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門弄斧的主角是誰(成語故事《班門弄斧》: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頭)

2022-12-23魯班

班門弄斧

來源: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詩序》“操斧於班、郢之門,斯強顏耳。”

釋義:班:魯班,古代的巧匠;郢:郢人,楚國郢都的巧匠。在魯班門前舞弄斧頭,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


魯班

一、春秋戰國之際,有個著名的巧匠,傳說姓公輸名般。因為他出生在魯國,「般」和」班」同音,所以稱為魯班。


魯班

二、魯班後來到了楚國,就長期住下。當時楚國和越國時常發生戰爭.楚國往往被越國打敗。


魯班

三、為了改變這種戰敗的局面,魯班就替楚國發明了一種名叫「鉤拒」的武器。它在敵人的船隻後退時可以把它鉤住,進攻時可以把它擋住。另外,他又製造了一種攻城用的雲梯。


魯班

四、魯班不僅發明了許多武器,還創造了刨、鑽等土木作工具,修建過不少橋樑和官殿,因此後來的建築工匠都把他尊為「祖師」。


魯班

五、巧匠魯班的名聲,代代相傳。到了明朝,有個文人梅之渙,到採石磯遊覽,見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墓前被人題滿了詩句,卻沒有一句高明的,不免產生了“班門弄斧”之感。


魯班

六、於是他也寫了一首詩:“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