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虛仕漢,功大策長。
漢高祖劉邦有個叫劉章的孫子,在呂後稱制期間被封為朱虛侯。和其他劉氏宗室畏懼呂氏不平,劉章勇武過人,對呂氏當政非常不滿,因此對呂氏一族向來不假辭色,有一次酒席,劉章擔任酒吏監酒,他對主持酒席的呂後說,我是武將的後代,我想用軍法來監酒。
對於劉章的要求,呂後答應,其他人也沒有什麼意見,因為大家都覺得劉章只是少年意氣,說說而已。但誰曾想,在酒席進行過程中,有一個呂氏族人喝醉了酒,直接離席而逃,劉章追上去直接把這名呂氏族人斬殺。
當劉章回到酒席把這件事睡了以後,大家都驚呆了,誰也不敢相信劉章這麼猛,在呂後主持的酒席上殺了呂氏族人,這不是在打呂後的臉嗎?要知道呂後對呂氏族人向來恩寵。
所有人都覺得劉章闖下了大禍,認為呂後會嚴懲他。但呂後還算要點臉,畢竟之前已經答應劉章用軍法監酒,所以就無法將劉章治罪,不過宴席是進行不下去了,草草結束。見劉章竟然在斬殺呂氏宗親後安然無恙,所有人呂氏宗親又驚又怕,以後都躲著劉章走,於是劉氏威望大漲,很多大臣都開始依附劉章。
西元前180年(高後八年),呂後去世,呂祿和呂產打算造反,因為劉章是呂祿的女婿,所以知道了呂氏的陰謀,於是劉章趕緊通知自己的大哥齊王發兵平叛,後來周勃、陳平控制局面,但面對呂氏族人還是心中發虛,不敢動手。這時候劉章出手,殺了呂產、呂祿,甚至派人誅殺呂氏全族。
在劉章的狠辣手段下,朝廷大權徹底回到劉氏手中,劉章因功進城陽王。
許多史學家對劉章的果斷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比如說蔡東藩就盛贊劉章,「諸呂之誅,雖由平勃定謀,而首事者為朱虛侯劉章。齊之起兵,章實使之,前回總評中已敘及。呂之成敗,尚未可知。平有謀無勇,因人成事,論其後日定策之功,未足以贖前日阿諛之罪。歟?向讓再,無非為矯偽之虛文,彼於劉章之欲戴乃兄,尚懷疑忌,寧有不欲稱尊之理? 況少帝兄弟,同時斃命,皆不過問,其居心更可見矣。 /b}
蔡東藩先盛讚了劉章,然後又對劉章抱不平,因為漢文帝繼位後屢次重賞陳平、周勃,但卻對劉章羞於賞賜,原本答應封劉章為趙王也不作數,最後只封了劉章城陽王。當然,這其中是有原因的,因為當時在誅滅呂氏一族後,劉章想推自己的哥哥齊王劉襄即帝位,漢文帝在得知這件事後,就打消了封劉章為趙王的念頭。
劉章只做了兩年的城陽王就英年早逝,諡號“景”,後世多稱其城陽景王。
最後留一個疑問,就是當時劉章為首誅滅呂氏後,為何大家選了遠在他鄉的漢文帝做了皇帝?而不選擇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