的提升。

1932年4月10號,劉亞樓率領部隊攻佔龍岩,9天后,紅一、紅五軍團對鄭州外圍的國民黨軍第四十九師發動了攻擊。劉亞樓率領紅十一師擔任主攻部隊,首先突破了國民黨軍的十二嶺,乘勝追擊向天寶鎮方向擴大戰果。

劉亞樓

▲紅軍幹部舊照

在右翼部隊的配合之下,殲滅國民黨軍第四十九師,繳獲槍枝2140支,俘獲了副師長以下1674人。在第二天,紅軍戰士們進攻了漳州城,有力鞏固了閩西蘇區,對閩南的遊擊戰也起到了一個重要的推動作用

也就是在這一年,蔣介石調集將近40萬兵力對中央蘇區進行第4次“圍剿”,劉亞樓跟師長劉海雲率領十一師參加伏擊戰,擔任主攻任務,殲滅國民黨軍將近三個師,俘獲將近一萬多人,繳獲槍枝一萬餘支,還捉了兩名師長。

劉亞樓在長征途中的功績

在第5次反「圍剿」中,劉亞樓和師長陳光領部隊參加了大雄關防禦戰以及廣昌保衛戰等,但由於王明左傾路線的錯誤指導,中央紅軍最終依然出現了重大傷亡。 雖然局部戰鬥打得比較好,俘獲也比較多,但仍然補救不了左傾路線錯誤所造成的巨大損失,改變不了紅軍的被動局面。

劉亞樓

▲右二為王明

1934年10月初,國民黨軍已推進到中央蘇區腹地,中央紅軍被迫轉移。在長征途中,劉亞樓率領的紅二師是中央紅軍的前衛師,他與師長陳光成功連續突圍了國民黨軍的三道防線,渡過湘江並且控制了渡河點,並頑強抵抗著國民黨軍四個師的猛烈進攻,血戰到12月1號,付出了非常沉重的代價。

12月15號,劉亞樓突破黔軍防線,攻擊黎平。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開會議,確定了新的戰略方針,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劉亞樓和陳光同志於是又帶領紅二師準備在江界河渡口強渡烏江。

要快速佔領遵義,就必須渡過烏江,因此為了克服烏江險阻的天然地勢,同時打破貴州軍閥在各渡口建立的防禦攻勢,劉亞樓與陳光同志做了精心的準備工作。

劉亞樓

▲地勢險惡的烏江

劉亞樓先派紅四團團長耿飚化偵查情況,然後親自來到岸邊查看地形,最後決定在江界河老渡口進攻。 1月2號,陳光同志和劉亞樓緊急發動紅二師趕制了60個竹筏,經過精心的組織,在3號上午再一次強渡,可惜並未取得成功。

隨後部隊又迅速架起浮橋,讓軍委縱隊跟紅五軍團相繼渡過了烏江。 在「遵義會議」之後,劉亞樓率領紅二師和兄弟部隊在毛主席的指揮之下四渡赤水河,實施了高度靈活的運動戰,尋機會殲滅掉國民黨軍。

5月21號,中央紅軍兵分兩路爭搶過大渡河,一路以左路為主力,由參謀長劉伯承同誌所率領的紅一團長渡大渡河。紅一師在順利渡過大渡河之後,紅二師和紅四團繼續行軍160公里,在5月29號奪取了瀘定橋,為中央紅軍搶佔北上通道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劉亞樓

▲紅軍搶渡大渡河場景油畫

這時候的紅四方面軍正在兵分幾路西進,先頭部隊已經佔領了懋功。之後,劉亞樓和陳光同志按照中央各位的要求率領紅二師沿途查看糧食的情況,為的就是能夠為紅四方面軍創造一個有利的條件,翻山越嶺翻過了4000餘米的山川,終於在6月12號跟紅四方面軍成功會師。

10月9號,部隊抵達陝北吳起鎮,順利地結束了長徵。此後,劉亞樓參與了由毛主席直接指揮的直羅鎮戰役,並擔任了由北向南的主攻任務。當時在劉亞樓同志的指揮下,同紅十五軍等部密切配合,殲滅國民黨一百零九師以及第一百零六師一個團,殲滅了敵人將近5000人。

隔年2月,劉亞樓又率領部隊參加了東徵戰役。 在長徵的過程當中,他經常率領部隊擔任對全局有重大意義的作戰任務指揮官,跟兄弟部隊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對長徵的勝利作出了至關重要的貢獻

解放戰爭初期的劉亞樓

為進一步提升個人軍事才能,1936年5月底,劉亞樓調離紅二師進入紅軍大學學習,在此期間也擔任抗日軍政大學的訓練部長。 1939年,他前往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進一步學習,畢業便參加蘇聯紅軍,以少校身份參加“蘇聯衛國戰爭”,發揮自己的軍事指揮才能。

劉亞樓

▲參加蘇聯衛國戰爭時的劉亞樓(中)

隨著戰爭深入,劉亞樓在跟隨蘇聯紅軍進入東北地區後不久便回到我方部隊,出任東北總司令部參謀長,參加了一系列戰役。

在解放戰爭當中,他全力抓部隊以及司令部的建設,提出了大量符合當下情況的作戰計劃,與林彪同志、羅榮桓同志一起指揮東北野戰軍進行作戰,在解放東北的時代畫卷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劉亞樓剛擔任東北民主總司令參謀長的時候,東北民主聯軍才建立不久,編制比較混亂複雜,而且成分也很雜,裡面有抗日聯軍、有八路軍,還有新四軍出身的部隊,這些部隊非常缺乏正規統一的訓練。

為了迅速提升部隊的作戰能力,劉亞樓同志先從部隊的組織建設開始抓起,他從部隊裡面選了一批政治覺悟比較高、有文化知識的幹部來到司令部做參謀工作,以便使這些部隊中下層幹部對於戰局有更清楚深刻的體諒。

劉亞樓

▲我軍戰士舊照

為解決作戰地圖缺乏的問題,他特意組織地圖科在勃利縣辦了印刷廠,兩個月之後印出了第一批地圖,讓這些部隊使用。這項創舉為當時解決了不少棘手的難題。

同時,針對當時部分專案人員業務知識缺乏及工作嚴密性不強的現狀,劉亞樓同志還從部隊裡面抽調了一些高中以及初中以上文化的干部,親自開辦參謀訓練,結合實際工作以言傳身教的方式給他們傳授了紮實的知識和技能,6個月為一期。

這樣一來,這些參謀人員經過訓練和培養,業務水準大大提高。訓練結束後,這些學員被分配到各級司令部機關,直接提升了當時整個紅軍參謀隊伍的水平

不只在軍事指揮和部隊建設上取得成績,劉亞樓同志還利用自己的工作間隙,翻譯了一本蘇聯紅軍參謀業務條令,並印發給團部以上的司令部參謀 ,作為他們學習的參考資料。在當時,這樣的資料可謂是“雪中送炭”,而劉亞樓同志的儒將風範更是令人欽佩。

劉亞樓

▲我軍將士正在討論如何發動進攻

更值得一提的是,劉亞樓同志非常重視司令部的作風培養,他要求參謀人員要善於調查研究對部隊的有關情況,必須要做到了解做到有事必答的狀態。他對機關和部隊的要求比較嚴,做得好就及時鼓勵,做得不好就必須嚴肅批評。

當時部隊反映,每當他在作戰值班室值班的時候,指令傳達迅速正確,而且件件事情都有著落。這種嚴肅認真雷厲風行的狀態,影響著各級司令部和部隊的建設。

正是在這種嚴格作風和工作習慣影響下,劉亞樓建立起了一支司令部和部隊都非常嚴格高效的東北野戰軍,這為後來的東北野戰軍完成大規模作戰任務,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善於總結經驗教訓的劉亞樓

在1946年12月到1947年4月期間,劉亞樓協助東北民主軍首長指揮了「三下江南」和「四保臨江」的戰役,殲滅了敵軍5萬餘人。

5月中旬,劉亞樓參與指揮了東北夏季攻勢作戰,不過在第二階段中因為四平的國民黨軍防比較堅固,再加上對敵情的判斷不太準確,東北民主聯軍經過了半個個多月的英勇作戰都未能攻破該城,最終被迫撤離戰鬥。

劉亞樓

▲右起第三為劉亞樓

就是這次少有的失敗,對劉亞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劉亞樓認真總結了作戰失敗的教訓,他認為四平攻堅戰戰役沒打好,主要是因為沒有摸透對方的敵情,而且指揮方面也太過於急躁。

7月2日,他和林羅兩位同志發出了一則電報,指出四平戰鬥之所以沒打好是因為太過於輕敵,隨後劉亞樓和各師參謀長、參謀長們參與了第一屆參謀工作會議。

在會議上,劉亞樓同志生動講述了在水滸傳當中三打祝家莊的故事,借這個故事要求各級司令部吸取經驗教訓,重視調查研究並精心組織戰鬥,不要再打這樣的莽撞戰役

1948年9月,劉亞樓參與指揮“遼沈戰役”,當戰役部署成功之後,劉亞樓跟隨林羅兩位同志率領野戰軍指揮機關,由雙城乘坐火車南下來到錦州前線。一時之間,戰鬥進入白熱化。

劉亞樓

▲遼沈戰役作戰場景復原

當時林判斷國民黨軍可能會從葫蘆島支援,可能會影響攻錦戰役。當天22時,林羅兩位同志以及劉亞樓一同致電中央軍委,提出繼續攻打錦州或回師攻打常州兩方案。 電報發出之後,劉亞樓並沒有放下,經過一夜思考,他認為前線的敵情變化並不是太大,可能不足以影響攻堅戰略的決策。

第二天,他與羅榮桓同志來到林彪的住所,再次對作戰問題進行深入研究。 10月4日,毛主席回電:「你們決心攻占錦州是最好的決策,甚好甚慰。」四天后,劉亞樓陪同林羅兩位同志登上了現場,勘察了錦州的敵情,並且確定了攻占錦州的具體部署,10月9號的時候迅速向外圍發動攻擊。

10月14日,人民解放軍發動了總攻,一直激戰到15日6點,共殲滅國民黨軍10萬人,封鎖了國民黨軍向外撤離的通道,讓東北戰局有了本質上的改變。在長春解放之後,劉亞樓上將協助林羅兩位同志,指揮東北野戰軍解放瀋陽營口等地,結束了為期52天的「遼沈戰役」。

經過多場戰役的磨練,和他自身的不斷鑽研,劉亞樓同志將自己的才華和膽識發揮到了極致,為東北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劉亞樓「平津戰役」再立新功

1948年11月下旬,中央軍委要求東北野戰軍提前結束休整,迅速進入華北並參與「平津戰役」。

劉亞樓協助林羅兩位同志指揮野戰軍80萬人迅速入關,先後佔領羊村廊坊等地,切斷了國民黨軍在平津跟津塘之間的聯繫,封閉了國民黨想要透過海運南逃的道路。

劉亞樓

▲東北野戰軍參謀長劉亞樓

11月30日,劉亞樓同志跟隨林羅兩位同志率領野戰軍指揮官由瀋陽出發,終於到達孟家樓。劉亞樓原本想先打塘沽後打天津,切斷敵軍從海上逃跑的退路,以此孤立北平守軍。

不過經過一番勘察之後,他認為這個地方兵力不易展開,而且國民黨軍的指揮部已經撤離到軍艦上面,很難達到全部殲滅的局面

12月26號,劉亞樓親自來到塘沽前線,勘察地形敵情後贊成延後攻打塘沽的建議。同時,他也發現天津地區的國民黨軍好像有突圍的意思,因此他和林彪同志向中央軍委建議,用少量的軍力來監視塘沽,先集中兵力攻打天津,得到了中央軍委的認可。

四天后,林決定集中5個縱隊的火力,由劉亞樓擔任戰役總指揮統一攻打天津。接到命令之後,劉亞樓立即前往天津前線指揮所。根據林的指示,他把野砲和榴彈砲全部都對準天津,還根據十二縱隊的提議主動攻打天津,經過申請後,派遣該縱隊的一個師團發動攻擊。

劉亞樓

▲我軍槍砲舊照

為確保這次攻堅戰順利的發展,劉亞樓向林建議把第六縱隊第十七師的力量調集過來參戰,這樣就能夠實現二十二個師團統一參與天津作戰。劉亞樓根據天津國民黨軍力的部署攻勢以及兵力不強的情況,決定採取東西進攻的戰略方針,決定攔腰切斷先分割,然後再圍剿。

針對天津市區有許多外國人居住的問題,劉亞樓思考數日後提出了三種處理方法。劉亞樓對部下說:「不管這房子是中國人的還是外國人的,不管插著哪個國家的旗子,只要在我們的進攻範圍內,就照常進攻,不能因為害怕砲彈落到外國人的房間裡面去,就不敢向這些頑抗的敵人開砲。

至於那些未設防或未抵抗的掛有外國旗幟的房屋,我軍不必強行進入,但是必要時還是應該在適當位置進行監視的。劉亞樓的意見由林轉達中央軍委,中央軍委隨後表示這三個建議都是正確的。 在作戰過程中,劉亞樓也就如何保護學校和工廠作出了具體規定。

劉亞樓

▲天津義大利租界街景舊照

1949年1月,劉亞樓派遣各攻堅部隊在掃清天津外圍的時候,用了10天時間認真進行了攻城準備,採取了若干開創性舉措

首先是激發參戰人員們的積極性,並要求他們嚴格遵守各城市內的規章制度。

其次就是發動當地群眾研究如何渡過護城河。在人民的支持之下,這些指揮戰員們創造了蘆葦橋、船橋等多種渡河工具。

再者就是學習城市攻堅戰術。 這次參戰的特殊兵種之多,在人民解放軍歷史上是少有的。為讓各部隊在突圍當中密切配合,劉亞樓策劃了多個作戰計劃,並且在會議上進行了系統傳達。經過反覆的協同演練之後,劉亞樓才把計畫實施了下去。

最後就是選定突破口。劉亞樓選定了10個突破口進行火力偵查來迷惑敵人,並建造了相關工事。同時,劉亞樓也盡量以和平解決的方式完成任務,曾三次會見陳長捷,勸告陳長捷放下武器,共同解決天津問題。

劉亞樓

▲總攻天津場景復原

為避免城市以及200萬人的生命財產安全遭遇損失,劉亞樓告誡陳長捷讓其先頭部隊在1月13號12點前開出城外,否則我軍將會在14日攻打城池。

奈何敵方負隅頑抗,於是在1月14號,劉亞樓下令對天津城發動總攻。 500門大砲全部對準了天津,千萬發砲彈傾瀉在國民黨隊伍的陣地上面,摧毀了國民黨軍大部分的火力。

在這時,解放軍兩個主攻集團和南集團的突擊隊,勢如破竹一般地突破了護城河的障礙,在火砲以及坦克的掩護之下沖向市區,和國民黨展開了激烈的爭鬥。 1月15號早晨,東西主攻集團在金湯橋會合,一直到三點戰鬥勝利結束。至此,陳長捷部13萬人全部都被殲滅。

結語

不得不說,這場戰役贏得實在太漂亮。在劉亞樓的精心策劃之下,解放軍僅用29個小時就攻破了天津城,創造了解放戰爭時期步兵裝甲兵以及其他兵種協同合作攻破大城市的光榮典範。

劉亞樓

▲我軍勝利會師金湯橋

天津戰爭的勝利撼動了北平的國民黨軍將領,徹底打破了他們想要從海上逃跑的企圖。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集合在北平地區,讓國民黨北平守軍陷入到了絕境的地步。 正是基於此,才為解放軍解放北平創造了致命一擊的勝利條件。

參考資料:

《劉亞樓軍事文集》

《劉亞樓軍事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