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雲如簡介(沈雲如|繁星如火)

2023-01-23沈云如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沈雲如多年來行程10餘萬公里,為轄區35名無戶口人員成功辦理落戶手續,跋涉千山萬水,只為百姓“有身份有尊嚴地生活”,彰顯了“人民至上”的法治追求。

沈云如

沈雲如,男,1966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一級警長。 1984年10月入伍,先後在新疆空軍某部、某陸軍航空兵部隊服役。 1987年6月入黨。 2000年9月轉業至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公安局,曾在長興縣公安局林城派出所、雉城派出所、城東派出所工作,現為虹星橋派出所民警。部隊服役期間,曾獲得4次個人三等功等榮譽。公安工作期間,曾榮獲個人二等功1次、個人嘉獎5次、優秀公務員1次,並榮獲「浙江好人」、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模等榮譽。

2021年12月4日是“全國憲法日”,2021年度法治人物及相關獎項的評選結果當晚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揭曉,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公安局虹星橋派出所民警沈雲如獲評全國“2021年度法治人物”,是十名獲獎者中公安系統僅有的兩名之一。

「榮耀不僅屬於我個人,更屬於浙江公安集體。它來自於組織對我的關心,來自於老百姓對我的信任。我將帶著榮譽的鞭策,始終葆有能耐,提升能力,傳播能量,在為民服務的路上貢獻'三能'(平常時間能看得出來、關鍵時刻能衝出來、危急時刻能豁得出來)的光與熱。沈雲如平靜而激動地說。

你的心事有我願意聽

沈云如

這頭剛掛了辦公室的座機,那頭手機又響起——“餵,張大姐在家是吧?那我趕緊過去一趟,再看看能不能讓她想起點關於自己老家的事兒……”沈雲如一邊接聽電話,一邊拎起座位上的黑包,步履匆匆地離開了辦公室。

沈云如

這是沈雲如日常的工作瞬間。身為戶籍民警,他奔波在社區住戶中間,那是他的行蹤路徑。沈雲如常年隨身攜帶的公事包裡,有一張手寫的無戶口人員名單。他把摸排出的轄區無戶口人員資訊工整地寫在這張普通的A4紙上,每解決一個就用筆在上面勾掉一個。三年來,勾掉的35個名字見證了他幫助無戶口群眾落戶的點點滴滴。 17年軍旅生涯,幾次徘徊在生死邊緣的經歷鑄就了沈雲如熱心、堅毅的性格,辦事不達到目的不罷休的性格。在部隊服役17年,多年在西藏、新疆無人區值守,直升機一級飛行員,4次榮立三等功,10餘次榮獲嘉獎……一直幫群眾跑斷腿的沈雲如很少向人提及這些經歷。 2000年9月,沈雲如從部隊轉業到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公安局,一頭栽進了社區警政工作。先後在林城派出所、雉城派出所、城東派出所工作,是局裡的老民警。 2018年3月,沈雲如積極響應縣局「大部製」改革,主動申請從條件相對優越的城區城東派出所來到農村的虹星橋派出所,挑起戶籍工作大樑。從社區民警到戶籍民警,沈雲如為了不讓群眾多跑路,經常利用休息時間深入轄區,幫助群眾辦理戶籍業務,一來二去和老百姓“打得火熱”,這也使得不少老百姓把多年的心事在老沈面前“攤了牌”,一些沒有戶口的貧困人員向他倒起了苦水。沒有戶口,他們無法正常出行,更得不到醫療、低保、養老等保障。 「望著他們那雙渴望的眼睛,我就好像看到自己的家人,就想把他們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辦。」自此,沈雲如踏上了「無戶口人員」的幫助之路。

沈云如

第一個「攤牌」的是虹星橋鎮里塘村的王某。王某是貴州人,30年前跟著介紹人來長興定居。由於歷史原因和文化程度所限,王某一直沒有辦理過戶口,以前還沒覺得有太多不便。近幾年,丈夫過世,她出去找活幹,沒有身分證沒人肯收;生了病沒有身分證大醫院進不去,只能靠親戚的接濟在村裡的衛生服務站配點藥吃。 30年前的線索早已難尋,補辦戶口可想而知有多困難。但沈雲如不厭其煩一次次跑王某家幫助王某回憶、一次次走訪村民尋找蛛絲馬跡、一次次對接貴州公安部門蒐集材料……功夫不負有心人,5個月後,當拿到身份證的那一刻,王某喜極而泣,流著眼淚激動地握著老沈的手連聲道謝。穿梭在轄區村落、一趟跑長興縣政務服務中心、回派出所整理資料、出差外地……沈雲如每天忙得像永不停歇的陀螺。 2019年11月初,沈雲如不顧舟車勞頓,跨越1800公里趕到貴州幫張大媽辦理戶口,僅用3天半時間便解決了龍從村村民張大媽落戶難題。轄區群眾對他的辦事的「神速」讚不絕口。為節省時間,抵達貴州龍洞堡國際機場,沈雲如便自掏腰包,花了1000多元錢直接打車到張大媽老家所在地派出所,拿出早已準備齊的材料迅速幫他辦理了身份證。但當去辦理結婚證書以便遷移戶口回長興時卻卡了殼——相關部門稱工作人員有事,3天后才能辦理。 「這怎麼能行,老人家經濟條件也不好,多等一天就多一天的費用。既然來了,一定要用最短的時間把這些都辦妥了。」當晚,沈雲如四處打聽,要到了辦理人員的住址,打了輛“摩的”跨越崎嶇山路往黑漆漆的大山里鑽,趕到辦理人員家中,工作人員的母親被感動了,主動勸說女兒第二天一早趕回“加急處理” 。異鄉的小鎮上,因找不到旅館,晚上,沈雲如在棺材鋪二樓的空床位上睡了一夜。但他說,那一夜睡得格外踏實,因為「老人的事情終於要辦成了」。隔天一早便又出發,把續一一辦理齊全後,沈雲如將資料第一時間傳回長興。虹星橋派出所當即開通“綠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為張大媽辦理戶口遷移的各項手續。拿著用身分證購買的第一張機票回浙江時,張大媽緊緊擁抱著沈雲如,流下了感激的淚水。 「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是群眾的信任與託付。」正是懷著這樣的情懷,沈雲如的攻堅「傳奇」一傳十、十傳百,在百姓心中紮下了根。而年過半百的他像永不停歇的陀螺,殫精竭慮地奔走在幫助群眾的路上,不知疲倦。

沈云如

28年前,西南村的徐姐因個人因素離家。安徽的家人尋找無果,徐姐因「失蹤」戶口被註銷,成了無戶口人員。現如今,已在長興安家的徐姐因無身分證,幾乎寸步難行,各類保障也無法享受。在了解到她們一家人的困難後,沈雲如決定幫助徐姐找親人,並解決她的戶口問題。 「這是我處理過最複雜、歷時最久的無戶口案例。」沒有任何基本身份信息,徐姐自己也記不清了。經過多方打聽,沈雲如輾轉從徐姐一老鄉口中獲取了徐姐原籍可能在安徽省銅陵市陳瑤湖鎮的線索。即便有了大致“定位”,但要尋找到一個人的特定出生地,仍然好像大海撈針。一次調查、對接,一再引導徐姐回憶,她只言片語地說出自家村前似乎有一條河,不遠處還有一所小學。 「這是關鍵線索。」沈雲如立即動身前往安徽省銅陵市公安局戶口管理大隊和當地派出所,一個村一個村進行篩檢,最終確定陳瑤湖鎮符合「有河、有小學」的村落有4個。在大雨滂沱的雨季,沈雲如一天之內將4個村落逐一跑遍,舉著照片、撐著傘挨家挨戶詢問,終於在前河村遇到一位辨識出照片上徐姐的人,並在官渡村找到了徐姐的娘家。從天而降的喜訊令徐姐的家人激動不已:“太感謝了,幫我們找到親人了!要不然我們真的以為她不在了啊!”沈雲如長達16個月的“認死理”“不放棄”,讓徐姐與失散多年的親人團圓,解開了多年的心結。

沈云如

「老沈是我們的大恩人,他是真真正正地把我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一樣看待。沒有他,可能我這輩子都找不到老家和親人!」徐姐激動地說。 「不能讓群眾反覆跑、重複跑,寧可我們多做點,代他們跑,代他們辦,也要讓群眾一次性解決問題。」虹星橋派出所所長張永強說,「有沈雲如這樣的榜樣帶頭,現在我們轄區內的戶籍窗口工作人員、網格片警、各村的戶籍聯絡員,甚至是普通的村民,都在積極為戶籍問題提供線索、建言獻策。的初心使命,也是我快樂的泉源。縣公安局黨委的大力支持。人民'之星獲得者,更應該激勵我要為群眾去辦好每一件事,聽從內心,用心去感受群眾的困難,用心去辦。群眾帶去方便,送去溫暖,實踐人民警察為人民的鏗鏘誓言。

沈云如

爹親娘親不如黨的恩情深

清晨7點,在長興縣虹星橋西南​​村的路口,總能望見一個穿著紅馬甲在做交通安全勸導的身影。這便是徐姐。 「是沈警官給了我‘第二次人生’,我為村里做點力所能及的事,不是應該的嗎?」 在沈雲如的幫助下,她解開了28年的戶口「心結」。沈雲如代表的是黨和政府給予群眾的溫暖,助人的力量總是動人的,而這種溫暖的力量讓百姓難以忘懷。面對嚴峻的交通安全壓力,沈雲如所在的虹星橋派出所啟動「所隊融合」。道路交通管理業務也成為這個農村警察局最基層、最基礎的公安業務。每次下到田間地頭,沈雲如總揣著一本厚厚的黃頁。裡面記載著轄區60歲以上老人的旅行資訊。收集戶籍資訊、普及交通安全知識、防詐騙知識……遇到沈雲如家訪,老百姓總有說不完的話,他們也對沈雲如的工作以各種方式給予大力支持。 「應該的!」如今,像徐姐一樣站在路口的身影越來越多,鄉間小徑染上了「安全傳遞」的紅暈。 2021年7月1日,沈雲如的「親人」王大爺也迎來了特別的「生日」。 75歲的王大爺流浪50多年,服務隊花了4個月終於讓他找回“身份”,順利住進福利院,每月還能拿到1500元的補助。王大爺記不住自己的出生日期,沈雲如特地為他選了生日——7月1日。那天,王大爺吃著蛋糕,開心得像個孩子,嘴裡不停念叨著:“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沈警官的恩情。”

沈云如

在沈雲如的感召下,「沈雲如志工服務隊」成立,志工很快就由開始的十幾名擴大到160餘名。 「事實上,解決戶口問題只是開啟他們新人生的一個起點,透過幫助、扶志、扶智等途徑,幫助他們脫困致富是我們的根本目標。」服務團隊所進行的「雲如圓夢」「春蠶助學」「助老扶殘」等志工服務活動,為特殊人員實現了就學、就醫、就業、回鄉、辦證等不同心願,已先後幫扶152個家庭,實現增收60餘萬元。 「我們服務隊有一個長遠的目標:讓無戶口人員從身份‘脫黑’走向生活‘脫困’,讓特殊家庭實現‘盼夢’向‘圓夢’轉變,走向共同富裕。」沈雲如如是說。在空軍高強度的執飛任務和駐地極端的氣候環境,讓沈雲如患上了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多種疾病。最嚴重的是,他從44歲時開始出現不明原因的突發性休克,曾經在1年中出現過4次。有一次,沈雲如正開車準備把新辦好的戶口簿送到一位無戶口人員家中,途中突然覺得身體不對勁。他趕緊停車,在路邊不斷地進行自我休息。 1小時後,他漸漸緩了過來,打電話叫派出所的同事來開車,仍然堅持著把戶口簿送到當事人的手上。 「我是一名軍轉民警,我的一切也都是黨給的,想想那些已經犧牲的戰友,一個人連死都不害怕,還有什麼理由不干好工作?」談到自己20多年默默紮根基層,沈雲如感慨道。 20多年來,沈雲如先後在4個派出所擔任社區民警,無論在哪裡都在群眾中留下了好口碑。 2016年8月,沈雲如調離南門社區時,時任南門社區書記沈文玉和同事們為挽留住這名為人民貼心服務的好警察,甚至以社區名義專門給派出所寫申請,要求留下沈雲如,警民魚水情可見一斑。

沈云如

心心相印的承諾

虹星橋派出所的民警俞濤,是沈雲如徒弟。自從2018年沈雲如主動下沉至基層,2人結對,這位臉上帶著笑容渾身充滿著幹勁兒的老民警便成了俞濤的師父。這些年,沈雲如一直為轄區無戶口人員戶籍問題的解決殫精竭慮,不回頭、不洩氣、不抱怨、不停歇,有許多個白天和夜晚,他像電影《人在囧途》中主人公,雖然狀況百出,但只顧風雨兼程,只為幫老百姓找回一張薄薄的戶口紙。他常對筆者說,這工作雖平凡瑣碎,但對這些群眾非常重要,一刻也不能拖延。

沈云如

在俞濤心中,師傅幹起活來有四顆「心」──細心、專心、誠心、忠心。 細心-沈雲如平時出門必帶一本黑色的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群眾向他反映的各種瑣碎問題和在走村入戶時發現的矛盾隱患,他一件一件記下,時不時翻開看看。沈雲如來所不到一個月,走遍轄區17個行政村,一一排摸出全鎮無戶口人員的資訊。他說:「要經濟脫貧,首先要身份脫貧。資訊一定真實,這是做好工作的第一步。」專心-為確保全面完成無戶口人員落戶問題清零,長興縣公安局以局長1號令的形式下達目標任務。沈雲如深知「身份脫貧」的重要意義,第一時間響應,將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凝練成「七個一」工作法,即「排到每一個人員、調取每一份材料、破解每一類難題、研究每一種情形、發動每一股力量、做優每一項服務、掃除每一個盲點」。同時,他積極聯合政府、村居的戶籍管理人員力量,聚力成團,組成了一個專業戶籍服務團隊。他毫無保留,全心全意地將「七個一」工作法帶入全體戶籍民警、帶入戶籍團隊,林城派出所的同事們就用沈雲如的辦法,在2個月內成功解決12個無戶口人員的戶籍問題。 誠心-沈雲如的手機裡有上百個外地警察和社區人員的電話號碼和微信。為了幫無戶口人員找回身份,沈雲如睡過棺材鋪、打過摩的、走過山路、深夜敲過辦證人員的家門,還曾在滂沱大雨中奔走在安徽多個村子、到過豬圈廢棄廠房取證。有些人員離鄉多年,什麼都記不得,他就不厭其煩地跑村串戶調查取證,時間跨度最長的一次辦理,長達16個月,出差幾十次,光是車票就厚厚一疊。有些人員患有精神疾病,他就趁自己休息時間開車帶著他們去做鑑定,逐字逐句耐心地跟他們講如何辦理……每次成功辦理戶口後,他都要親自上門把身份證送到老百姓手中,然後鄭重地說上一句:恭喜呀! 忠心-對黨無限忠誠、對人民無限忠誠、對事業無限忠誠是沈雲如的真實寫照。有一次俞濤聽到師傅在電話裡嚴肅地說:「不要說是一隻雞、哪怕是一個雞蛋,我也不會要。我是人民警察,我就是乾這個事的。」這些年,有送雞、送雞蛋的,有送錦旗的,有直接送錢的,甚至還有直接下跪的,沈雲如從來都是堅決拒絕。照他的話說,“群眾上了戶口,拿了證件,對我來說就是最熨帖的禮物了。”

沈云如

沈雲如常告訴俞濤:把群眾的事情當成家裡人的事情來辦,就一定能想出辦法!正是懷著這種樸素感情,沈雲如幫助群眾是不計得失的。俞濤說,師傅每次去外地出差辦理戶口,都要自己貼錢,有時幾百元,有時上千元。只要能把事兒辦成,他寧願做虧本活。 「師父幫助群眾無微不至,一心只為把事兒辦好。」俞濤說。每當有村民回原籍辦理戶口,沈雲如就為他們打好證明,聯繫高鐵派出所民警,把他們送上火車,並委託乘警路上照顧,以免沒有證件路上被趕下車,再聯繫村民的家人,告訴他們接站的車次、時間。當村民回原籍地辦戶口遇到困難時,沈雲如總是耐心與當地相關部門溝通,特別是向他們灌輸浙江「最多跑一次」的理念,直至事情圓滿辦成。 「對老百姓充滿感情,工作肯花心思,用心、耐心、細心,鑽研總結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這是長興縣公安局人口管理大隊大隊長賈利琴對沈雲如的評價。如今,身為無戶口人員落腳問題的攻堅專家,沈雲如的辦理模式 和工作經驗已被長興縣公安局全面推廣,並由此解決了230多名無戶口群眾落戶問題。

沈云如

讓我輕輕地告訴你

從軍嫂到警嫂,愛是永恆的星辰,獨立是她不變的品格;默默挑起生活擔子,用心當好「賢內助」是她無悔的選擇。她就是沈雲如的妻子錢華敏,永遠是老沈堅強的後盾。當年,沈雲如是部隊的飛行員。兩人聚少離多,家裡的事指望不上丈夫幫忙,養育教育女兒,錢華敏一人承擔。 2000年,沈雲如轉業回來,成為社區民警,工作依然忙碌。錢華敏深知丈夫對事業的熱愛與執著,她用愛的力量撐起家庭一片晴空,讓沈雲如無後顧之憂。沈雲如說,因為後方穩,他工作才能這麼安心。丈夫的冷靜、踏實也影響錢華敏。身為社區書記,錢華敏對於工作也極為認真負責。一路走來,練就了她雷厲風行、吃苦耐勞的精神。工作中遇到煩惱,兩人會互相傾訴。不管面對多麼困難、多麼棘手的問題,只要夫妻倆坐下來說一說、捋一捋,最後都能夠坦然面對、從容解決。 2018年7月,虹星橋派出所結合社區警務下村宣傳安全防範工作,推出戶籍業務透過微信公眾號預約、民警上門辦理的便民舉措,沈雲如因為工作需要調整為戶籍專職民警,「為了讓群眾少跑腿,就讓數據材料多跑路。 」沈雲如從各個方面貫徹落實「最多跑一次」政策,經常利用休息時間深入轄區內外,幫助群眾辦理業務。 2018年8月,錢華敏退居二線,有更多時間與精力照顧家庭。沈雲如加班回來晚,錢華敏備好他喜歡的水果、番薯、土豆;知道沈雲如工作壓力大,她幫他整理好出差行囊,希望那一個個線索可在經過他手之後有個完美的結局… …沈雲如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多種病症,曾經因頸椎問題休克,著實讓錢華敏後怕不已,自那次後,她總是細心備好藥,提醒丈夫按時服用。眼看丈夫一趟趟跑,上門取辦理業務所需的資料,辦理完畢後送回群眾手中,忙得整個人又黑又瘦,錢華敏心疼極了,擔心沈雲如身體吃不消,時常跟著沈雲如一起去跑村走戶,實踐“最多跑一次”,陪他去取材料、送戶口本。錢華敏眼睛近視,開車時她便特意換上一副度數深些的眼鏡,每次她都小心翼翼地充當起沈雲如的“專職司機”,確保安全駕駛。 2018年10月初,沈雲如接到一個電話,潘先生要辦理戶口遷移手續,但他白天上班,晚上才在家,與沈雲如商量,能否等自己下班後再來家裡取材料。 「能幫的我們還是要幫的。」沈雲如與潘先生約好上門時間。 「老沈,今天我還當你的‘司機’,我們一起去。」得知沈雲如晚上要去取材料,錢華敏要求同行。當沈雲如和錢華敏到達水木花都小區,發現潘先生家沒那麼好找。社區比較大,晚上又看不清,老兩口光找潘先生所在的畫溪苑就費了好大的勁。兩人開車繞了兩圈才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車位,隨後一邊念著樓棟號和單元號,一邊仔細尋找,還一路記著路線,為下次來送證做好準備。在一次次的「合作」中,錢華敏深刻體會到丈夫的細緻與實在對工作的重要性。 「60天,順利辦結140餘起戶籍業務,一起業務來回跑4趟,一趟平均10公里,總計5600多公里……」這些數據裡面,也凝聚著錢華敏的汗水和對丈夫的愛。讓我們來讀一讀沈雲如2021年10月寫給妻子的一封感人肺腑的信。

華敏: 記得我們談對像那會兒,我在新疆當兵,我們中間隔著千山萬水。那時通訊不像現在這麼發達,只能透過書信聯絡。一晃我們結婚已有27年了。你知道,我向來不善言辭,有些話,我還是用寫信這個老方法告訴你。 說起寫信,至今難忘當年等你回信的急迫心情。毫不誇張地說,你的信是我的「精神食糧」。風土人情、趣事見聞,我們彷彿總有說不完的話兒。搬了幾次家,但你一直把我寫給你的信當寶貝似的珍藏著。感謝你,一路上的攙扶同行,同甘共苦,相濡以沫,與我一起品嚐生活的酸甜苦辣。 從軍營到警營,你總是讓我安心工作,而家裡的大事小事都是你在打理。其實你的工作也非常忙碌。身為社區書記,你吃苦耐勞、認真負責。工作上遇到難題,我們會互相傾訴。辦理無戶口人員落戶過程中,碰到難啃的“硬骨頭”,你會聽我說一說、捋一捋,為我鼓勁;因為我有跟群眾打交道的經驗,你碰到調解糾紛的難題時,總愛打趣說要向我“取經”,讓我出出主意,聽取我的建議……不管面對多麼困難、多麼棘手的問題,只要我們倆坐下來聊聊,最後都能夠順利解決。你曾經有你的“華敏工作室”,現在我也有我的“沈雲如工作室”。 你總是擔心我的身體,嚴格遵守醫囑調整了家裡的飲食,遷就我的口味。知道我加班回來晚,就備好我喜歡的水果;知道我工作壓力大,就幫我整理出差行囊;知道我在外奔波愛忘事,就給我備好藥細心提醒我服用。 最令我感動的是,怕我累著,你主動當起了我的“駕駛員”,在萬家燈火時,我們開著車一起走街串戶,上門將和群眾提前預約的材料收齊,辦好後又送回他們手中。風裡來雨裡去,你一直陪著我,讓我覺得很溫暖。 有一天難得有空,本來說好晚上要陪你去買衣服,正好群眾打電話找我辦理戶口遷移,我便答應了人家,準備等他下班後去他家取材料。回頭我向你解釋,你絲毫沒有怪我的意思,仍像往2常一樣當我的「司機」…一樁樁、一件件,全都在我眼裡、心上。有你這樣理解、體諒我的另一半,我真的特別知足。 可是,你別忘了自己也是出過嚴重車禍的人,更要注意身體。我會堅持每天陪你散步。我愛種菜,你總是調侃我“捨不下鄉下的泥土”,其實我樂意做這件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你和女兒特別喜歡吃我種的生菜和玉米,看到你們娘倆津津有味地吃著我種的綠色健康蔬菜,我心裡非常滿足。 感謝你,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條,把女兒教得知書達理,我感到無比欣慰,同時,內心充滿了對你們娘倆的愧疚。現在,我會盡我所能,補償我曾經缺少的陪伴。你生日時,我們一家三口去餐廳、去看電影,其樂融融,以後,每個紀念日,我們都要有儀式感地度過。 我答應你,以後退休有時間了,我一定滿足你的心願,一起到新疆、西藏,重新走一遍當年走過的路。 “十年修得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讓我們彼此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感情,用心去感受,用一輩子的時間去體會——

讀完這封信,我們應該明白了這兩位基層工作者蘊含在平凡中的可貴特質。一名基層民警偉大的工作蘊含在平凡人生中的道理。心懷國家,情牽百姓,赤膽忠心,鐵血柔情。從軍營,到警營,變的是一身戰服的顏色,不變的是年少的初心。在第二個中國人民警察節來臨之際,沈雲如面對紅藍旗面輝映交相的警旗,心潮澎湃,感慨萬千:人這一輩子做好一件事挺不容易,我要把過往的榮耀深藏於心,將初心如磐的信念刻入靈魂,繼續紮根基層,跋涉攻堅,在「無戶口人員」清零路上勇毅前行,在平凡的崗位上服務人民。最後,用一首詩歌作為本文的結尾。

沈云如

編輯:mumu

來源:湖州公安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