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44歲,含冤入獄27年,73歲才被釋放,76歲成為總統,她被人們親切的稱為“非洲之子”,他用一生的時間反對種族隔離,他成為一代人心目中的偶像,有一首專為他而作的歌曲傳唱至今。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的一生,究竟走過了一條怎樣的道路?
相信正在看這篇文章的每一位朋友,即使你不了解曼德拉,但如果提起一首歌,相信每個人都有聽過,這首歌是八九十年代香港紅極一時的樂隊beyond主唱黃家駒寫的,歌名叫《光輝歲月》。許多了解這首歌曲背景的人知道,該曲是黃家駒為南非黑人領袖曼德拉創作的一首作品。
曼德拉是1918年生人,他原來的名字不叫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而是他的老師覺得既然是白人統治了整個南非,那麼他就應該有一個跟白人社會相適應的名字,在他七歲的時候給他改成了現在的名字,曼德拉一天天長大,接受了教育之後,他發現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尤其是白人和黑人之間。
年輕的曼德拉
《通行證法》是南非幾百項種族隔離法令之一,該法規定非白人必須隨身攜帶通行證,否則會被逮捕。此舉將1,000餘萬非洲黑人限制在僅12.5%的南非國土中。
1941年,23歲的曼德拉完成學業來到約翰尼斯堡,在這裡他全面的感受到南非黑人所遭受的歧視和不公義。很快,他加入了非洲人國民大會,面對當時苛刻的種族隔離,曼德拉和一些激進分子決定發起抵抗運動。抵抗運動如野火般蔓延了整個南非,很快,曼德拉的名字傳遍了全國。
圖為1960年3月21日,白人士兵盤查黑人
1952年底,曼德拉的行為被南非當局嚴格限制。政府不允許他發言,不准他參加集會,不能同時與一個以上的人交談,甚至不能參加兒子的生日派對。 1960年在沙佩維爾小鎮,警方向示威群眾開槍,打死69人,打傷180多人,這起事件把南非黑人的抵抗運動推向了新的高潮。南非當局宣布取締非洲人國民大會,並禁止一切示威和抵抗活動。
「我為反對白人專制統治而鬥爭,但我也反對黑人獨掌國家。」—— 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曼德拉的活動轉入地下,他秘密組裝了非國大的武裝力量“民族之矛”,進行戰略性的抗爭行動。這些行為,更讓曼德拉成為當局的眼中釘。
獄中的曼德拉
1962年10月,在美國中情局的幫助下,44歲的曼德拉被南非政府以煽動罪和非法越境罪判處五年監禁,1964年6月,他又被指控犯有以陰謀顛覆罪而改判為無期徒刑。由此開始了他長達27年的牢獄生活。在國內外強大的輿論壓力下,南非當局在1990年2月11日下午4時12分釋放了曼德拉,白髮蒼蒼的曼德拉終於在73歲時重獲自由。 1994年5月份,曼德拉在大選中以壓倒性優勢成為南非歷史上第一任黑人總統。
曼德拉曾說過:我這一生的一切都獻給了消除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曼德拉所謂的這種消除種族歧視不是我們想像的那種反對白人的黑人專制,他的目的是讓白人和黑人在南非這塊大陸上和諧的生活在一塊。
曼德拉在夫人溫妮的扶下,走出監獄
「如果我們不原諒這些人,那就會一直無法抹去痛苦和報復的心理,我們總說:忘了過去吧,應該關心一下現在和未來。我會盡一切努力防止過去的那種殘暴再次發生,這是我另一個目標。
曼德拉也確實是這樣做的,在我們的想像中,黑人在受白人霸凌的時候,肯定會產生一種非常強烈的報復心理,可是曼德拉絕不是這種狹隘心理的擁有者。在漫長的反種族歧視過程中,曼德拉領悟到白人和黑人必須和諧共處,而不是一方消滅一方,一方壓倒一方。
貝克漢與曼德拉
正是在這種堅定信仰之下,曼德拉為其付出了他一生的努力,而且在這一生中,他吃了很多苦,卻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信仰,這種精神感染了世界上無數有正義感的人,曼德拉在國際上被許多明星所崇拜,尤其是體育界的明星,比如貝克漢姆,當年特意把自己的頭髮梳成非洲那種小髒辮,然後再來見曼德拉,還有C羅,拳王路易斯等。文藝界也有很多明星是曼德拉的粉絲,有威爾史密斯、麥可傑克森、維多利亞(貝克漢的妻子)等,這些明星都以見曼德拉一面為終生的榮耀。
曼德拉和史特龍
2010年夏天,萬眾矚目的南非世界盃開幕,80年來,世界盃第一次光顧非洲大陸。開幕式上,來自世界各地的球迷和政要都期盼著一個人的到來,國際足總主席布拉特的話也許代表了所有人的心聲:「只要曼德拉出現在開幕式上,就是南非世界杯的勝利。 7月11日,曼德拉出現在世界盃閉幕式的現場,總算為南非世界盃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點。
圖為曼德拉出現在世界盃閉幕式現場
像曼德拉這樣的人,往往成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的最高象徵,而他的出現往往都代表著這個社會出現了某種巨大的轉機,或者帶來了某種和諧的因子。
在曼德拉漫長的一生當中的,很多人都試圖把曼德拉一生的英雄事蹟展示出來,後來在曼德拉的自傳出版的時候,有人就問過他:假如把你一生的事蹟拍成電影,誰能來演你?曼德拉說出了一個名字:摩根費里曼。我想這個名字對中國觀眾來說並不陌生,他有很多評價極高的電影作品,例如在《蕭申克救贖》裡,他有極為精彩的表演,摩根費里曼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真誠可信,一看就是那種值得信賴的人。 2009年,摩根費里曼在《成事在人》中扮演了曼德拉,電影講述了曼德拉為了能夠實現種族和諧而做出的奮鬥和努力。
電影《成事在人》劇照
「拿上你的匕首、槍、和砍刀,然後把它們丟到海裡去」— 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從1962年到1990年這27年間,曼德拉沒有離開監獄。在我們的想像中,一個人如果在監獄裡待27年,會是怎麼樣的呢?電影《蕭申克救贖》裡老布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在監獄裡待了50年,已經完全適應了監獄裡的生活,當他回到自由世界後卻不知所措,他發現他已經不屬於外面的世界了,沒有朋友,孤單,寂寞,困惑,最後終於上吊自殺。曼德拉不是沒有經歷過這種困擾,他有過甚至一度的想過屈服。但曼德拉堅定的信仰使他能夠出了監獄之後依然能夠保持那種昂揚的鬥爭狀態。
2009年,第64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7月18日定為“曼德拉國際日”,以表彰他對南非,對整個世界做出的卓越貢獻。
「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
迎接光輝歲月
風雨中抱緊自由
一生經過彷彿徨的掙扎
自信可改變未來
問誰又能做到」
從曼德拉的身上,我們可以體會到,一個人擁有堅定的信仰是多麼的重要,而一個民族如果永遠不缺乏堅定的信仰,它就永遠有著走向光明的基本途徑,永遠有著走向美好明天的底氣。
「我已經演完了我的角色,現在只求默默無聞的生活。」—— 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對於改變了南非命運的納爾遜曼德拉,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