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遊記裡,孫悟空被稱為行者,水滸傳裡,武松、魯智深也曾被稱為行者。那麼,行者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行者有下面幾個意思,或者說幾種人,都可稱為行者。
一,行路之人。
二,是佛教用語,是指頭陀,或路上行腳乞食的苦行僧。
三,方丈的侍者,及在寺院服雜役尚未剃發的出家者。這種人在寺裡還有一個專有名稱,叫小沙彌。當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就在寺裡當過小沙彌,受盡苦難。誰都可以指撥他。
四,泛指修行佛道之人。
例如在西遊記裡,每當師父唐僧餓了,總是孫悟空第一個站出來,吩咐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師父,他自己拿著缽盂出去,找附近的人家去乞討飯食。
《西遊記》第十四回:「猴王道:『不勞師父盛意,我原有個法名,叫做孫悟空。』三藏歡喜道:『也正合我們的宗派。你這個模樣,就像那小頭陀一般,我再與你起個混名,稱為行者好麼? '”
《水滸傳》裡,武松打傷了人,以為打死了,出去在柴進莊上躲了一年,後來聽說那人沒死,風頭也過去了。他便回清河縣。經過景陽岡,打死一頭吊睛白額斑斕猛虎,被陽谷縣聘為步軍都頭。不成想街上遇到哥哥武大郎了。原來哥哥最近娶了一個媳婦潘金蓮,因為媳婦長得太好,他自己卻生的太寒酸,總有人欺負他,調戲他媳婦,就搬到了清河縣租房子居住。後來,當地惡霸西門慶勾搭上潘金蓮,兩人合夥害死武大郎。武松為兄報仇,殺了西門慶、潘金蓮,被刺配孟州牢城營。
到了孟州,認識了老管營的兒子施恩。施恩原有一個快活林酒店,被張團練帶來的惡霸蔣門神霸佔了。武松替施恩出頭,把快活林搶了回來,因此得罪蔣門神。蔣門神賄賂張團練、張都監,設計暗害武松。武松大鬧飛雲浦,殺了兩個押送公人和蔣門神兩個徒弟,又回到孟州城,殺了張團練、張都監、蔣門神等十五人。慌不擇路醉臥在小廟裡時,被張青、孫二娘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綁了回來。由於官府搜得急,張青、孫二娘只得把武松化妝成一個頭陀模樣,武鬆在前往二龍山的路上,就成了行者。
《水滸傳》:指定武鬆道:「你這個鳥頭陀好不依本分,卻怎地便動手動腳的!卻不道是出家人勿起嗔心!」那大漢怒道:「我好意勸你,你這鳥頭陀敢把言語傷我!得大怒,便把桌子推開,走出來喝道:「你那廝說誰?」那大漢笑道:「你這鳥頭陀要和我廝打,正是來太歲頭上動土!」那大漢便點手叫道:“你這賊行者出來!和你說話!”
同樣是《水滸傳》,魯智深殺了鄭關西,急忙逃跑,來到代州雁門縣,巧遇被他救過的金家父女,原來金老女兒被當地七寶村一個財主趙員外養為外室。因為魯智深行跡被官府密探獲悉,魯智深本打算馬上離開此地逃亡,趙員外說起一個地方-五台山文殊院,寺裡有五七百僧人,為頭智真長老,是趙員外弟兄。趙員外祖上曾施捨錢給寺裡,是本寺的施主檀越。趙員外曾許下剃度一僧在寺裡,已買下一道五花度牒在此,只是一直沒有一個合適的人,讓趙員外了這個願心。故此,魯智深在趙員外的推薦下,前往五座山文殊院出家為僧。
書中儘管沒有稱呼魯智深為行者,但毫無疑問,魯智深在去往五台山文殊院的路上,就是以出家人行者身份走的,否則,他根本躲避不了官府的盤查。
孫悟空的行者身份和武松、魯智深的行者身份,有相同之處,都是「出家人」。不同之處在於,孫悟空是奉了觀音菩薩之命,名正言順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而且在路上,孫悟空也是一直以出家人規範約束自己,吃素食,盡量不殺人。
武松、魯智深的行者身份,則是為了化妝逃命。出家是假的,逃命是真的。因此,武松、魯智深是酒肉不忌,行為也不像出家人,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